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一座城(上)
爱上一座城(上)
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池。有朝遇见了,心便会停下来,不再流浪。――题记
2017年的古城正定,可以用奇迹来形容。我,一个土生土长的正定人,一个爱在正定的街头走一走的人,也就几天没出门,竟然不认识路了。
这座古城,无论是旧日城墙,还是今日修缮,一砖一石皆是百般好。这山河岁月里,有如此历史沉淀下来的故乡,值得骄傲!感到自豪!
爱上一座城,我的正定。
爱上她的前世今生
梁氏宗祠,亦称梁家祠堂,是正定县梁氏家族供奉先祖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祠堂始建于明代,位于正定城内燕赵南大街东侧,2008年10月20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梁氏一族,自明洪武初年,由梁聚从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迁居真定(今正定)北圣板村,至梁梦龙六世而大显,官至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人称“梁阁老”。其曾孙梁清标与兄梁清宽、堂弟梁清远同列“九卿”,时称“三梁”。可以说梁氏家族数代为官,“一堂荣五代”,官位显赫,盛极一时。
祠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是一座单檐、硬山五脊、青瓦盖顶式建筑,正面五间均置六抹方格隔扇门四扇,梁架为七檩前后单步廊。结构简洁明快,为明代晚期遗物。
那日,寻得梁家祠堂,轻掩门扉。我小心推开门,只见绿意葱茏,祠堂样貌还未寻见。管理人员道:未开放。我只得拍照一张,退出祠堂,不打扰昔日荣耀的梁家诸先人了。
王氏双节祠,是民国总理王士珍的家祠,位于正定县西门里内(今中山西路)。路北是王士珍故居,路南即为王氏双节祠。
王士珍和段祺瑞、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以其才识高下,又有王龙、段虎、冯豹之说。
远观王士珍故居,古香古色,如果一直修葺,比乔家大院不逊色。
天宁寺,凌霄塔。听我的同事说过,她曾和昔日的恋人一起登过凌霄塔,也叫木塔,砖木结构。90年代初期,一把手电筒,就可以带你登上木塔。如今的凌霄塔,周围翠竹环绕,更有千年古槐相伴。绕塔一周,感觉心清气爽。
开元寺宝贝多:钟楼威武历史久,须弥峭立力士撑,赑屃巨大院中卧,三门楼残垣诉说着开元寺的渊源和历史……
广惠寺华塔样儿美,寺院流连缓缓归。
三关雄镇,我大正定。
修复南城门很久了,第一次通过长乐门来到瓮城,四周高高的围墙,让人忽生一种逼仄感。出了迎薰门,来到月城,弯弯的月牙走过,走到九省通衢,三道城门,牢牢地守护着古城正定。一道一道城门走过,脚踩着存留着古车辙的城门地面,抬头望着蓝天白云,身边游人如织,顿生一种幸福感。
登上古城墙,望得见古塔和新建的南关,护城河上青桥一座,大红灯笼高挂在店铺两边。真喜庆,恍若来到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里……
一直不明白阳和楼为什么修建在道路中间,这段时间,看了不少正定的历史,对阳和楼有了更多的了解。当这座有着“九楼之首”的“镇府巨观”拔地而矗,免费开放时,我迫不及待,一瞻它的雄姿。
阳和楼建在高敞的砖台上,南面为正面,正中悬挂写有“阳和楼”的楷书大字牌匾,“广大高明”横匾则悬于楼外北侧,东侧有阶梯可上下。砖台下穿左右两洞门,两门之间,南有关帝庙,规模不大,设置十分完备。最前面有多层月台,第一层的后半上有一对狮子和一对旗杆,第二层上还有一对石狮,第三层上有牌楼三间,牌楼后面,有两层平台,围着精美的石栏杆。阳和楼一带,过去曾有“庙夹道、道加庙、十字路口五条道”的歌谣。
随着熙攘的人流,登楼远眺:晴空万里,四塔分立,游人如织,古建筑灰色瓦楞林立。突然想起站在大理古城墙上的眺望之境,竟十分相像。
“每登于斯,南瞰滹水,北瞻恒岳,右挹太行之晴岚,左观沧海之旭日,飘然若出尘世,御天风于九霄之上。”这是《修阳和楼记》中的文字。历代帝王官员、文人雅士,喜欢登阳和楼把酒临风,吟诗作赋,聚集在阳和楼上研讨作品,交流创作心得。就是在阳和楼上的一次次碰撞中,元曲从民间俚语入诗,转向创作的文人化、专业化的全面过渡,最终成为“一代之文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阳和楼就是元曲的摇篮。
站在阳和楼,仰望头顶的椽木交错,木香入鼻。人们无不啧啧称赞,家乡正定古迹众多,历史悠久。坐一把红木凳,扶一角八仙桌,耳边仿佛听到那首《墙头马上》……(未完待续)
作者:雪落无声
◆雪落无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