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凄惨的人惩罚稍不凄惨的人,最后一起毁灭 |《美好时代的背后》书评

★ 潜入印度底层三年,参考上千份官方档案,揭示 全球资本主义神话下贫穷的真相与本质

★ 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书写大城市里小人物的生、死和希望——这不是一小撮人的故事,而是许许多多人的命运

★ 在这里,失业比断指更可怕,读大学是为了嫁得更好,腐败成了穷人翻身的绝好机会,希望像毒品一样令人上瘾

★ 非虚构文学里程碑之作:入选《时代》周刊2010年代10年10佳非虚构权威榜单,《纽约客》《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20多家权威媒体年度好书

作者 | nacha
编辑 | 禾

《美好时代的背后》(Behind the Beautiful Forevers: Life, Death and Hope in a Mumbai Undercity)是凯瑟琳·布的一部充满共情的非虚构叙事作品,讲述了印度孟买国际机场旁的一座贫民窟中居民们脆弱而复杂的生活。

在印度金融中心孟买,这座名为“安纳瓦迪”的贫民窟躲在国际航站楼旁印有“Beautiful Forever”(永远美好)的意大利地砖广告背后。它被五座服务机场贵宾的豪华酒店环绕,“宛如从空中落下的村子,掉进新式美丽建筑之间”,负荷着安纳瓦迪三千贫穷居民的梦想与苦难。

凯瑟琳·布于2007年底来到安纳瓦迪,与这里的居民们一同与污水湖相伴,生活在鼠满为患的棚子中,通过三年多的时间进行深度调查报道,记录下居民们的生活经历。

书中的叙述从“独腿婆子”法蒂玛的自焚展开,这位身有残疾的女人与靠着分拣垃圾日益“富裕”的邻居阿卜杜勒一家发生冲突后,为了陷害他们而在家中点燃了自己。嗅到有利可图的机会,贪腐的警察与贫民窟未来的女管事阿莎也介入到这起向来无足轻重的贫民窟案件之中,希望从阿卜杜勒家的赔偿中捞到好处。

伴随着事件的展开,种种看似荒谬的抉择与其背后底层社会的生存逻辑也逐渐被勾勒出轮廓。在法蒂玛选择自焚的背后,正如凯瑟琳·布观察到的,是贫民窟中“最凄惨的人想惩罚稍不凄惨的人,于是诉诸邪恶无比的司法系统,让大家一同毁灭”的现实。在安纳瓦迪,贫穷的人们很少会像想象之中一样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剥削的人。相反,随着传统宗教与阶级的边界在飞速的经济发展中逐渐淡化,人们的诉求与冲突也更加个人化。“无能为力的人会把自己的缺失怪罪在无能为力的其他人身上。有时,他们试图摧毁彼此;有时,他们在过程中摧毁自己。运气好的话,他们会在蚕食其他穷人生活机会的过程中改善自身命运”。凯瑟琳平实细腻地叙述故事,尖锐凝练地讽喻现实,在揭露贪腐的同时,也充满关怀地讲述着那些接受了自己“难堪的生活最好局限在小小的空间内”,自己的死根本“无关紧要”这一事实的人们的生存现状。

在对于安纳瓦迪居民生活详实的记录之外,作者笔下的人物也充满魅力与复杂性。在后记中,凯瑟琳提到,为了解人物的复杂观点,她会多次采访。阿卜杜勒和苏尼尔即使对他们的家人也很少提及他们的生活和感受,她是在反复地对话和查证事实的采访中才逐渐了解到他们的想法。

在书中,通过对十二岁拾荒者苏尼尔的描写可以看出其刻画人物复杂性的细腻。在跟随卡卢偷盗铁片后,苏尼尔用这笔收入奖励自己去整洁干净的“粉红有声片城”看了一部电影。电影中,母狗与男主成为了朋友,接近结尾时,男主却掐死了它。“当他从黑暗的戏院步入春日下午的烈日之中,背叛母狗的行为使他感到厌恶,直到吃得肚子鼓胀后,他的心情才稍微恢复”。透过苏尼尔对于影片结局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爱憎分明,在自己的行为与善恶观之间摇摆挣扎的男孩。苏尼尔对于背叛行为的厌恶流露出了在贫民窟残酷的生存竞争下难能显露的善良;而通过“吃得肚子鼓胀”来排解这种厌恶的方式则让我们看到了这一脆弱的善良面对现实的无助。作者用她耐心的倾听与共情,与人物长期地相处,通过文字复原了他们层次丰富的性格、各自的面容以及面对世界赤裸裸的运作方式时的独特理解,透露着人性的关怀。

作为一部纪实作品,《美好时代的背后》向我们展现了安纳瓦迪贫民窟居民真实的生活状态。其中不乏难以直面的苦难,但作者通过叙述的故事性与人物鲜明的性格魅力巧妙地中和了现实的重量,是了解不同形态的生活,唤起人思考与行动的出色作品。

福利环节

通过微信小程序“抽奖助手”

抽三位朋友各送一本:《美好时代的背后》书籍

参加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