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背叛婚姻,受惩罚的却是我嫂子,现在我终于明白问题出在哪了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01
《增广贤文》:“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
这句话提到了两种感情,一种是亲情,一种是爱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父母之恩是我们前半生的情感寄托,夫妻之情是我们后半生的情感归宿。之所以把这两种感情放到一起去说,是因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源于爱情和婚姻,如果父母不结合,也就没有父母子女之说了。
这中间涵盖的也有“情感传承”的内容,父母之恩和夫妻之情不是互相独立的,父母的情感模式值得子女参考,子女结婚和另一半相处可以用到,之后做了父母以后,跟子女相处时也可以用到。
值得注意的是,情感传承的内容需要是正面有价值的内容,如果父母之间的感情一团糟,父母跟子女的关系也一团糟,就没有情感传承的必要,这对于子女来说是需要注意和反转的问题,否则盲目传承错误的情感,对自己没好处。
下面这个女人在谈及她哥嫂的婚姻时,就提到了上面那种问题:
『我哥背叛婚姻,受惩罚的却是我嫂子,现在我终于明白问题出在哪了:首先,我哥有问题,这是毋庸置疑的,就算我是男人也不会替他说话,更何况我是女人,虽然他是我哥,但我也不想护短;其次,我嫂子的问题也不小。
说我嫂子有问题,并不是说她怂恿我哥去爱别人,也不是因为她做错了事让我哥受不了她,而是,她不懂及时止损。
在我看来,女人爱到失望时,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及时止损”,不该拖泥带水。已经火烧眉毛了,无法把火灭掉的话,远离火源才不会继续被烧,那么浅显的道理,她竟然不懂,真的让人很无语。
虽然我也不是一开始就懂,但我活到她那个年纪时,不知不觉间就无师自通了。而她,因为一直拖泥带水不愿离开,导致她跟我哥一直没有孩子,等到我哥跟别人有了孩子以后,坚决要跟她离婚,她才哭哭啼啼选择离开。
在之后与她的接触中,我认识到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她当时之所以没有及时止损,是受了娘家人的影响,她母亲不让她离婚,说忍忍就过去了,说她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正因为熬过去了才剩下她,结果就这样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话虽如此,但她的自我判断和主观能动性去哪儿了呢?她难道分辨不出父母给的建议有问题吗?难道不知道自己判断拖着不离开会有什么后果吗?或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吧!』
02
“个体差异”的确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以前社会阶层差异不大,人员流动率低,很多人生长的环境都差不多,所以个体差异不明显,甚至可以说相似度很高。但是,现如今很多东西都变了,个体差异很明显。
个体差异不仅仅是我们能看到的东西,比如不同人的习惯不一样,装扮不一样,能力不一样,还包括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比如思想不一样,观念不一样,心态不一样,受家庭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
这些看不见的个体差异,就使得有些人做人做事的方式让其他人很不理解,而且这种“不理解”是一种相互交织的复杂情况:有的人不理解别人为什么那么上进,有的人不理解别人为什么那么幸运,有的人不理解别人为什么那么不懂事,有的人不理解别人为什么对自己不负责任。
如果只是从每个人的个体角度来判断,很难分出对错。但是从所谓“一般人的立场”去判断,对错是很明显的。
虽然个体之间有差异,但也存在多数人认同的价值观标准。有这种标准去衡量个体的所作所为,就可以分出对错,比如前面那个女人的嫂子,用一种通用的价值观去判断的话,她没有全局观念,眼光不够长远,没有考虑后果,没有真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
这给其他人的提醒是:我们不仅要有自己的标准,而且要对通用的价值观标准有所了解,如此不仅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能判断出你做错的事以及你的婚姻有没有继续的必要,如果明显没必要继续,放弃才是正道。
03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相悦法则”,通俗的解释是:“我之所以喜欢你,是因为你喜欢我。”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是,人们更喜欢那种喜欢自己的人。
这跟人的“自重感需求”有关,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被人重视的需求,都渴望被人喜欢,如果有人发自内心喜欢你,你的心理需求被满足了,你也会因此喜欢对方。
虽然说现如今的爱情和婚姻受限于很多现实条件,但这些现实条件并不能掩盖人的心理需求,你喜欢的是别人的人还是别人的钱,以及别人喜欢的是你的人还是你的钱,其实很容易弄清楚,因为人在心理层面的感受是很直观的,真正喜欢你的人会有各种非言语层面的行为,比如各种表情和动作。
反过来讲也说得通,不是真心喜欢你的人,只要你不忽略那些非言语的行为,比如表情和动作,也是能直观感受到的。
把这些和感情问题结合在一起来说就是:除非双方明确表示以利益交换为基础恋爱结婚,否则就不能忽略“相悦法则”,你喜欢的人必须也喜欢你才行,喜欢你的人你也要喜欢他才行,任何不满足这个条件的恋人或夫妻,在一起都不会开心,因为没有发自内心的欣赏和付出,非要委屈自己像前面那个女人一样拖泥带水,只会自讨苦吃,希望你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