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大暑养生:健脾胃 养津液 静养神
大暑节气
金乌恣意晒不休,烧透南天庶苦愁。
大汗淋漓盈袖湿,焱炎灼耀曝田畴。
蝉鸣高树黄昏闹,雀噪低檐破晓啾。
忍待西风飘落叶,枫林遍染醉清秋。
--《大暑》
一年24节气中最热的节气是哪个?就是今天我们迎来的大暑。暑者,煮也,热如煮物也。大暑节气又处在三伏天之间,大伙儿是不是瞬间有种在大火上蒸烤的感觉?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每候为五日,“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这些都是古人每五日对天地物候的观察总结出来的。所谓腐草为萤,是因萤火虫能发光属阳,而枯草属阴,古人认为大暑之热能使阴物化阳。二候之时地面上阳气更加盛满而相对地面下阴气更多,土地在阴阳交互之间就会产生湿气,滋润万物。三候之时,水湿蒸腾到天空中就能布云降雨,消暑降温。
所以,热和湿是大暑节气的主基调。那么,如何在这种湿热熏蒸的天气下过得健康舒适呢,且看中医教给我们的好方法——
01
养脾胃
如前文所说,大暑节气地面上热而地面下冷,人与天地一气相通,因此人体之气也同样是上热下寒的格局。人身脾胃如釜,居上下之中,釜底下有火才能腐熟水谷。现在火基本上都跑到釜上面去了,釜底下没有火,腐熟水谷的能力自然会下降,如果此时过食生冷瓜果、辛辣刺激、肥甘厚腻,或者暴饮暴食,都会增加脾胃的负担甚至损伤脾胃。
同时,中医认为脾胃主运化水湿,脾胃受损,容易导致湿邪内生。如果湿邪与上热互结,则会出现上火的同时伴有头身困重、胸闷不舒、咳喘痰黄、口黏口臭、眼糜多、湿疹、痱子等表现;如果湿邪与下寒相合,则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所以,在大暑期间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脾胃,尽量清淡饮食,不要过度贪凉饮冷,也不提倡吃热气食物后喝凉茶下火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做法。对于素体脾胃虚寒的人群来说,应坚持艾灸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或做“三伏灸”来调理。
02
养津液
暑为阳邪,易耗伤津液。暑热天气一般出汗较多,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除了损伤津液之外,还会损伤元气。
中医认为,津能载气,津能养气,所以出汗太多也会伤人元气,出现气短、倦怠、乏力等表现。所以,要尽量避免中午在户外活动,锻炼后应及时补充水分,乌梅冰糖水酸甘化阴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对于脾胃运化不力及非户外活动的人群,也不要跟风多喝水,以免徒增湿邪。
03
静养神
中医认为,心属火,心藏神。大暑时节火热当头,在人容易出现心火亢盛的表现,如烦热、急躁、失眠梦多等。然而,用寒凉清火的办法未免有伤及脾胃之虞。
此时,通过“以静制动”也不失为一种静心之法,所谓“心静自然凉”。只要避免做事急躁,避免生气恼怒,常静坐静想,多想轻松愉快的人或事自然就能够安神。
另外,保证睡上一个午觉,能够借天地“午时一阴生”之力收敛人身之心火归于肾水之中,是最佳的养神之道。
只要把我们的脾胃、津液和心神调养好,相信我们都能从容接受大暑的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