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述重订伤寒杂病论》重订71-68-55
我分享的是吴雄志老师整理的伤寒论。
吴雄志老师是中医世家,西医博士。伤寒论都是文言文,看起来非常晦涩难懂,通过吴老师讲的伤寒论,就可以思维清晰的从西医和中医的角度来理解伤寒论,及疾病的本质,同时做到中西医汇通
太阳在腑总论
重订71.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六七日,正常情况下表证没有好,开始传里了,但是现在是表证还在,脉应该浮,现在脉微而沉,沉---在里, 微是阳微,是气血虚衰所致脉微,现在这个微脉,是血液瘀堵导致的气血不足的虚,里有所结,导致脉微, 。
结胸---多由表邪入里,或表病误下,外邪内陷,与胸膈脘腹有形之邪相结而成,以胸膈脘腹的疼痛为主证,疼痛是按之痛,因为结胸证是邪气和痰水相结的实证,有形之邪壅遏气血,不通则痛。
反不结胸---现在不是结胸,病位不是在胸部。
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发狂一般是有精神病,精神病的一般都有淤血,这里强调了热与血结于下焦,病位在腹部。
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结与下焦,就是腹部,小腹不通而硬满,腹部的是人体躯干的下部,液体往下走,这里的静脉血管丰富,容易出现瘀堵。平时有淤血的人在得外感的时候更容易显发出来,小腹硬满,热与瘀结的比较实,一般的活血化瘀药物效果不行。所以加了水蛭和蟒虫,他们不仅仅化瘀还有解凝的作用,对顽固长久的淤血效果明显。
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这个外邪是顺着太阳膀胱经经络进入到腹部的,形成瘀与热的互结。
重订68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 ,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 ,尚未可攻, 当先解其外, 外解已 但少腹急结者 ,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太阳病的邪热从膀胱经传到到腑,邪热与血互结,成为淤血(三阳在腑,三阴在脏)
其人如狂血自下 ,下者愈-----如狂和发狂是程度的不一样,如狂明显淤血轻一些,如果淤血从体内排出,就可以自愈。
其外不解者 尚未可攻 当先解其外 ----其外,就是表证没有好,不能攻下的方法处理腑病,首先先解表。
外解已 但少腹急结者 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表证治好了,小腹还是硬满,可以用桃核承气汤治疗瘀热互结在下焦。少腹急结表现为少腹部疼痛,胀满,拘急不舒,甚至硬痛拒按,或痛苦不可名状。
重订55条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着,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错误的大发汗方法,伤到胃气和胃阴,胃中干燥
烦躁不得眠-----胃不和,则卧不安,津液枯燥,阳气有余,会烦躁睡不着
欲得饮水着,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胃阴津液不足,需要补充水,如果胃气不足,饮水过多,不容易吸收,出现停水,影响胃肠功能,正确的是少量补充水,胃气恢复过来,自己就愈合了,如果胃阴不足的严重,需要白虎汤或者白虎加人参汤来治疗。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脉浮微热,说明表证还有,小便不利,是里面有停水了。太阳之表就是太阳经证,如果太阳经证没有缓解,就入太阳之腑,膀胱腑气不利,气化功能失常,出现小便不利,形成蓄水,膀胱停水津液不能散布,出现消渴。消渴这里是怎么喝水也不解渴的上消。
消渴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在《内经》中称为“消瘅”。口渴引饮为上消;善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溲一为下消,统称消渴(三消)。
渴----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有热,容易烦渴。
另外一个原因,是小便不利,是内有停水,如果身体里面充满了废水,那么需要的水不能气化到身体组织细胞里面,喝再多的水,都没有用,这个就是新陈代谢的一种,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种渴怎么喝水,都不解渴,就要考虑利小便了。
五苓散---治疗太阳经腑证,在经解表,在腑利小便,治疗微热消渴,利水解表,就可以除热解渴了。桂枝可以解表还治疗气上冲,很多内有停水都是气上冲导致的,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改善水液循环代谢。
猪苓散----治疗呕吐而渴 ,猪苓 白术茯苓,利尿而渴一般都会用到猪苓,胃有停水,容易头晕恶心,但凡头晕伴停饮,一般用白术泽泻。茯苓用于神经官能症多心悸心跳,肉跳,皮肤下跳动,都可以考虑茯苓。
小结:三阳在经不解,可以随经入腑
1. 太阳经证 桂枝汤 麻黄汤
太阳腑证 蓄水---五苓散
蓄血----抵当汤 桃核承气汤
2. 阳明在经 白虎汤
阳明在腑 承气汤
3. 少阳在经 四逆散
少阳在腑 黄芩汤
举例子:一个患者,桂枝汤证,很多都表现为支原体肺炎,如果没有治疗,出现咳而遗尿,脉浮小便不利,微热就是低烧,口渴,舌上多津就是五苓散证,西医检查胸片基本正常,或者是轻度间质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