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兆光:洞察和把握“不变的”,是长期主义的基点

长期战略的基石和关键是要洞察到一个领域里不变的东西,如果你不能把握到不变的东西,还不断把资源砸进去,那是没办法做长期主义的。
文 2990字|阅读约6分钟

作者 |  苗兆光 北京华夏基石双子星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联席CEO,训战结合咨询专家

来源 | 《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第56期

管理咨询、培训及其他合作请联系 010-62557029,13611264887(微信)

01

长期主义是最优的竞争策略

我们为什么要谈长期主义?比如在企业竞争当中,你立足于短期的时候,你的核心竞争力、组织能力,凡是牵扯能力的都是短期内难以建立的,都是靠时间堆出来的。
为什么人家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就是因为只要是花时间打磨出来的能力,旁人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如果别人在短期内也能轻易获得,再加上资本,人家有了核心竞争力,就把你挤出赛道了。
所以凡是有竞争性的要素:“护城河”也好,人力资源也好,技术和品牌也好,其实都是长期的积累结果。就像做个网红容易,建立一个品牌难,因为品牌背后都是能力项。

02

长期主义的战略基点

是捕捉、把握不变的东西

如果你想在不断变化的现实情况中做长期主义,却总是把精力放在变的事情上,是无法走向长期的。
京东为什么这几年发展得比较稳健,在大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京东的市值还在不断上涨?就因为前几年京东在讨论零售的时候,他们分析零售业在消费习惯、业态和竞争方式上变化很大——一会儿搞直播,一会儿兴网红;消费者习惯一会儿走高端,说消费升级了,一会儿又是拼多多往低端走。总之消费的业态变化特别大,如果要在零售业做长期主义,应该怎么做?没人有现成的答案。
但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当年刘强东讲的话,他说:零售的本质是背后的物流,是供应链体系,建设和掌控好供应链的效率和成本就是长期主义。京东这么多年就一直在往供应链体系、往物流里砸钱。
不管零售端怎么变,变的时候就去快速调整那些小的、灵活的东西,用小组织、小团队去快速应对变化,这些小团队它没有包袱,只要认识到新的方向、新的趋势就可以马上转过去,而不变的是背后的供应和物流。
所以,长期战略的基石和关键是要洞察到一个领域里不变的东西,如果你不能把握到不变的东西,还不断把资源砸进去,那是没办法做长期主义的。我认为,洞察到不变的东西,这是做长期主义的第一个基点。
长期主义的第二个基点是价值观。
无论做企业,还是做其他事情,我们要时时回到本质上来,即做一件事情必须遵循的价值观是什么?长期价值主义,所谓价值就是价值观,即最重要的,最核心的。
比如说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做了细胞治疗这样一个产品,被资本界看好,估值节节攀升。因为细胞学是离解决癌症最近的医学领域,之所以有顾客愿意买它的业务,是看好它具有能够治疗癌症的潜力,它卖的是未来靠科学攻克癌症治疗难题的一种希望或可能性。
这就是它的价值观,一定要跟客户说清楚:我能提供给你的是一种未来可能产生的价值,这个价值观传递给客户的是一个未来、一个希望。
这家企业事实上现在发现了很多业务点。比如存储细胞可以用于医疗美容,还可以把技术卖给医院为癌症患者家属做癌症预防或检查。所以这个市场需求也很大。
他们在考虑要不要往这两个市场走的时候,我就建议他们不要做。为什么?会冲撞企业的价值观。因为他们业务的价值观已经明确地告诉客户,所提供的价值是基于未来的意义或可能性,而医疗美容是基于短期的。
另外,如果在病人家属里推广这个东西,在伦理上过不去——等于在给患者家属制造恐惧感。而且在具体推广的时候你管不住经销商,经销商为了销售可能会胡说八道,比如对细胞治疗的科学前景进行夸大宣传,这对企业的商业根基也是摧毁性的。
所以我建议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必须回到自己的核心价值主张上来思考业务。对一个有长远追求的企业来说,它长期主义的战略基点是不变的,这个基点就是企业应该守住的价值观。

03

所有的长期价值

都是赋予过程以意义

短期与长期究竟怎么平衡?毕竟企业最大的难题是没有长期就没有未来,没有短期就活不下去,所以在企业里永远要解决的命题就是要在长期和短期之间取得平衡。
很多时候,企业为了抓短期利益,会以牺牲长期利益为代价:为了抓长期利益有时候又会牺牲短期利益。这两端如果解决不了、平衡不了,企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企业要做出取舍。
如果做短期的时候需要以长期利益付出代价,以后要补回来;如果在长期规划里牺牲了当前的业务,短期目标也要在后续的管理中调整过来。这是企业必须要解决的,绕不过去,我们无法告诉你瞄准长期不要短期,也无法告诉你瞄准短期不要长期,这恰恰是企业要解决的难题。
追求长期目标还是追求短期目标,从我个人的理解,其实短期的目标本身对长期来说是一种过程,是一种阶段性的构成,也就是说做短期是做好长期的过程,因此短期跟长期并不是矛盾的。
为什么说做短期是做长期的一个过程?其实我们做人、做企业都是活在过程当中,所谓坚守长期主义,是企业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长期的结果是很无趣的,怎么说无趣呢?
比如说人的生命,长期的结果无非就是死亡,它无趣,甚至灰暗。又比如做企业,有的企业家走到了顶峰,有江湖地位,也有亿万身价,你会发现也是无趣的,吃的还是那碗粥,啃的还是那个馒头,穿的还是一双布鞋......人真到了某个目标时,你会发现不过如此。
所有的长期价值都是赋予过程以意义,因为过程充满意义,你才能调动出资源。如果你短期功利化,用单纯的利益杠杆牵引你的组织,是牵引不起来的,所以长期价值对短期的意义,就我的解读,是以长期的目标赋予短期意义,赋予过程意义。一定要用这个恒定的、长久的意义来贯穿你的组织。
2017年我父母前后脚离世,同一年我自己做了一个手术,这时你真的发现,自己看到了死亡,你觉得结果是无趣的。只看到无趣的结果会让你觉得过程也没什么意义,每天做的事也毫无意义,如果你不为生命的过程赋予长期意义,整个过程会是无趣的。
企业也是一样的。为什么我们有些企业做着做着会觉得辛苦?一些老板、高级管理人会觉得事业平淡,总想着从比较刺激的娱乐、竞技等活动里寻找自我,寻求生命的体验,为什么?尽管我跟他们的选择不一样,但是我很理解他们。

04

做长期最为现实

抓手就是重视管理

管理只有一项使命,即把长期谋划的事情转化为现实的活动,把平衡长、短期这样复杂的难题,在现实当中用可执行的方式建构起来,阶段性地固化下来。
我们谈建能力,建能力从本质上要换成基层的动作,不把这个动作完成转换,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不去管理,能力是出不来的。
比如说我们要提升我们的体能,要减肥,你发现很多人都有这个长期目标,但你的体重管理一定是转化为每一天的运动量的,这个运动量是通过管理来解决的。
如果没有到位的管理,你的习惯会把你计划好的运动pass掉的,减肥的长期目标就成了一句空话。组织要建能力,这正是管理的意义。
管理是逆人性的,它的实施途径就是把现实置于一种不舒适的状态,建立起能力。
  • 节选第32次华夏基石“3+1”论坛《不“变态”无管理、不偏执无长期——长期价值主义与长期战略》

【官宣】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第56期杂志已上线,下方扫码可订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