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玉知识
熟悉新石器时代及历史上各个时期血玉的造型特征和使用方法,是鉴定古代血玉的主要步骤。在新石器时代,血玉的地域性是其主要特色。红山文化血玉中的“C”形龙、猪龙、马蹄形箍、勾云形器、鸮、双龙首璜等特色鲜明,为其他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所不见。虽然其中的部分血玉的使用功能在学术界争论较大,但这些代表性血玉的原始宗教性与氏族首领的特权性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鉴定红山文化血玉时,必须清楚在这一考古学文化中都有哪些类型血玉的存在,它们的大小尺寸的变化,造型中的细枝末节,并从考古学报告中分析研究每一类器形的使用方法、使用的多寡以及它们的材质区别等容易被别人忽略之处,形成自己的一套鉴别方法。
来自于历史上血玉的艺术美感反映着制玉工匠的绘画设计和工艺技术水准。由于制玉过程基本是以个人为单位完成的,因此不但要求要有很好的设计绘画水平,同时还要具备熟练的加工技术。如果只设计不会加工或者只会加工不会设计,都不可能完整地体现其艺术效果。我们祖先的这种工艺美术的结合是非常成功的,而这方面的文化内涵是现代造伪者无法学到的。 其次是时代背景,生活风俗、信仰、文化意识与美学思想上的差异,也决定伪品与真品不可能等同的定论,因此伪品永远不能像真品。
血玉器不仅有古朴的包浆、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而且又有神韵鲜活的外表,而现代的仿品却缺少血玉独有的神韵。收藏爱好者要多看一些权 威人士的血玉著作,因为他们其中有很多人出自文物部门或博物馆,看真东西多,理论水平高。另外还可以到各地的博物馆、文物商店去看看真品,也能提高鉴赏能力。古玩市场也应该常去,在那儿可以掌握现代仿品的变化情况,了解赝品才能体会真品的可贵。
血玉则让人感到有一点恐怖,它指的不是单单那一种玉,而是指透了血进去的玉石,不管是翡翠,和阗,还是黄玉等诸类,只要是真的透了血的,就是血玉,血玉的形成,和尸体有关,当人落葬的时候,作为衔玉的玉器,被强行塞入人口,若人刚死,一口气咽下的当时玉被塞入,便会随气落入咽喉,进入血管密布之中,久置千年,死血透渍,血丝直达玉心,便会形成华丽的血玉。这种东西往往落在骷髅的咽下,是所有尸体玉塞中最宝贵的一个。按品质定价,少则几千,多则达到百万。于是伪商也用一种相似自然的手段来造血玉。将玉塞入狗嘴之中,再封其嘴,狗被活活噫死之后,尸骨埋入地下。几十年后再掘,就可以得到血玉。当然,不管是人血还是狗血,都比较通灵(人的更好),狗血玉有怨气凝在此中,对佩戴者并没好处。当代血玉之所以会那么多,是因为用人工染色而得来的,这样的玉,就不是血玉了,一点灵性也没有了。 现在还有一种血玉是上等的新疆白玉,埋放在小羊的皮肤下, 让血深透到玉里, 几年之后再取出来, 这一种玉是很贵的, 而且市面上也很少见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外逃时怀中就揣着一块玉中之 王---"脱胎",后来在路上送给追随皇 室的军机大臣王文韶。"脱胎"是一块质地优良的羊脂白玉,经几百年埋于土中,饱经尸血、气浸入,出土后又佩在人身上长达百余年,受活人气息渗入,然后又入土、再出土,几次反复才形成,存世罕见。
玉件造型要优美、自然、生动、真实、比例适当。整体构图布局合理,章法要有疏有密、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做工要细致,大面平顺,小地利落,叠挖、勾轧、顶撞要合乎一定深度要求。玉件表面要光亮滋润平展,大小地方均匀一致,造型不走样,过腊均匀,表面无绿粉和其它脏物。木座与产品大小比例要合适,纹样协调一致,花纹细致整齐,清洁利落。落窝严实平稳,粘接牢固。木座喷漆光亮,无堆漆流漆和麻点。对压金丝、银丝的木座还要看压丝工艺是否好,是否牢固。锦匣应美观大方、不塌盖、不走型、大小合适、表面清洁。木匣除要看上述因素外,还要看木质和工艺。对玉件的包装来讲,锦囊要适合,能保护作品。
血玉是指白玉中带一丝红色脉络的玉器,在阳光下清晰可见,其色正而不邪,水头好,无杂质,无绺裂,是玉中极其罕见的珍品,不确切指代某一种天然玉,可以是和田玉、翡翠或者黄玉等等类型的玉石。
藏血玉首先应该认真细读、多读有关血玉的专著,这些学术著作凝聚着丰富的知识。推荐的书籍有:清末吴大徵所著《血玉图考》,对血玉的时代、用途、名称、尺寸均有详尽说明和考释,且绘图精确,颇有参考价值。另外,杨伯达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血玉》,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血玉全集》,周南泉的《血玉器》,昭明、利群的《中国古代血玉》,张广文的《血玉史话》,香港专家李英豪的《鉴别血玉》、《民间血玉》、《护身玉》、《保值白玉》,台 湾专家李更夫老先生的《血玉鉴定全集》等书,皆可拿来认真品读,细细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