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请告诉孩子: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1

孩子,别抱怨读书苦

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2019年8月15日,清华大学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校长邱勇点名了四个孩子,其中就有来自云南的713分寒门学霸林万东。

林万东出生在云南宣威市阿都乡的一个小山村,那里是中国深度贫困地区。

由于父亲有腰伤,无法干重活,全家的经济来源都靠母亲在昆明的一家工地搬砖背沙。

成绩出来时,林万东正在工地搬砖赚钱,得知考了713分,他喜出望外。

他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的写照。

不管一个人的处境怎样,是贫寒是落魄也好,是优越是平凡也罢,只要努力,他就能站在比别的孩子更高的起点。

孩子,别抱怨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吃不了读书苦的人,都在吃社会的苦。

孩子,我知道读书很苦,十年寒窗苦读,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的确枯燥无味,但是跟生活的苦相比,学习真的轻松多了。

网上曾曝光这样一张凌晨时间表:

1: 00,卖水果的婆婆准备收摊了

1: 30,外卖小哥还在给加班的白领送去夜宵

2: 00,饭局上应酬的中年人才刚到家

3: 00,值班的护士正在全力配合抢救刚送来的病人

3: 30,货车司机已经整装待发

4: 30,卖早餐的婆婆吃力地穿过逼仄的弄堂

5: 00,唤醒城市的环卫工走上萧瑟的街头

当你在抱怨读书枯燥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那些连续加班三四天的人们多么渴望能有几分钟休息的时间。

当你在抱怨教室无聊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烈日炎炎下被晒得几乎晕倒的工人多想能有一处纳凉的场所。

当你在嫌弃学校饭菜难吃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口中猪都不愿意吃的东西,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大餐。

如果你哪一天感到累了、倦了,实在不想读书了,就到凌晨的大街上走走看看,就到建筑工地体验几天。

你就会明白,学习虽然枯燥,但是比如社会的残酷而言,显得太过轻松。

走过这段最狭窄的地方,那些你吃过的苦,熬过的夜,做过的题,背过的单词,都会铺成一条宽阔的路,带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因为,一个能在枯燥的书堆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淡而不浮躁的心的人,必定可以把这品质延生到其它领域。

真正的自由来自不断地努力,更来自于强大的内心。

孩子,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人生最容易走的路。

前几天,一篇关于“华为年薪百万聘用8名博士”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这8位博士,最高年薪上限201万,最低的年薪下限也有89.6万。

而其中有两位博士出身贫寒,还有一位来自贫苦的农村。

让网友们纷纷感慨:知识改变年薪,文化改变命运。

正如白岩松所说:孩子,除了上学,真的是没有其他的路能走,考试不是唯一的路,却是最公平的那条路,不读书,你拿什么和别人拼?

1989年出生在云南的吉剑,本是一个在数学上很有天分的孩子,却在高考时很“酷”的交了白卷。

几年后,记者找到并采访了他。

吉剑称他在2008年到2010年期间,不断反思自己的高考零分的行为,并写了一本反映当时真实心态和残酷生活的文集《像狗一样活着》:

在昆明时,干过建筑工人,之后做过餐厅服务员,帮人写过稿子,但收入都非常低,最苦的时候睡过大街,这就是我当时面对的残酷现实。

并且坦言:人生道路没有终南捷径,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孩子,人生的确不止高考一条路。但是你要记得,别人只会在你失利的时候说出这句安慰话。

人生道路千千万,但是读书绝对是最简单的那一条。

试想一下,比起半夜还在为了生存奔忙,当初那个在明亮的灯光下,毫无后顾之忧地学习的你,是多么的幸运。

孩子,别抱怨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为什么要读书?

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疑问。

小时候生在农村,村头有一家茶馆,那时候的人们没有什么娱乐方式,农闲时节,村子里的人们往往都会聚在这间茶馆,喝喝茶,打打牌,聊聊天,小日子过的悠然自得。

有一次,村里的老人在茶馆给我们讲朱元璋的故事,说道,“朱元璋36岁称帝......”

当时我正好在看一本历史书籍,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朱元璋从起兵到称帝一共用了16年,称帝时40岁”。

于是我和老村长说,“三爷爷说的不对,朱元璋称帝时是40岁!”

慈祥的三爷爷一下子变了脸,仿佛权威受到了挑战,“我说36岁就是36岁,你个小毛孩懂什么?”

那时候,我不仅怀疑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书上得到的知识不会被赞同,好像也用不到生活中去,人与人之间的对话用不着“之乎者也”。

晚上爸爸回来,和我说“小子,你说得对,朱元璋是40岁称帝。”

“那为什么你刚刚不和他们说,你整天让我读书,读书有什么用啊!”

“不是读书没用,是你现在所处的环境还用不到书上的知识,但是你要相信,当你到达一定的层次后,这些你所读过的书,就是你的资本。

如果你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想证明读书是有用的,那么你就该努力的爬到那个层次”。

父亲和我说的话,我一直记在脑海里。

孩子,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

读的书多了,你会发现,以前从未注意过的大千世界,竟然如此鲜活,手机屏幕之外,自有一番万水千山;

读的书多了,你会发现,在无涯的知识海洋面前,再大的烦恼,也只是沧海一粟。

读书,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读书,是为了让你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让你在面对重重困难时,拥有翻越它们的勇气。

读书,是为了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看清世界的路。

每个人都会死去,但不是每个人都曾经真正活过

——《勇敢的心》

(豆瓣评分8.9分)

2

致开学:请告诉孩子,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生,差距有多大

作者:哲学君
来源:哲学人生网

命是弱者借口,运乃强者谦辞。

知乎上有个提问:年轻人应该多见世面,那把学费拿来念书,还是环游世界更划算?

有个高赞回答:在没有充分知识作为前提的情况下,即使行了万里路,也不过只是邮差而已。

一到开学季,总会收到很多留言。

“孩子不喜欢学习,成绩也一般,不如让他早早工作。”

“读书有什么用呢?身边很多同学都打工赚钱了,上学就是浪费时间。”

年少时,你抱怨读书苦,若最终只是为了生存,那吃这些苦有什么意义。

当步入社会后,才发现,读书和不读书,真的过得是截然相反的人生。

01

世界正在狠狠惩罚不读书的人。

最近朋友圈被《小欢喜》刷屏,剧里有段对话印象深刻:

方一凡想参加艺考,童文洁说:你不是想当明星,你就是不想努力念书,你就是想不劳而获。

可是就算当明星也得有文化,也得学习。现在更新换代多快啊,你没本事谁还记得你。

不得不承认,现实的确如此。

在这个人人都在拼的世界,读书是最容易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机会,也是改变命运唯一的捷径。

前段时间看了纪录片《穷富翁大作战》,其中有一期令我深受感触。

这一期邀请的是香港富豪田北辰,节目组安排他需要体验为时3天的环卫工生活,而生活费用仅有25港币,这对生于豪门的他似乎是极大的挑战。

这3天时间里,他住过15平米的“豪华笼屋”,吃过最便宜的盒饭,十多元的交通费用在此刻都显得昂贵。

每天工作17小时,却只能拿到最低的酬劳,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吃顿好的,别无他求。

录制即将结束,田北辰说出了这几天最大的感受:

“这个社会正在极严厉惩罚读不成书的人。

人生中确实有很多身不由己,有的人无奈缺少读书的条件,但更多的孩子却是因为不想吃苦、不喜欢上学而放弃了学习机会。

孩子,不是每个人都含着金钥匙出生,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成长环境,“生”不是谁能够做主的,人与人之间确实没有可比性。

但人生与人生是有可比性的,你若有读书的机会,只要抓住了,人生就不再是“单选题”,你就有多个选择的机会。

正如麦家所说:“读书有什么用,只有读书的人才知道,不读书的人是不知道的。”

02

  • 人只有竭尽全力之后,才有资格说运气不好。

《新华字典》关于“前途”的示范例句里写着这样一句话: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这句话曾被很多人当作笑料来讲,如今看来却全都是现实。

一个跑道上,有人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在散步,每个人看似都在前行,但结果完全不同。

英国有部纪录片叫《人生七年》,讲述了不同阶层14个家庭的故事。

从1964年开始拍摄,直至2005年,每隔七年摄制组便会重新取材,录制他们生活的变化。

富人家的孩子,因为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长大后考进名校成为社会精英。

孤儿院长大的孩子,成年后一边在工厂上班,一边感叹:如果我当初用功读书,也许会有比较好的出路。

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似乎原生家庭的条件注定了孩子们的人生。

但命运是有转机的,只要足够努力,总有“漏网之鱼”。

从小痴迷读书的尼克,同样出生在乡村,他在21岁时顺利考进牛津大学,后来又移民到美国专门做研究,改变了人生轨迹。

命是弱者借口,运乃强者谦辞。努力的理由只有一个,不努力的理由有无数个。

很喜欢刘媛媛演讲词中的那段话:

我们的人生如何,完全取决于自己。

你一辈子都在抱怨,那你的人生就是抱怨的一生。

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感动,那你的人生就是感动的一生。

你一辈子都立志于改变,那你的人生就是斗士的一生。

孩子,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生,差距真的很大。

永远别用充满遗憾的一生,去证明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03

  • 读书,是人生最容易走的一条路。

《解忧杂货店》里写道:满脑子天真想法的人,在社会上吃点苦头也是好事。

曾经看过一个数据,95后里,有一半以上的人向往的职业是网红,现如今,辍学的孩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想通过走红网络赚钱。

“读书太累了,我爸妈辛辛苦苦一辈子也就赚那些钱,相比之下当网红轻松多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世上没有一份工作容易,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付出了比常人多千百倍的努力。

亲戚家有个孩子,高中毕业后放弃了填报志愿的机会,毅然决然要去做直播,可如今一年多过去了,也没有想象中顺利。

看着同学在朋友圈晒的大学生活,她说自己连给别人点赞的勇气都没有。

和老朋友出去玩,根本没有共同话题,别人在聊所见所闻时,自己在一旁显得格格不入。

知乎作者@阿龙啊说:“有写东西的不读书了,有打电竞的不读书了,有做生意的不读书了等等,这些都和你没关系,他们都是某件事情做到极致才不读书的,不要妄想我不读书也能和他们一样成功。”

当你看到papi酱在全网爆红时,你说拍视频有多难,可你不知道,她是中央戏剧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很多视频都与专业相关。

当你看到北大毕业生去卖猪肉时,你说名校毕业又怎样,可你不知道,他如今不仅开办了屠夫职业学校,还创立了自己的品牌,销量已破十亿。

当你听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是在辍学后创业成功时,你说上学无用,可你不知道,他当初考上的是哈佛大学,已经是站在金字塔上看世界了。

孩子,永远别用你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多的是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的人。

04

  • 不要因为短暂的安逸,而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冯·诺依曼说:“如果有人不相信数学是简单的,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人生有多复杂。”

当孩子问你,读书的意义何在时,不妨给他看看这个视频。这个曾在朋友圈多次刷屏的演讲,被很多人称为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董仲蠡一番演说,令人震撼。读书就是让你获得更高层次的认知之后,站在更高的地方看这个世界,从而更好的认识自己。

而不是被迫谋生,它带给你的不只是生活条件的改变,更多的是努力之后的成就感,还给了你选择生活的底气。

你站在30楼往下看时,看到的是美景,从3楼往下看时,看到的却是一片狼藉。

站得更高,才能看的更远,而读书,就是你走向世界的最佳跳板。

孩子,愿你多年后的某一天感叹生活时,不会只抱怨人生实苦,而是说一句人间值得。

3

开学了请告诉孩子: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来源:网络

现在的孩子津津乐道于几个文化不高、但事业有成的名人,用于堵住家长苦口婆心的嘴。

然而事实是:

这样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不爱学习的孩子,长大之后却发现,自己用几年疯狂的青春,换来了一生的卑微与底层。

现在有些孩子谈到读书,谈到吃苦,犹如谈虎色变,避之唯恐不及。

一帮不学无术的女孩聚在一起,号称所谓的姐妹,以为有了姐妹就有了全世界。

他们在一起聊好吃的、聊穿的、聊化妆品、想的是网上购物、刷微信、刷微博、追韩剧;

而一帮无所事事的男孩聚在一起,号称所谓的哥们儿,以为有了哥们儿就有了天下。

他们在一起逃课、抽烟、打扑克、玩游戏、看玄幻甚至约架......

以为这就是疯狂,这就是该有的青春。

他们看不起那些不会化妆、不会打扮、一天到晚只知道读书的好学生。

还骂那些好学生是书呆子,骂他们傻,只知道读书。

殊不知,两三年后,好学生上一本,上211,上985,甚至上清华北大,而他们却要考虑去三本,去高职高专甚至考虑要不要南下打工。

有一段父子之间经典的对话,告诉了我们努力读书和不读书的大不同。

儿子刚上学不久就问当农民的父亲,人为什么要读书。

父亲说,一棵小树长一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者当柴烧。

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

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梁,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上干不了别的。

  • 如果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

  • 如果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

  • 如果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

  • 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知道了吗?”

儿子说知道了。

爸爸又问:

“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

儿子说丢人。

爸爸说:

“儿子,不丢人。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

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

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

不读书或者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

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地位就高。

那次谈话给儿子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从此儿子在学习上不需要威逼更不需要利诱,就会做出最好的选择。

马云在《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这篇演讲中这样说到:

“当你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去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恰同学少年的你们,在最能学习的时候你选择恋爱,在最能吃苦的时候你选择安逸,自恃年少,却韶华倾负,却不知道青春易逝,再无少年之时。

什么叫吃苦?

当你抱怨自己已经很辛苦的时候,请看看在西部的那些穷孩子,他们饭吃不饱,衣穿不暖,冻着脚丫,啃着窝窝头的情形;

请想一想几十年如一日起早贪黑的老师们;

请你对比一下那些透支着体力却依旧食不果腹的打工者,还有你们的爸妈!

在有空调、有热水喝的教室里学习能算吃苦?

在有空调、能洗热水澡的寝室里休息算是吃苦?

在有爸妈当“太子伴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你能算吃苦?

著名作家龙应台在给儿子安德烈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是啊,如果你优秀,你便拥有了大把的选择机会,否则你只能被迫谋生。

读书虽然不能带给我们更多的财富,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我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

我的回答是:

“我说来不及,你就不学了吗?”

我们应该把重心从问“来不来得及”转到用功学习上来。

有时候你想的越多,越什么事都干不成。

认准目标就静下心来干,总会有结果。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无论是高一、高二、还是高三的同学们,不要问什么时间够不够,什么基础行不行。

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你要从现在开始吃苦,开始用功。

40岁的柳传志不问来不来得及,最终他缔造了联想集团;

高考三次落榜的俞敏洪不问来不来得及,最终考上北大并打造了“教育航母”——新东方;

经过两次创业失败的马云不问来不来得及,最终他书写了电商传奇,改变了世界。

孩子,如果老天善待你,给了你优越的生活,请不要收敛了自己的斗志;

如果老天对你百般设障,更请不要磨灭了对自己的信心和奋斗的勇气。

当你想要放弃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的比你早、跑的比你卖力、天赋还比你高的牛人,他们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个你永远只能眺望的远方。

所以,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没有谁的青春是在红地毯上走过。

既然梦想成为那个别人无法企及的自我,就应该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付出别人无法企及的努力!

所以,我们不能在该读书的时候选择放弃,要在该读书的年纪珍惜和努力!

4

新学期致家长:请善待每位对孩子严格的老师!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老师的严格,往往出于对孩子、对教育负责,对学生的殷殷期待。教不严,师之惰,严格是另一种爱的教育。作为家长,您更喜欢老师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您能理解老师的苦心吗?新学期,让我们呼唤更多宽严相济的好老师,与老师一起携手努力!

读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唐僧没有紧箍咒,孙悟空一辈子都是泼猴。

这就相当于如果老师放任孩子调皮捣蛋,不管不教,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不难想象。

戴在老师身上的镣铐,终究会锁住孩子的前程。

所以请善待每位教师,特别是那些为您孩子好,对您孩子严格的老师。老师越严格,为孩子着想的心就越真诚。

01

家长赢了老师

很可能会输了孩子

问过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会不会因为家长的原因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这位老师笑着说:“你是想问如果家长跟我关系好,我会不会对他孩子更上心;如果家长为难我,我会不会不喜欢他孩子?

“没错,就这个意思!”

他沉默了很久才回答:“肯定会的。”

老师也是人,也有感情,与其亲近那些诋毁他、羞辱他、瞧不起他的家长和孩子,他更愿意看重那些信任他、配合他、接纳他的家长和孩子。

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并不仅仅取决于孩子,甚至可以说,受家长的影响大一些。

见过很多家长,不管老师做什么,安排什么,老是在质疑、刁难,仿佛天生就跟老师敌对似的。

在这种对峙下,孩子的教育一般都是失败的

家长只有和老师沟通好,配合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一起把孩子的教育做到最好。

亲爱的家长们,别再逼老师放弃你的孩子了。

02

对不起

老师不可能太温柔

有人问鹰:“你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

鹰回答说:“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那它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

老师或许就跟鹰一样,会有点凶,会很严格,会严格要求孩子,甚至让孩子有点害怕。

可老师的严格,正是对孩子的期待。

如果老师不严格,完全不管孩子的学习,也不在意孩子上课不听课,回家不写作业,那么孩子只会越学越差。

教育本就是一项严肃的事业,身为老师必须对孩子严格,这是我们的责任。

正因为相信孩子能做到,老师才会严格要求,不断提高标准,为的就是让孩子做得更好。

老师的严格,本质上是爱孩子的表达。

03

老师严格背后

都藏着最深的爱

还记得电影《老师·好》中,那个严格到苛刻的苗老师吗?

他动手抹去女同学的口红,他罚抽烟的男同学站一整天,他没收了“武侠迷”的所有小说,他把“小混混”赶出了课堂……

换做今天,这个老师可能早就被投诉,被处罚了。

可就是这样一位不近人情,严肃古板的老师,却让很多人红了眼眶。

其实这部电影很值得每位家长和孩子一看。

老师在教授孩子知识的同时,也在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因此,老师本应更有权力管教孩子。

有一位严格的老师站在孩子身边,那是一件幸事,因为孩子行差踏错的每一步,都尚有往回走的机会。

好老师的关键不仅在于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把孩子塑造成为更好的人。

老师未必完美,但想让孩子上进,为孩子着想的心,一定是最真诚的。

04

有远见的老师

都带点绝情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说过这么一段话:

如今的教育对孩子不断让步,给他们更多快乐,更多游戏时间。可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

孩子不如成年人明事理,必须受到管教和惩戒。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犯错是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全社会都在让步,将来的孩子是很可怕的,将来的社会也是很可怕的。老师不管,孩子就学不好;老师太温柔,孩子就不学好。

6-12岁是孩子人格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老师一定要狠心地管,孩子才能学好,才能成器。

现在对孩子狠一些,孩子可能吃一阵子苦,但享一辈子福。

现在纵容孩子,孩子就会快乐一阵子,受苦一辈子。

但凡有远见的老师,为了孩子好,都会狠心逼孩子一把。

05

没有完美的老师

也没有完美的家长

有句话是这么讲的:一流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姑且不论这句话的对与错,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榜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怎么做的,孩子就会怎么做。

为了孩子,父母必须成为更优秀的父母,孩子才能成为更优秀的孩子。

其实不只是家长,老师也在不断成长。

老师需要理解和接纳家长,同样,家长也需要理解老师正在成长的路上。

家长和学校的关系,和老师的关系,对班级的关心,对教育的支持,这一切,都是给予孩子最直观的教育。

家长支持老师,就是支持孩子的成长,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关系。

06

家长和老师相遇

是一场爱与信任的邂逅

老师、家长、孩子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树,

那么家长就是养分,帮助小树扩张根系、向上生长,

老师就是园丁,帮助小树修枝剪叶,实现社会化和自我同一性。

老师、家长和孩子,应该是世界上最和谐的合作关系。

一位植物学家的儿子请教老师一株不知名的植物,老师不知,让他回家问家长。

家长却没有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是把答案交给老师,由老师为孩子解答。

并且告诉老师:希望这个问题能由您来解答,想来更为妥当。

正因为家长相信老师,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老师,孩子会更信服老师,老师也会更尊重家长,家长自然会更理解老师。

教育最需要的,是爱的引导。

家长与老师的相逢,本就是一场爱与信任的邂逅。

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正因为互相信任,才能互相成就。

07

请善待每位严格的老师

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明天

读过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对其中一段话记忆尤深:

盲目的鼓励和宽容,只能培育出温室的花朵。

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

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能够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是孩子的幸运,因为他会拼尽全力不让孩子走错路,还会燃起孩子未来的希望。

老师的肩上,扛的一直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沉甸甸的重任。

一位资深的班主任曾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

请善待每一位教师,特别是那些为了孩子好的,对孩子严格要求的老师。

教育需要静待花开,请给老师多一份信任!多一份理解!

支持你孩子的老师,就是在支持你孩子的成长!

接纳你孩子的老师,就是在爱你自己的孩子!

愿在新学期里,家长和老师一起携手努力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来源:人民教育、初中生家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