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大数据在线课堂第六讲课堂笔记

一、当前舆情类型

(社会影响力X破坏性):质疑、冲突

1.从影响力视角看,舆情有三种破坏性演变类型

● 从“事实不清”的质疑,向“道理不明”的质疑发展

● 从“事实和利益”冲突,向“观念”冲突的发展

● 突破底线

2.质疑、冲突、突破底线是一个不断的“累加”过程

● 具有特殊性的个体事件

● 以情绪积累为基础的社会认知图式、媒体的放大作用等因素激活了潜在参与者的情绪,使其转变为现实的参与者

● 去个性化、群体极化等群体心理机制和现象

● 职能部门应对失当

3.应对原则

● 发现知识和信息的缺失

● 识别冲突的饱和点

● 预判底线的突破

二、舆情未来发展趋势

1.公共事件危机管理与网络舆情经典案例的演变

  从近10年的“十大网络热点事件”可见,网络舆情概念一直在不断变化发展,从最初的社会破坏性事件发生,演变为重大新闻议题和社会热点事件相融合。

2.为什么引导力很重要?

  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兴起,我国社交媒体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事件爆发后触达用户广泛、传播力强、影响范围广。在此背景下,有关部门应该注重引导力,有观点冲突时及时回应舆论质疑,注重网络空间治理,保护网民身心健康发展。

三、舆情产生的几大原因

  当前作为国家战略的“媒介融合”“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是简单的媒体活动,而是新媒体将负担政务、服务、媒体、商务四项基本职能,“社会治理结构”中嵌入新媒体的重建工作。要注意:

1.从物质需求满足到精神需求的演进;

2.从工业化(包括城市化、现代化、工业化三位一体的模式)优先到生态文明优先的转折;

3.内外宣融合。

四、舆情管理新观念

  当今社会,舆情的产生已经从经济、社会驱动向文化驱动双曲线模态运行,而且文化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当经济和文化(文明)曲线越来越走向拟合,新的舆情形态就会发生。因此舆情管理也需要新的观念。

1.表态应快一秒,表扬需慢三分;

2.坚守政策、法律红线,积极预判重大底线;

3.文化视野,创造积极、弹性社会心理空间;

4.软萌新语态,创造积极的舆情传播力和接受力空间。

助教小贴士

  结合本期在线课堂内容,蜜度信息编辑部总监赵鑫进行了题为《危机事件如何研判舆情风险》的分享。赵鑫以多个舆情事件为例,从研判舆情风险有哪些作用、从哪些方面研判舆情风险、如何利用工具客观全面研判风险等方面分享了舆情风险研判的必要性及其解决方案。分享过程中,赵鑫还利用大数据舆情监测服务平台——新浪舆情通的多个监测、分析功能讲解实用场景。借助新浪舆情通,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更迅速、更准确地了解事件主要矛盾点,以便从源头化解、平息舆论危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