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也能拍电影?徐峥这堂课让我大开眼界!
你一定被下面的场景感动过。
一边是即将奔赴美国的小美,一边是等待着排球赛事转播的街坊,冬冬犹豫了。
一个稚气未脱的男孩,要做出那么难的选择。
另一处,是老人的坚持。
患了脑梗塞的老范回到了乡村,记起了曾经为孩子冒雨拿颜料的往事。
老师摔倒了
前者来自《夺冠》,后者来自《最后一课》。
导演都是徐峥。
虽然都是短片,但人物鲜活,催人泪下。
冬冬,被街坊们的情绪感染,内心升腾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老范,历经千回百转,一定要为孩子们捧回一个缤纷的未来。
很喜欢吧。
大胆想象一下,你也能拍电影。
敢不敢信?
这不是派爷说的,是徐峥在一场讲座上说的。
讲座名称为“新影像·手机电影大师班”。
阵容都是大咖,除了导演徐峥,还有东道主上戏电影学院副院长董健、华为消费者BG副总裁李昌竹。
他们就“影像科技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可能”展开了深度的讨论。
席间,观点碰撞,金句不断。
很多话都击中了作为影迷的派爷的内心。
关于创作,每个人都有疑虑,这场对谈也许就会给你解惑。
比如,你是否有过新鲜的点子?自己想想都拍案叫绝的那种。
但受限于现实原因没有动手,后来就算了。
李昌竹先生很想鼓励大家——
创作的冲动很重要,现在大家器材多了,完全可以投身创作。
华为一直重视影像。
影像本身对社会、对生活、对想法、对情感表达,都是很好的记录载体。
说白了就是,我们要利用好身边的设备,人,才是创作的核心和灵魂,创作者要永葆初心。
当然,动手了必然会有诸多困难和障碍。
导演徐峥从创作者的角度分享经验——
我觉得大家先要卸下一个包袱,刚开始做的东西不见得是完整的,我鼓励大家做片段式的创作,然后拿着片段和人交流,以形成一个“主动创作”的氛围。
徐峥还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手机会给年轻人/普通用户建立起影像意识。
什么意思?
我们拿起手机,去捕捉画面,就会形成一个“框”,慢慢的,你会知道怎么拍才能更美。
而且,手机因为小巧,在拍的过程还有“轻量化执行”的优势。
这会使得创作变得更加个人化、多样化。
你看,我们每天都会在抖音上、B站上观赏到普通人拍的作品。
所以,科技一定会给创作赋能的,人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
不过,在此基础上,徐峥也对年轻人提出了期待——
手机如此轻便,我希望看到大家能捕捉到更加精彩的表演瞬间,去挖掘人性更幽深的角落。
讲座还有更多观点能给大家带来启发,有兴趣的,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观看。
派爷听完这场讲座很受震动,甚至燃起了拿起手机创作的欲望。
三位嘉宾一直在强调:什么工具都可以用,坚定去拍,内容才是一切。
那实践下来很难吗?
派爷想分享几个案例。
比如,蔡成杰执导的《悟空》。
故事讲的是,一个孩子历经千辛万苦(对应九九八十一难)去县城看动画《大闹天宫》,后来,恍如隔世,电影变成了3D修复版,而寻找他的父母早已白发苍苍。
情节有些奇幻,但影像很“实”。
这部短片的拍摄设备是华为P30 Pro,它的人像、广角、夜景和防抖等效果,已经非常出色了。
而且这部短片,还展现了手机拍摄的优势。
比如轻便。
想做水下摄影,将手机扔到水中即可。
拉伸摄影机内的变焦镜头,同时在轨道上前后推拉摄影机,其效果是,前景不动,而纵深处的画面会随着镜头变化而被积压或者拉阔。
而眼下就有一场角逐,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意。
新影像·手机电影计划现已开启作品征集
直通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