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不孝顺的孩子,越得父母的宠爱?
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中有一种奇怪的现象,越是不孝顺的孩子就越得父母宠爱。
我相信这句话已经引起了很多上一辈多子家庭的共鸣,而且在多子家庭中,几乎家家都会有个占尽便宜的“混蛋”。为什么对家庭付出越少的人,反而会在家里获得更多的资源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心理学问题。
俗话说“民不患寡而患不均”。人不怕东西少,最怕不公平。可是传统家庭几乎对子女就没有一视同仁的情况。
很多家庭受传统的封建糟粕思想“重男轻女”的影响,对女儿远不如对儿子好。但是,许多只有儿子的家庭中,也会出现父母偏心的情况,这又是为什么呢?
1
儿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有众多儿子的家庭中,儿子和儿子的能力和性格也不大相同。有些孩子性格和为人处世上比较讨父母的欢心,有些儿子不善于表达或者过于老实。这个时候父母就会更偏心于会说好话的孩子。
2
出生环境和排序的差异性
在中国的古代,封建宗法基本上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但事实情况是无论帝王之家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对小儿子比较偏爱。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屡次出现帝王废长立幼的情况。为什么做长子往往得不到父母的偏爱呢?
通常,父母在拥有第一胎的时候都是没有什么育儿经验,对孩子的到来也是手忙脚乱,甚至在育儿过程中错误频出,父母还处于太年轻不成熟的年纪。所以,当父母真正“成长”起来后,他们再拥有孩子时往往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而且在经济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抚育幼子的时候更得心应手,更有愉悦的经历。而且这个时候长子也基本上懂事了,父母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在年级小的孩子身上,越是付出的多就越是偏爱。
子女为家庭付出的越多反而越被父母轻视?
在传统家庭中,有这样一个现象。越是听话懂事的孩子就越容易被父母忽视,因为父母觉得你没什么可担心,相反,那些爱哭爱闹的混世魔王才是父母关注的焦点,他们在家庭中得到的好处和实惠最多。长大后,老实懂事的孩子更懂得心疼父母,他们愿意为父母付出更多是时间和金钱,但是父母还是念叨着那些不孝顺的人?为什么家庭会如此不公?
其实,不是在家庭中如此,可以说整个人与人的关系都是如此。
一位年轻人在上班的路上看到路别的乞丐很可怜,于是给了他一块钱,乞丐感激的说了声“谢谢”,从此,年轻人每次路过都会给乞丐扔下一元钱。直到有一天年轻人没有投钱,乞丐突然抱住他的腿询问原因。年轻人说自己谈了个女朋友,最近生活有点拮据。乞丐立马破口大骂:“什么?你这个混蛋竟然拿我的钱去养女朋友?”
相信听过这个故事的人不少,这句话往往用来形容经常施惠者与被救济对象之间的关系,可是在家庭中,此理同样适用。当一个孩子为家庭付出帮衬兄弟姐妹时,刚开始大家的态度是感激的。可是当这种帮助变成持续性的时候,那就变成了你的责任。你就应该这么做,一旦有一天你停止了这种恩惠,就会招来家庭其他成员的声讨。你一下子就变成了那个最可恶的人。比那些只占便宜从不付出的人更可恶。
这就是习惯成自然的道理。好人做了一万件好事,一件事没办好,可能人设就崩塌了。坏人干了一万件坏事,一件事做对了,就会得到大家的好评,他进步了,他改过自新了!
当你做的越好,家人对你的要求也就越高。所以越是孝顺的孩子,在家里就越没地位。越是不孝就越得疼爱。归根结底这就是人性问题。也是许多孝顺子女的无奈,谁让“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希望这个世界。最终,好人有好报!
您在家庭中,又处于什么样的角色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