值得转给家长||家庭教育中的“五不要”

1.不要乱吓唬孩子

怕警察的孩子:今年国庆黄金周,有一4岁多男孩子在天安门广场与家人走散了,哭个不停,警察叔叔想安慰一下,就把他抱起来,结果那孩子哭得更加厉害,并且想努力从警察手里挣脱出来,警察叔叔以为是自己不会哄孩子,然后叫来一位警察阿姨抱着他,可是他还是照样挣扎个不停,最后孩子传到穿便衣的一位警察叔叔手上时,孩子才不哭……

一个多小时后,找到其家人,才了解到,其父经常在家里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我就叫警察叔叔开警车来抓你去……”孩子平时见警察也总是努力躲着警察……

所以我们不应该对孩子说:“你再闹,我就送你去幼儿园。”或者对孩子说:“你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让那里的老师教训你”。因为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幼儿园可怕,教师可怕,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也不要在孩子不听话,就抱起他往门外走,告诉他去医院打针,或是,直接问他:“宝贝,你是不是想到医院去呀?”这样会使孩子把医院看是个令人恐怖的地方,更加害怕打针这种治病手段。

2.教孩子文明不要仅仅是为了自己

为了让孩子“懂礼貌”,有些家长常对孩子这样说:“你喊阿姨好,妈妈就给你买冰淇淋吃。”——这分明是在告诉孩子,讲礼貌是为了有冰淇淋吃,如果讲礼貌后没有冰淇淋之类的实惠,就没有必要讲礼貌了。

又如,为了让孩子讲文明,不乱摘公园里的花草,有的父母常常这样对孩子说:“别在公园里摘花,要不然被发现后就会被罚款的。”——其言外之意是:如果不被发现,如果不被罚款,就可以摘公园里的花。

再如,在家里,为了不让孩子给邻里制造噪音,有的父母常常对孩子说:“不要用劲拖椅子;要不然,楼下的人会骂你的。”——其言外之意是:如果楼下的人不骂你,你就可以给人家制造噪音——好象不给邻里制造噪音,仅仅是为了避免被人家骂,这种教育太自私,太自我中心了。如果你家楼下住的是一家很有涵养的人家,人家一直在忍着你们给人家制造噪音而不骂,难道我们就可以给人家制造的噪音吗?

象这样教导孩子的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相当普遍的。这种教育方式,并不能使孩子真正领悟到讲文明懂礼貌的真谛,它只能使孩子学会自私——使孩子觉得,讲文明懂礼貌,仅仅是为了自己得到某些“好处”,或者使自己避免受到某种处罚;如果没有相应的好处或处罚,就没有必要讲文明礼貌了。这当然不是我们父母所期望的。

今年春节期间,我和我3岁多的儿子到一位同学家去玩,儿子见到我那位同学时能很有礼貌地给我那位同学拜年——说了许多“新年好”、“万事如意”、“恭喜发财”之类的话。但他接下来的话,却令我感到十分尴尬。孩子问我那位同学:“叔叔,我都给你拜年了,你干吗还不给我压岁钱啊?!”我知道,这是春节来临之前,孩子的小姨子总是以开玩笑的口吻,手把手地教育孩子见了客人就说:“恭喜发财,有钱拿来,没钱走开!”所落下后遗症。

3.不要对孩子说自己做不到的

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应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对孩子说。要不然将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比如我们常听到一些父母这样威胁孩子说:“哭什么哭,再哭,我就打死你!”,或者说:“哭什么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你再乱动,我就打断你的腿!”……

如果孩子真的控制不了自己而情不自禁地再哭或再动……,你真的就会打死他、不要他或者打断他的腿吗?我想你肯定做不到,实际上也不能做,而且你的初衷也只是想吓唬吓唬孩子而已,根本就没想到真的要打死他、不要他或者打断他的腿。但这种“令出不行”将会对孩子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如使孩子产生“爸爸妈妈说话可以不听”,“爸爸妈妈只是说说而已”等错误认识,进而大大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也影响着父母以后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又如有的父母平时为了尽快摆脱孩子的纠缠或者让孩子去做他该做的(有一定困难的)事,经常用许诺作为手段,但事后却很少真正地给孩子兑现过。这样做也不好,比如在我们对3-6岁的孩子进行“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为什么?”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孩子对我们言而无信“耿耿于怀”,如有的孩子说,“爸爸坏,他说话不算数,说带我去公园玩,还没有带。”,“妈妈不好,她说买冲锋枪给我,还没有买。”……。孩子的愿望得不到应有的满足,我想,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还在于我们言而无信对孩子的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一种消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说话可以不算数”,“说话可以不负责任”,这才是最可怕的。

4.不要因为孩子害怕某些事物而惩罚或嘲笑他

对孩子而言,害怕是内在情绪感情的一种自然流露,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如果你总是骂他是“胆小鬼”,“窝囊废”,孩子不但没有因此而变得大胆,久而久之他反而会更加坚信自己真的是个胆小鬼。假如当父母教师看到孩子表现出害怕时,以幼稚、夸大或轻蔑的语气与孩子交流,会更增强孩子的害怕感觉——因为这样不但不会降低孩子对该事物的恐惧,而且还会使孩子担心因表现出对某事物的恐惧而被人耻笑。如果父母见到孩子害怕某物时,平静地对孩子说:“很多象你这么大的孩子都害怕它,这是正常的。”这样就不会使得孩子为害怕某物而感到羞耻,并能逐步减少直至消除恐惧心理。

5.对孩子间的发生冲突,不要作非理性的处理

孩子间争抢玩具,可以使孩子逐渐学会交换玩具,互相谦让以及遵守游戏规则等,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但家长见玩具被抢,就气冲冲地去找人家算账,还勒令再也不让孩子与这种“坏孩子”一起玩,这样做的后果是:伤另一孩子的自尊心,破坏孩子间刚刚萌生的友情,使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孩子孤立,导致孩子孤僻、刻薄及心胸狭窄等性格弱点。有的家长则反其道而行之,在孩子们争抢玩具时,总是劝说或喝斥自己的孩子把玩具让出来,这样容易使孩子变得自卑、怯懦,他们谦让性格也往往是出于畏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