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前,关注复习,更要关注这件事
听某位教育博主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天回家路上,她偶然遇见两名小学生,听见他们正讨论期末考试的事情。
其中一名学生边说边叹气:“要期末考试了,我要是再考不好,屁股都得被打开花。”
另一名学生倒是淡定,让人以为是个胸有成竹的学霸,结果却说道:“你就按老师说的看书,如果考不好了就说老师没讲。”
没想到竟是个小字辈的甩锅大师!
听起来,这是个幽默的故事,但深思起来,又让人觉得倍感沉重。
期末考试,真是压在学生心口的一块大石啊!
让他惊、让他惧、让他扰,更能让他做出一些比“甩锅”老师还好笑、沉重的事情。
不久前,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接诊了几个乱吃药的孩子。
问他们为什么乱吃药?
原来是因为期末考试快到了,害怕参加考试,就用这种方式逃避考试。
其实期末考试也就是一次阶段性考试而已,是对学生某段时间学习效果的衡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没想到却成了学生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并且根据我们收集到的案例,并不是只有成绩差的孩子才害怕期末考试,很多成绩不错的孩子也会害怕考试。
在乌鲁木齐外国语学校的老师记录的德育案例中,班级第五名的学生就曾因焦虑成绩而害怕考试,结果导致成绩下滑。
据相关儿童心理学专家总结,孩子害怕期末考试一般出于3种心理:
1. 焦虑。
害怕考差了被老师、家长批评,被同学嘲笑。
2. 愧疚。
害怕考差了对不起父母。
3. 自卑。
成绩差,长期考试失败导致的习得性无助。
例如乌鲁木齐外国语学校案例中的学生,就是太过于在意成绩评价,某次考试考差后心理负担重,既担心被同学嘲笑又害怕对不起父母,故此总想逃避考试,因为害怕再考出不好的成绩。
考试前适度紧张是正常状态,但过于紧张,且紧张到影响考试成绩,甚至做出过度行为逃避考试就有问题了。
特别期末考试在即,家长在关注孩子考前复习的同时,也要注意帮助孩子以更好的状态、心态迎接考试,切勿在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比如为一个半期考试60分的孩子,定下期末考试90分的目标,并以“达不到目标扣零用钱”、“达不到目标不能去某地玩”等惩罚性手段,给予孩子(自以为的)激励。
当然,也并不是用一系列丰厚奖赏以激励孩子。
因为这种目标几乎脱离了孩子的实际情况,不管什么形式的激励,都不真诚,相反地,还会增加孩子的焦虑感。
在评测学看来,在为孩子定目标时,需先了解孩子最近一次考试的成绩,尝试为孩子定下梯度目标,让孩子感到某个目标是自己垫垫脚尖就可以够到的,这才能够真正激励孩子。
能激励孩子的目标,要让他感觉垫垫脚尖就可够着!
除了定目标要结合实际,要能激励孩子外,在语言上也需注意。
据调查发现,孩子害怕期末考试的3种心理背后,无不立着重若千顷的的语言巨人——
“要是考不好,对得起我辛苦赚钱供你读书吗?”
“这么简单的题都会做错,你到底有没有用心!”
“别人怎么就能考100分,你怎么这么笨呀!”
在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心理实验中,心理学家发现,当教育者内心对孩子抱有高期望,并下意识通过态度、表情、语言、情绪等给予积极赞许、体谅正面的行为,将内心的期望传达给孩子后,孩子会因教育者的积极鼓励,在智力、成绩上更往教育者期望的方向发展。
同理,若教育者的行为传递出的是内心的低期望,孩子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在智力、成绩上更往教育者低期望的方向发展。
而将教育者的角色代入家长,将其中的低期望行为具象为前文中的语言巨人们,为什么孩子因此变得害怕考试也就不难理解了。
最后,家长和孩子都要正确认识期末考试的意义。
诚如前文所言,期末考试是对孩子某段时间学习效果的衡量。
考得好,说明孩子对这段时间的知识掌握好,需再接再厉。
考得差,就分析试卷,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只要预设好期末考试的不同结果,并做好应对各种结果的解决方案,那么不管面对什么样的结果,孩子都会始终处于不停进步的良好状态。
毕竟,在高中结束前,孩子们要奔赴的是中考、高考两座大山,虽要重视中间的每一次考试,但也无需过度执着于某次考试的好坏呀!
原文链接:《关于期末考,那些说要狠抓复习的人,都没有告诉你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