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文字证据找到了,原来就是“其”字

自从河南偃师二里头“申请夏都”消息发布以来,坊间最大的争议是没有文字证据是不是夏都,以至使几十年的考古成果和文物成了摆设,甚至几乎判了死刑。而且大有被三星堆和良渚后来居上之势。

其实,广大的二里头网友和有关专家学者虽然倍感遗憾和失落,但觉得已经到了临门一脚了,该出现文字了,可为什么没有文字?于是绞尽脑汁地提出了石刻纹,陶纹,结绳纹,蝌蚪纹,云纹,饕餮纹等各种答案,企图绕开甲骨文这个“雷区”!然而这些学说,不仅难以自圆其说,更不能与夏商文字直接对接,尤其是不能直接证明二里头就是夏!否则三星堆为什么会后来居上?虽然它也没有文字!但它有青铜人像,而二里头没有,只有没有文字的鼎!

殷墟甲骨文

难道,二里头就这样被判除死刑了吗?也不一定尽然!起码在我这里不尽然,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既然史记说“商革夏命”,“唯殷先人,有册有典”,那么甲骨文和金鼎文一定会与夏代有联系,否则商代甲骨文那么成熟,甚至五书俱全,是凭空出现?一定要有前代文字作基础和前提的!这一点也得到商史的证明,“唯殷先人,有册有典!”

甲骨文“其'

所以近求远去搞什么石刻骨刻八杆子打不着的东西,不如在甲骨文和文物中寻找线索,也许会有蛛丝马迹及尚未发现的秘密呢?所以我决定另辟蹊径,从甲骨文和金鼎文下手……事实果然如此,我经过几番曲折和坎坷后,很快就发现了二里头青铜鼎上有“纹字”,当然是类似文字的网纹符号,只是不确定是什么含义,如图所示:

二里头青铜鼎→网纹

在此鼎的表面铸刻着十分简单的网纹,这是几乎是所有礼器上都常见的纹饰,尤其在商周青铜鼎上十分普遍,如图所示:

周代青铜鼎

但此鼎唯一与众不同的是,它不仅年代久远,而且纹饰也很简单朴素,仅单独一份,绝无它饰!简单到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是青铜鼎,它一般是代表王权象征的礼器,一般应该铸刻有各种极其奢华的装饰纹式(比如饕餮纹)一类,代表王权的威严大气,堂堂皇皇!如图所示:

周代青铜鼎→饕餮纹

而此鼎却出现极为罕见的简单的网状纹,太超乎寻常了,因为一般鼎纹都是代表王权象形的象征,形态十分复杂而精细,可它既不复杂,也不精细,甚至很粗糙,更不象是什么文字!

简简单单一张网,它是什么含义呢?一张渔网?难道是让大王打鱼摸虾的渔网?真是笑话!所以让所有专家学者百思不得其解,也许真就是一张网纹而已,否则你不等于是小看专家们的智商和专业能力吗?

三星堆立人像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三星堆一声炮响,震醒了所有人的春秋大梦,“禹出于西羌”,“鲧生禹,禹复生启”,大禹是四川汶川石纽人!史记讲得很清楚,而且三星堆挖出了大量文物,证明大禹就是蜀王之一!

二里头遗址复原图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蜀地真是大禹故乡,那么二里头一定与蜀人有关系,也许此鼎“其貌不扬'的网纹就是关系点呢?它会不会就是蜀地传承之物呢?还不马上查一下蜀史看看情况如何?

于是找来蜀王本纪一读,“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原来蜀人是栽桑养蚕的好手呀,那么网状纹饰很快就有答案了,原来是竹编纹饰,养蚕用的专用蚕匾也!如图所示:

蚕匾竹纹pK青铜鼎网纹

“二里头的网状青铜鼎难道是蜀王蚕丛的传承之物?”一道闪电在我脑海划过,也许就是它!那么甲骨文中也一定有相关记载!马上查查看!果然不负苦心人,查到了!如图所示:

金鼎文其pK网纹青铜鼎

原来是金鼎文“其”字!甲骨文专家十分熟悉“其”字在甲骨文中是最常见也最神秘的卜辞之一了,竟原来是二里头的青铜鼎!那么是代表蜀禹还是夏启?哈哈,有点意思了,也有点门儿了继续查!“凡是与“其”有关的甲骨文一个不放过,包括金鼎文一个不放过!”…果然在殷墟王陵区64号墓发现金鼎铭文“其”纹,如图所示:

甲骨文其pK金鼎其铭纹

此铭文符号出土于王陵大墓64号,仔细观察是双手捧篾筐的养蚕人之形,应是继承蜀王(甲)之义,而同墓出土的另一件青铜钺上也有“甲形”类其铭文,如图所示:

司母甲青铜钺(殷墟出土)

此青铜钺铭文仔细观察应是“司母甲'三字(如下图右侧),也有人怀疑是金鼎文“启”的变体字(下图左侧),甚至就是启的本原字。如图所示:

金鼎文启pK司母甲青铜钺铭文

如果司母甲是启字,那么“其”字铭文也同样是启,因为两者的组成纹饰完全一样,都是司母甲,如图所示:

其=司母甲=启

那么也就是说,“其”鼎的继承人是启(其谐音),也叫司母甲,根据史记夏本纪讲,启是禹子,也是夏王,那么二里头遗址也就是启的都城,既不是大禹的,也不是商王的,而是启!对吗?那么二里头遗址申请夏都名号就没毛病了!实至名归!

二里头遗址夏都复原图

而且与此同时,根据启的司母甲这个铭文符号分析,它与殷墟王陵区出土的司母戊鼎和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鼎,应该是一个世系,都叫“司母'对不对?而且应是殷墟诸“司母'的始祖,对不对?那么翻开史记殷本纪来分析,商人始祖契号殷,而殷字的金鼎文很可能也是司母+十天干一类,“不是司母戊,就是司母辛鼎!”我们虽然可以从形制大小重量及出土位置来分析判断最可疑,但仔细对比一下金鼎文殷与司母戊鼎铭文更加真实,如图所示:

金鼎文殷pK司母戊铭文

仔细观察整理一下之后,形成对比公式为:殷=㐆/母+殳/司戊,意思是“手拿戊器拜母王”之义,那么戊器是什么呢?有很多网友讲就是蜀地祭祀中的蚕丛龙幡,如图所示:

甲骨文戊pK蜀祭龙幡

有些相似性,但意思通不通呢?翻开说文解字,殳通役,指衙役随从,可以成立!也就是说殷就是司母戊之义,是启的打幡人(役)!好了,到此证明二里头是夏代都城的工作告一段落了,最早的金鼎文之一,也是地位最高的铭文是“其”,铭文叫司母甲,甲骨文叫启。

夏启像

根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启是大禹之子,夏朝创始人。那么二里头遗址也就可以正式恢复夏启王都名号了。而文物,史料,铭文完全一致,无一矛盾,可以落下实锤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