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儿血管瘤的7个细节问题
外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儿血管瘤(IH)目前国内以0.5%噻吗洛尔滴眼液及2%卡替洛尔滴眼液为主。
1.适症证及禁忌证
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对各期婴儿全身各处 ( 口腔黏膜、结膜除外 ) 血管瘤,尤其是表浅型、混合型血管瘤表浅部分适用。
对β受体阻滞剂过敏者禁用;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瘤体局部皮肤有湿疹、溃疡等暂不宜使用。
2. 噻吗洛尔的优势及地位
噻吗洛尔为β肾上腺能受体拮抗剂,作用强度较普萘洛尔更高,但无选择性及膜稳定作用,无抑制心肌作用和内源拟交感活性,其局部应用于病变表浅的小病灶IH能够有效降低与系统性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的风险。噻吗洛尔外用对于较浅的IH疗效更加满意。
对于表浅型尤其是病变较小或局限的IH,局部噻吗洛尔外用是口服普萘洛尔的良好替代治疗,可以作为辅助药物,以缩短口服治疗的时间和防止复发,对于有口服普萘洛尔禁忌证的患者亦可耐受。
考虑到疗效显著并可提高安全性等优势,故推荐局部外用噻吗洛尔作为表浅型IH的一线治疗药物。
3. 用药前准备
需行局部B超及心电图检查。
4. 具体用法
将4~6层医用纱布修剪至血管瘤大小,将滴眼液滴在修剪后的纱布上,要求完全湿透但不往下滴液,湿敷在血管瘤上;表面用保鲜膜封包,以固定纱布,并防止药液蒸发;每日敷2~3次,每次1h,每0.5h打开保鲜膜,视纱布干湿情况酌情添加滴眼液,以保证持续药物作用时间。
敷完后,去除保鲜膜及纱布,擦干瘤体表面残留液体,局部外涂皮肤屏障修复剂,以显著减少瘤体表面湿疹及萎缩的发生。
5. 疗程
浅表性IH用至1岁之后或瘤体进入消退期;混合性IH用至2岁之后或瘤体进入消退期,若外用β受体阻滞剂不能控制瘤体增殖,则需改为口服普萘洛尔、外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激光或局部注射等治疗。
6. 停药
可以骤停。
7.不良反应及处理
(1)全身不良反应:罕见,既往研究中外用β受体阻滞剂未见明显全身不良反应,可能与外用药的全身药物血浆浓度较低、对全身影响较小有关。如用药过程中出现持续性的低血压、低血糖、慢心率,心电图出现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等,需及时停药。
(2)局部不良反应:相对多见,可能是由于液体制剂引起瘤体皮肤刺激或浸渍,导致皮肤发红、脱屑及出现湿疹。故用药前瘤体表面存在湿疹样表现时,需先外用治疗湿疹的药物,用药过程中也可与治疗湿疹药物同时使用,同时积极外用皮肤屏障修复剂,可有效减少湿疹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皮肤性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皮肤病专业委员会,等.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儿血管瘤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53(7):493-500.
2.赖子梅,王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9,32(9):54-56.
3.于鲁,李丽,马琳.β受体阻断剂在婴儿血管瘤中的应用[J].世界临床药物,2019,40(12):821-825.
4.刘笑宇, 李丽, 尉莉, 等. 2%卡替洛尔溶液局部治疗婴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46(01):68⁃70.
5.李丽, 王华, 王榴慧, 等. 多磺酸黏多糖减少中、低风险婴儿血管瘤治疗后发生湿疹及皮肤萎缩的多中心研究[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52(10):779⁃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