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平安股东大会:线上经营迎契机,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4月9日,中国平安在深圳举行了2019年度股东大会。虽受疫情原因到场的人略少于去年,但还有一部分人通过网络等形式在参与。可以看出,大家对于中国平安的发展还是十分关注的。

此次大会审议和通过了包括发行债权融资工具、增发H股股份、以及任命执行董事等11项议程。在问答环节上,平安的管理层就股东与投资者关心的管理层变动、寿险业务改革等问题做了回答,此外还回应了汇丰取消派息、瑞幸财务报表造假等热点话题。

图片来源:搜狐网

投资收益的现状如何?

受疫情等影响,全球进入了低利率环境,大家对于平安3万多亿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也是十分关心。中国平安首席财务官姚波给出的回复是:国债下行对平安投资端的总体影响是缓慢而长尾的,对存量可投资产不影响,首先影响的是新单转换的可投资产,看点在资产端是否可以找到对应资产;其次影响的是负债,看点在资产端下行能否传递到负债端。最后,姚波表示对于两个“是否”,公司因为经历了好几次利率周期,所以还是十分有信心的。

另外对于投资端是否考虑委外投资的问题,平安集团总经理谢永林的回复是公司早在前几年就将股票投资团队取消,实际上已经在借助资本市场的优秀力量推动公司的发展。

可以看出,利率下行虽然给平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平安对于困难还是有其应对之法的。

疫情之下的保险业务何去何从?

在被问及如何看待疫情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未来可能的悲观预期的时候,谢永林表示,目前中国的疫情已经基本得到了控制,虽然此前小微贷款业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中国平安通过提前布局、科技赋能以及资源调配的方式,提前应对风险。

特殊时期中国平安的动态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三月中国平安举办了一场直播早会和一场创说会,均由中国平安执行董事、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陆敏坐镇,最终两场直播的观看人数都达到了百万级别。无疑,这两场直播对于推动中国平安保险业务线上化来说是十分成功的。中国平安依靠其较强的风险防控能力以及强大的科技支撑,化此次疫情为机会。陆敏也称这是培育线上经营的一个时机。

针对保险销售的线上化,陆敏也提出了“三个帮”。第一是帮代理人在线上做传播。在这一环节中平安先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品牌和产品的宣传,打出中国平安的名气,让更多的消费者先知道中国平安;之后平安又开设了“平安星学院”,平安百位大咖代理人通过该平台进行保险知识的科普,意在通过UGC(用户生产内容)的模式让消费者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平安,与中国平安产生联系。平安还专门建立团队帮助代理人做内容营销,推动代理人与客户更好的进行沟通。

第二是帮代理人在线上获客。在这一环节里科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陆敏也提到通过各种科技手段,

中国平安2月、3月获客2400多万,其中新客1300多万,意味着二个月已经完成了去年全年新增客户数的65%。可见科技赋能下获客效果是十分喜人的。

第三个是指帮助代理人增员。前文也提到了三月陆敏坐阵的两场直播都大获成功,中国平安内部也渐渐建立起线上化经营的思维,很多分公司的管理层也都开始通过直播的方式推动保险业务的发展。相信在线上化转型过程中,平安的更多代理人会进入到线上渠道之中。

寿险业务“改”在哪些方面?

在今年年初的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的管理层就表示平安寿险将进行深度改革,称“中国寿险业已经开始发生很大变化,平安寿险必须从产品和渠道进行改革。”

毫无疑问,寿险业务的改革也成为了此次大会的焦点之一。据介绍,中国平安的寿险改革目前涵盖产品、渠道、科技三大方向。

在产品方面,中国平安致力于产品的优化。现如今我国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在提高,对保险的需求也就更加多样化了起来。对此,中国平安意在构建“以客户为中心,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以客户为导向,满足客户的储蓄、保障、养老、健康、医疗服务等全方位的需求。并增加场景,搭建寿险+、综金+、非金+的产品体系。

例如,2020年版的平安福与去年的产品相比多了两个小惊喜。一方面,2020版的平安福条款规定,若患有轻症,重疾、身故保额同时增加20%,最多可增加到60%,但重疾和身故只能赔其一。从保费上直接比较,平安福2020确实也便宜了,加量还降价的做法是这版平安福的一大改变。

另一方面,平安福2020配套的“平安RUN”功能也进一步强化,通过完成平安RUN周、月计划就可参与抽奖,完成年计划可涨保额。

平安福产品本身的升级以及配套计划的功能强化,都增强了平安福这款重疾险产品的竞争力,也体现了中国平安针对客户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对产品的更新。

在渠道方面,除了加快保险业务线上化步伐外,中国平安还采用健康人海的发展思路,对代理人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方面平安推出并不断升级的“优才计划”也发挥了其作用。该计划的实施大量吸纳了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推动公司保险代理人的队伍向年轻化、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转型。最后,陆敏指出,代理人渠道改革成功与否要看三个方面,一是与市场和社会平均收入相比,代理人收入不断提升,二是公司价值也即NBEV(新销售业务所创造的价值)不断增长;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科技方面,三月的两场直播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平安科技的强劲实力。未来,中国平安意在将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代理人的招聘、线上保险业务流程、公司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寿险业务的新渠道、新模式,提高寿险业务的竞争力。

现在买入平安,10年之后会怎样?

受疫情影响,2020年的开局谈不上顺利,受疫情扩散、宏观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中国平安股价一路下跌,调整已达17.94%,中国平安的投资者市值回撤不少。中国平安的长期投资价值也成为了此次股东大会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有些股东也直言在考虑未来十年持股的问题。

中国平安首席财务官姚波指出,特殊时期全球资本市场波动比较大,公司股价发生了一定波动也是很正常的。对于疫情之后中国平安的发展,姚波也表示出了一定的信心:未来公司的战略非常清晰,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继续用科技赋力传统金融业务,同时开发五大生态圈。所以未来增长和战略比较清晰。

现任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的马明哲也从行业、公司以及价格三个方面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直言:平安一直是相对比较持续稳健、有雄厚基础的公司,比较合适做价值和长期投资者,短炒不合适。

图片来源:搜狐网

对于平安的长期投资价值,平安的历史业绩也给出了回答。自2004年港股上市以来到现在的16年间,公司每股盈利复合增长率稳定在25%左右。股价波动的时候,也不排除是一个买入的时机,姚波如是说。

与热点事件的“牵扯”

平安管理层也对近期的汇丰取消派息、承保瑞幸董责险等热点事件做出了回应。

汇丰此前发布消息,取消派发2019年第四次股息,中国平安作为汇丰的第二大股东受到的影响自然也成为了大家关心的焦点。对此,姚波表示汇丰是平安长期投资的项目,对汇丰的投资占险资投资比例较少,停止分红的话对平安投资收益有一点影响,也要看后续事态的进展。

此外,在国内一直很“小众”的董责险近日因瑞幸财务造假事件成为了一个热点。所谓董责险,是指由公司或者公司与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共同出资购买,对被保险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履行公司管理职责过程中,因被指控工作疏忽或行为不当而被追究其个人赔偿责任时,由董责险的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这一险种于2002年首次在我国推出,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的比例仅为4%。

说回瑞幸财务造假事件对于保险行业的影响,是因为瑞幸上市之前投保了董责险,国内的十多家保险公司以共保体的形式参与了此次承保。因此在平安股东大会上有投资人提出,中国平安作为瑞幸董责险的承保公司之一,今年的业绩是否会受到影响?

中国平安的管理层透露,平安产险承包了基础层保单主承保份额的30%并分保100万美元、自留200万美元,也就是说瑞幸事件对中国平安的影响不会超过200万美元。姚波也表示,已经收到了被保险人提起的理赔申请,正在进一步处理的过程中。

如今,瑞幸投保的董责险是否会赔付的问题也是众说纷坛,但不可否认,董责险对于现在的瑞幸来说确实是救命稻草一般的存在。

管理层的“地震”

继2019年11月中国平安高管李源祥辞去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常务副总经理及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职务之后,3月中国平安管理层再迎人员变动:“元老级”人物任汇川辞去公司执行董事、副董事长职务。

而先后辞去中国平安职务的李源祥和任汇川的“下一站”又将扎根那里?一边,李源祥高薪加入友邦保险,接任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另一边,平安公告显示因身体原因辞去职务的任汇川被传之后将加盟互联网巨头公司从事金融业务。

管理层的人员变动也引起了股东的关注,此次大会自然也有股东提及此事。对此,集团首席人力资源执行官蔡方方表示,平安30年来的发展并非靠个别人,而是依靠平台、机制和梯队。公司已建设出成熟的平台机制应对人员变动,任何时候有人员波动,都会有梯队进行承接,以确保整个业务稳定、正常运转。平安的管理层还是相当稳定的,最近个别高管产生的波动只是个别的波动。

近来中国平安动作不断,4月9日中国平安保险持股30%的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获批开业。注册资本50亿人民币,仅次于行业龙头捷信消费金融。此举也意味着中国平安正是入局消费金融。

保观观点

现阶段国内疫情基本稳定,各大险企也纷纷开始实施2020年的战略计划。虽受到疫情等影响,中国平安一季度寿险业务包括人寿、养老和健康险业务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原保费收入,按年下跌9.66%至1852.4亿元,扭转了过去数年的上升趋势,但从这次股东大会来看,中国平安对于2020年公司的发展还是充满信心的。

互联网逐渐成为保险业务的发展趋势,中国平安也是早早布局,从代理人、渠道以及技术等方面进行攻克,我们也逐渐看到了平安战略的成果。如今寿险作为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主力险种,平安也开始针对其进行改革。在产品降价的空间越来越小的前提下,平安也势必会更加依赖科技赋能以降低成本以及进一步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更多的个性化产品。

这也不禁让我们好奇,这一年中国平安将交出怎样的答卷,科技又将为保险业务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End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最新版2019年行业报告出炉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