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中国(67)| 咽喉重地山海关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图文丨管苏清
先人们很幽默,给了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之誉,哪山海关挂什么匾额呢?办法总比困难多,索性写下"天下第一关",缺个"雄"字,气魄似乎更大。
有人曾怀疑"天下第一雄关"匾额是否存在过,后于林则徐《荷戈纪程》一书中查见:清道光22年(公元1842年),发配伊犁,经过嘉峪关,曾见西城楼上有额"天下第一雄关"。又见《左文襄公在西北》书中记录: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于1873年初途经肃州时,看到嘉峪关年久失修,城垣坍塌不堪,已无半点昔日雄风。当初的匾额荡然无存,左公临风凭吊,伤感不已。下令戍守军民重加修整,并亲笔重新题写"天下第一雄关"横额,置于关头。可惜至今不知所在。
明代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逶迤万余里,写下匾额的前辈们,洋溢的是激情,无论哪座关隘,都能体味出长城的雄伟、历史的悠久。山海关的重要性到了明代才凸显,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古渝关。一番勘察,见此非控扼之要,向东六十里移建要隘,即位于如今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素有“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
山海关长城历经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六朝修筑,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前后用263年,建成了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关城周长约4000米,与长城相连,东起虎山镇——虎山长城。山海关东门镇东楼气势雄伟,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在其左右两侧分别建有靖边楼、牧营楼、镇东楼、临闾楼和威远堂,五座敌楼,一字排开,均匀分布在1000多米长的长城线上,称为“五虎镇东”。自其设立至明朝覆灭,200多年间,共有90位兵部分司主事于此。
赢得“天下第一关”称号,不仅指山海关地处万里长城东端,更表明了它扼守辽西走廊,护卫华北平原的重要地理价值。东门城楼上,“天下第一关”的匾额长5米高1.5米,巨型榜书,每字约1米见方,笔力沉雄苍劲,别具一格。匾上除了五个大字外,并没有留下任何落款。有关这块巨匾的书写人,相传是明成化八年进士、山海关人萧显所题。此说见于清光绪四年编纂的《临榆县志》。
山海关烽火屡起,历经大战,关乎国运。当年李自成与吴三桂在此激战,清兵长驱直入;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山海关,京师不保;1933年,日寇占领山海关,虎视眈眈,华北告急……
1644年(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阳春四月,万物复苏,山海关内外上演了一场关系历史进程之战。当李自成快要将吴三桂击败之际,突然从关外杀进来一支如狼似虎的清朝八旗军。持续四日激战,李自成最终败北,精锐尽失,被迫撤往北京。
李自成农民军鼎盛时期,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一度拥有百万之众。他多次被明朝军队击败,又奇迹般地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但山海关大战后,农民军颓势十分明显,再也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胜仗,连遭败绩,被清军一路追杀。曾经席卷大半个中国的李自成农民军,从此沦落。经此一战,清朝入主中原,建立了全国的统治。
李自成回到京师,匆忙称帝,过了一日瘾,迅即弃城,狂奔西安,一路遭到清军和明军的双重攻击,先后在陕西潼关、湖北阳新、江西九江等地被清军重挫,直至在湖北通城九宫山完败。为何一场战役就将李自成打残?《甲申三百年祭》说得很清楚。可惜可叹,后来太平天国洪秀权又重蹈覆辙。
如今旅游胜地山海关,人流如织,燕山青黛,渤海蔚蓝,地势险峻,走上半日,并不轻松。当年建关,年复一年,何其艰难!前人260多年精心营造,祈求平安,美好的愿望烙印在山海关的一砖一瓦上。
生活的艰难考验人,一生中我所认识的贤者,都有一种克难本能。人的可贵在于人本身的清醒,你到底需要怎样的生活?山高水长,遇难不退,坚持"最后一分钟",则会笑到最后。
责任编辑:财宝哥
文字撰写:管苏清
图片来源:网 络
期刊总数:722期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