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的祸凶是什么结局?其中一支被这位大将全歼

“皖南事变”是中国一起严重的同室操戈事件。当时日军正强占我们的大片国土,残杀我们的同胞。国M党不思抗战,却向抗日的新四军举起屠刀,以致几千新四军战士没在抗日战场上杀敌,却倒在“自己”人的枪口下。

如此令“亲者痛、仇者快”的愚蠢行为,竟然发生在正被日军侵略的中国!一时间山河变色、日月无光,抗日前途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那些惨遭日军欺凌、压迫的同胞更是心如刀割、更加痛苦,解脱的希望顿时被腰斩。

在全国一片谴责声中,那些向新四军开枪的刽子手,竟然毫无愧疚之色,甚至在几年后,还厚颜无耻的说“再打一个茂林”。(茂林,“皖南事变”中新四军被伏击的地方)。

说这话的是国M党52师,“皖南事变”的罪魁祸首。

该师是国M党中央嫡系,武器先进,官兵骄横,在华东一直与新四军摩擦不断。“皖南事变”时充当急先锋,成为残杀兄弟的刽子手。

事变后,该师仍然不断制造矛盾,妄图抢占新四军地盘,阻止新四军发展。

这种专搞兄弟残杀的不耻行为严重影响了抗日大局,日本人正求之不得。很多人因此对抗日变为观望、徘徊,甚至失去了信心。

1945年初,粟裕率领部队到达浙江的天目山地区,准备在当地建立新的抗日根据地。

天目山介于上海、南京、杭州之间,一旦新四军在此建立根据地,就像在日、伪统治的心脏地区打入了一根大铁钉。如果周围的国M党军队也积极抗日,将直接震动日、伪的核心统治。

但遗憾的是,国M党顽固派丝毫不考虑抗日,而是与新四军抢地盘。粟裕刚刚到达,就纠集5个团气势汹汹而来。好在粟裕早有准备,稍一交手就给它们当头一棒,消灭它1000 多人,还占领了孝丰县城。

吃了闷棍的顽固派不思悔改,又集合2个师以及所谓的忠义救国军共12个团,向孝丰县城包围而来。在2个师中,就有“皖南事变”中欠下累累血债的52师。

面对顽固派优势兵力的多路进攻,粟裕集中绝大部分兵力,攥成一个大铁锤,照着52师狠狠的砸过去。

粟裕这一锤子砸得好不厉害,52师被打得几乎散了架,一个团被全部报销。其它各路敌军看得都怕了,赶紧撤退,顽固派的第二次进攻又被粉碎。

经过两次交手后,粟裕已经在天目山地区站稳了脚跟。而此时的日军已经穷途末路,太平洋上的海军精锐悉数被歼,在华的陆军也兵力紧张,失去了往日的嚣张。跟八路军、新四军阵地接壤的日军,整天龟缩在碉堡里,连头都不敢随意冒出来。

如果国M党能在此时大胆向日军进攻,日军将顾此失彼、四处告急。

然而遗憾的是,国M党没有调动任何军队向日军进攻,反而把大量的军队调往八路军、新四军的根据地周围,光天目山地区,就来了整整14个师,而52师又是其中之一。

此时天目山的新四军虽然站稳了脚跟,但已经接连打了两次大仗,急需休整。尤其更加困难的是:兵力没有任何增多,仍然是粟裕带过来的那些部队。

面对齐头并进的强大敌军,粟裕避开锋芒,诱使它们不断前进,慢慢消磨它们的锐气。

敌军开始是齐头并进,但被粟裕诱使后,很快就乱了队形,尤其是52师,显得急不可耐。

该刚刚被歼灭一个团,但还没吸取经验教训,仍然沉浸在“皖南事变”的“喜悦”中,大言不惭的说“再打一个茂林”。

但历史再也不会给52师“一个茂林”了,反而是粟裕为它们精心准备的大口袋。

当52师风风火火冲进孝丰城后,等待它们的不是抢到头功的喜悦,而是新四军的四面包围。叶飞、王必成、陶勇几员猛将对孝丰城如探囊取物,三下两下就把它拿下。刚进城的52师,把2个团作了陪葬品。

此时52师3个团都已经被歼,但不久后,国M党补充兵力,重建了52师。

重建后的52师已经远没有昔日的辉煌,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国M党一片风声鹤唳,而52师,也来到了它的最后关头。在安徽离茂林不远的广德地区,慌不择路的52师终于被粟裕指挥的三野追上,走完了它的最后一程,从此寿终正寝。

52师本是一支抗日部队,曾多次与日军血战,但在华东却与新四军四处摩擦,严重影响了抗日大局。尤其在“皖南事变”中充当残杀兄弟的刽子手,留下了极不光彩的一页,实在令人遗憾。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也是一个曾经饱受欺凌、压迫的民族。无数次反抗外国侵略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全民族团结一致,才能抗敌御辱,保卫胜利果实。否则,就是自毁长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