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立秋寿眉饼《幽篁里》,这是一篇迟到了三年的品鉴

《1》

2018年的初秋,我们上山去了。

是去看立秋节的茶山的。

那时候我们对太姥山,还没有今天这么熟悉。

那时候,太姥山上的羊群,还不害怕陌生人,慵懒地四散在茶园里,吃着草,偶尔嚼两片夹杂在长草中的茶树嫩叶。

夏季的茶园,通常是不怎么拔草的(为什么不拔?过几天写秋白茶的文章会讲到)。

任凭野草长得老高老长,长到盖过了茶园。

这时候你上山去,看到的就是一片草木葳蕤的样子,特别茂盛,特别有生机和活力。

氧气特别充足,视线特别开阔,每一口空气吸进去,好似给肺做了一个通透的SPA。

难怪有钱有闲的人,每年会上山去住几个月。

养身,也养心。

《2》

2018年的立秋,是个晴朗的好日子。

那时候S师傅家的仓库还没这么满满当当,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存茶。

于是,立着劳模人设的他,就去请人采茶青了。

采立秋寿眉,订制,茶梗长度和叶片数量是有严格要求的,价钱嘛,当然要比市场价贵一些。

毕竟梗采短了,叶片采少了,茶就不压秤了,而茶农的收入是跟重量挂钩的,单价不涨,叫人家怎么肯?

那天我们上山的时候,正碰到几位老阿姨,在山顶上那一大片园子里,四散着采立秋寿眉。

李麻花凑上去看,惊讶地举起一枝嫩叶,说,看,这嫩叶居然是红色的。

我拿过来细看,果然,嫩叶在油绿中泛着红的色泽,就像青藏高原的孩子,脸颊上飘着两朵高原红。

果然,夏天的阳光就是烈,直把嫩叶都晒红了。

难怪大家不采夏茶,巴巴地等到立秋之后再来采秋茶。

那天天气好,太阳下山又晚,每个采茶阿姨都采了几大筐。

到称重量的时候,每个人都笑得合不拢嘴,那种真诚的欢喜、简单的快乐,我们是好久没见过了,故而,也被感染得心情雀跃起来。

连天边的晚霞都拍了好多张下来。

《3》

后来,那款立秋白茶,就被做了日光萎凋,最后,分出了一半,压成了立秋饼。

原本,它们是可以被称为贡眉的,2017年的立秋节采的寿眉,就被赋予了五彩贡眉饼的名号。

而2018年,正巧赶上了新的白茶国标施行。

新国标规定,贡眉给了菜茶。一芽三四叶的,就统统叫了寿眉。

于是,这批原来属于贡眉等级的白茶,便成了寿眉。

它们压成的饼,便叫做了立秋寿眉饼。

上架的时候,因为散茶已经写了品鉴,饼茶,就偷懒没有写。

但是立秋寿眉的粉丝们,丝毫没有嫌弃这款没有品鉴的茶饼,照样欢欢喜喜地买回家去,开开心心地撬了喝,小心翼翼地存了起来。

一眨眼,就三年整了。

白驹过隙啊。

这款当年的新茶,也迈入了老白茶的行列了。就像当年的小鲜肉,也成为了中年大叔一样,令人忍不住唏嘘。

《4》

午饭后,正在商量今年的秋茶采摘,突然就想起,三年前,还压过一款立秋寿眉饼。

找出来,撬了5克,沸水泡了喝。

李麻花这个枣香控,一喝就爱上了。

瞪大眼问我,你你你,这么好喝的茶,怎么没给它写品鉴?

冤枉啊大人,写品鉴我是最勤劳的。你可以说我懒得运动,怎么可以说我懒得写字?

去书柜里把这五六年的品鉴本全搬出来了,找到2018年的那一本,一页页翻过去,越翻到后面,冷汗越发冒了出来。

果然,居然,竟然,真的没有为这块立秋寿眉饼写过品鉴,连花名都没有给它起一个。

呃,我是怎么亏待了它这么些年的?

李麻花在一边幸福地喝着枣香药香竹叶香纷呈的稠润茶汤,一边坏笑。

而村姑陈,带着赎罪的心情,在给这块急待抚慰的、刚满三岁的老白茶饼,写着品鉴笔记。

前调是清鲜的竹叶香,中调是浓郁而沉郁的药香,尾调是浮光掠影般的甜甜枣香。

汤水清润,稠润,层次丰富而多姿多彩。

汤中竹叶香氤氲,十分清雅。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便唤它,《幽篁里》吧。

2018立秋寿眉饼《幽篁里》

【品鉴笔记】

干茶:

叶色略偏土黄,翠绿少,竹青色多。

叶张略宽大,显椭圆,梗柔韧,粗长,是刚经历过盛夏洗礼的初秋茶的模样。

干茶已经有轻微的枣香,以及浓郁的药香。假以时日,必将绽放出更加浓烈馥郁的药香来,成为第二个《红药》(2013寿眉饼),指日可待。

第一冲:

揭盖闻到的第一个香气,是粽叶香。

接着,是陈香与药香携手而来,霸占了盖上的主要气息。

这两股味道融合度十分地高,合在一起时,浓度相当,几乎难分轩轾。

略停顿一会儿,当盖子更加冷却之后再闻,陈香已经消失大半,只余下药香,依旧浓郁,沉郁地留存在盖顶心,成为盖香最后的王者。

汤色清新,晶莹剔透,是新月一般的牙色。

汤感清润,空灵,莹润,仿佛山泉汩汩,尝之,口腔与舌面,十分地舒适,清爽洁净,又细滑稠润。

这好感度,可得九十分。

第二冲:

沸水注入茶叶时,有明显的呲啦声响起,这是茶饼极干燥、存放条件极良好的标志。

这一冲,打头出来的仍然是竹叶香,一揭盖便飘然而至,仿佛一只灵动的鸟儿,忽拉一下就蹿到你的鼻间。

接着是沉郁而浓郁的药香,是防风、当归这些中药的味道。

基本上,满三年的老白茶饼,它的香型大略就固定了,现时是何种香型,未来亦是这种香型,变化不会太大了。

可见,未来,这块2018立秋寿眉饼《幽篁里》,它会是一饼中药香型的老白茶饼。

堪比2013寿眉饼《红药》的存在。

除了竹叶香、药香之外,枣香是本冲第三个出现的香型。

它带着丝丝甜意,在药香之后,悄然登场,自动成为了药香的尾巴,像是哈雷彗星的那条美丽长尾,划过天空,留下美丽的剪影。

汤水颜色略深了一号,成了鹅黄色。

汤中竹叶香变得十分浓郁了,夹在清莹甘淳的茶汤里,仿佛鲜粽叶沸后,揭盖时的那种清鲜之香味,宜人而醒神。

汤水清透,莹润,丰腴,层次感极为丰富。

第三冲:

药香在这一冲里,终于雄霸了天下。

竹叶香仍在,但它成为了药香的副手,在药香略淡之后,才混合着药香出现在盖上,是红花底下衬托着的那片绿叶。

枣香还在,甜丝丝的,极清淡,似一抹飘渺的日影,在红日微斜之后,化为轻烟。

蓝田日暖,玉生烟。

汤水变得极度柔润,又变得极度稠滑。仿佛丝绸裹舌,又仿佛雪纱抚面。

但同时,汤水中的鲜度,爽度,灵动感,又极为强烈与明显。只是这种鲜爽,较之新白茶时,多了五分深度与稠滑度的加持,就变得浑厚而端凝起来。

汤水依然极度有层次感。

每一种香型,每一种滋味,都融在汤水中,拥有着曲折回还的变化。好似行进在一座苏式园林里,每移一步,便换一个景;每拐一个角,便是另一番洞天。

这种感觉,新奇之极。

第四冲:

药香仍然是主香。

其次是竹叶香与枣香。

枣香微甜,清清淡淡的,在药香的尾调里出现,合着竹叶香,让人以为这是一只八宝甜糯粽。

从盖子热,一直到盖子冷透,五分钟的时间里,药香一直都在,只是热的时候它浓郁一些,冷的时候它清淡一些。

汤水稠滑,清新,空灵。

是太姥山下的那一场笼着雾气的细雨。雨混着雾,雾夹着雨,空气里,一片凝厚。

清新,这种常人眼中不应该出现在老白茶茶汤里的dg感觉,正二八经地,出现在了这泡2018立秋寿眉饼的茶汤里。

这是新白茶时候工艺极佳,日光萎凋,茶青做得极好,萎凋极到位的标志。

只有好工艺,才会让茶汤清透。只有好产区,才会让茶汤鲜爽。

这一点,无论这款白茶是散茶还是饼茶,无论这款白茶陈化了多少年,都是不会变的。

骨子里的东西,如何变得了?

可见,只要是好产区好工艺的白茶,它存老了,仍然独具空灵之气。

杨过年轻时飞扬跳脱,十六年后,内心,仍是当初那个少年。

【后记】

这块2018立秋寿眉饼,最终起了《幽篁里》这个名字。

是那股竹叶香,吸引了我。

王摩诘有诗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那片竹林,翠绿深长,那里的竹香,高洁脱俗。

然而,更吸引我的,是这块刚刚三年陈的老白茶饼,老秋寿眉饼,它汤水里的干净,空灵,清爽气息。

尤其在前两冲里,那股灵气,几乎要以为喝的是冰肌。

可见,太姥山上的钟灵毓秀,深深地刻进了白茶的细胞深处。

最后,它释放在了茶汤里。

那是2018年的八月,那秋色无边的美景。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