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被父母严厉教训的趣事,看触犯了《弟子规》中的哪些日常规范
高山码字发布时间: 20-12-3120:00大家好,我是@高山码字,我们继续来研读《弟子规》。前面两天发布了两篇解读(文尾有链接),得到了一些网友的分享、收藏、转发和推荐,在此感谢各位的厚爱和头条君的大力推荐。今天,我们再接再厉,整理一下《谨》篇。详细为大家讲解古人对弟子的日常行为习惯有哪些具体规范,与《朱子家训》有什么同异,如何被传承至今,以及盘点不当行为被父母严厉教育过的趣事等等一系列问题。喜欢的朋友先加我关注,以便之后第一时间能够看到我的作品。
一、原文欣赏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二、具体规范整理可以将《谨》篇204字整理成六大方面的内容。(一)日常作息早起晚睡;起床洗脸刷牙;便后洗手;(二)穿衣着裳帽子要端正,衣服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好;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乱丢会弄皱弄脏;衣服注重的是整洁,而不是昂贵华丽,要结合自己的身份和家庭能力;(三)日常饮食饮食不挑剔偏食,适可而止,不要过量;年少不可饮酒,喝醉了丑态毕露,最是丑事;(四)仪容仪表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行礼问候时要恭敬尊重;(五)行为举止不要踩到门槛,不要斜着身子靠在墙上,不要伸长双腿,不要抖动腿部;揭帘子要轻缓,不要发出声响,走路转弯宽一点,不要碰到了棱角;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东西一样谨慎,进到没人的房间,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随便;(六)遇事应变做事不要慌忙,匆忙容易出错,办事不要怕困难,不要敷衍了事;打斗的是非之地,不要接近,邪恶怪僻的荒诞事,不要过问;进门之前,要问屋内是否有人,进厅堂之前,要提高声音让人知道;别人问你是谁,应说出名字,不要只说“吾”或是“我”,让人无法知道到底是谁;借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先请求允许,如果没有征得人家的同意 ,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借用他人的物品,必须要用完后立刻归还;别人借用你的东西,一定不要吝啬。
三、与《朱子家训》的同异看过@高山码字前段时间解读《朱子家训》的朋友,应该知道第一篇里就是古人对生活习惯的一个要求,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朱子家训》解读一:古人对生活习惯有哪些要求?今人该注意什么相同之处两者都对作息有要求,围绕衣食住行有要求。不同之处《朱子家训》因为告诫子孙需要修身养性,而要求早睡早起,而《弟子规》则因为晚光易逝要求弟子晚睡早起;《朱子家训》规范的行为规范抽象化,概念化,而《弟子规》的规范的行为更加具体详细。四、如何被传承至今的?以上6大类,共计20条日常行为习惯,是不是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正确习惯?学校好像没有学过《弟子规》,父母也没有教我们读过,长大以后好像也没有拿起过这本书,那么,我们就具有了这种行为习惯呢?家庭教育这些日常规范的形成,跟我们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比如日常作息,很多家庭会要求孩子早睡早起,洗脸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很多家长能够这样教自己的孩子。还比如吃饭的时候,会教小朋友不要挑食,会告诉孩子要多吃青菜等等。尤其是饮酒,在现在家庭教育是从来不提的,大人不会给别人的小孩喝,更不会给自己孩子喝。这些规范,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是这样做,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孩子,孩子从小就有日常习惯的是非观念,知道哪些事情该怎么做,是否能够去做的问题。社会倡导这些日常习惯,有些是通过社会倡导而形成的。比如现在很多小孩不按照家庭的实际情况,要求父母买高档的生活用品,最突出的事例是卖肾换“爱疯”事件。这样的事件,社会媒体会正确引导,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舆论氛围,直接影响了家庭的教育方向,成为宣传不当行为的一个反面教材。还有一种日常习惯,对80年代以前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应该是有记忆的。那就是小时候没有饭前便后要洗手这个习惯的。在农村长大的人都好好想一想,小时候,饭前便后是没有洗手的习惯吧?不怕你们笑话,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周围的人饭前便后从来就不洗手。有同款的请在留言里输入“000”,看有多少年少青春的同款。后来,我们成家立家以后,到城市工作,上班,是不是都有了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包括我们的孩子,是不是都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这就是社会倡导的力量。
五、不当行为被父母严厉教育过的趣事相信很多人小时候由于一些不当的日常习惯而被父母严厉教育过。比如教育得最多的应该是孩提时代的好动。到处跑,到处疯玩,一不小心就撞到墙角去了,严重的情况下会把某个部位撞肿,形成一个大包。这时候父母一般都不会同情你,甚至还会说,撞得你好,看你还乱跑不?有没有同款的童年记忆?有的话也在留言栏里输入“111"吧。还比如小时候坐在家里正逍遥自在,没想到“平白无故”被父母训了一顿。原来是父母严厉地呵斥我们,需要放下悠哉悠哉的二郎腿。有时候站着的时候抖动双腿,严厉的父母会一腿尖踢到屁股上了……有同款的请留言“222”吧。六、写在后面其实,对于出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人群来说,这样的记忆还有很多,有不同记忆的朋友留言里写上小时候具体的“糗事”吧。现在的我们,想起小时候父母这些教育的时候,已不再是少年时的满脸“不服”,而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因为六七十年代的人,父母有些已经不在了。正是这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日常规范,加上社会大范围的正确引导,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才能潜移默化地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假如父母健在的朋友,明天又周末了,有空带上老婆孩子一起回家看看吧,路途遥远的话,打个电话也行……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明天我们将继续研读《弟子规》。我是七零尾的@高山码字,平时喜欢读书和写作。喜欢我的朋友请加关注吧,我会及时为您码出更好的文字。你们有什么想说的,请在下面留言讨论吧。您的点赞、推荐、收藏和转发也很重要哦!《弟子规》解读系列链接:解读一:不孝敬父母的人,从《弟子规》中可以看出自小缺少哪些日常教育解读二:兄弟叔侄反目成仇,可在《弟子规》中找到原因,还有一个特别原因举报/反馈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