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车产业看,中国制造的潜力仍然巨大
其实,昨天晚上我也写了文章,可能太敏感,最后被毙掉了。以后找机会,修改修改再发出来。
汽车产业,特别是自主品牌汽车,一直被视为中国产业的软肋之一。
虽然自主品牌、国产品牌汽车也很多,但是在高端的品牌、高利润率的产品方面,国产汽车始终无法与进口汽车、合资汽车竞争。
同样排量,同样档次的汽车,国产汽车往往只能靠价格优势取胜。而比较顶级的豪车,大体上被德国三驾马车牢牢占据。还有雷克萨斯、捷豹路虎、沃尔沃、凯迪拉克等等品牌,阻拦者国产汽车的品牌升级。
即使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像特斯拉这样的外资企业,号召力也要强得多。即使是诸多技术上毫不逊色于特斯拉的比亚迪,品牌的号召力,也无法和特斯拉相比。
很多人喜欢拿汽车产业和高铁产业对比,甚至指出,汽车产业缺乏“刘zhi军”这样的铁腕人物,几大汽车央企,合资成了路径依赖,对自主品牌毫不上心。—— 这种指责不无道理,但是不要忘了,铁路系统的封闭性,行政可干预空间很大,而汽车工业相对而言,属于市场经济,政府能够干预的空间其实有限。
不过,2020年是魔幻之年。在这一年,如此艰难的时光,国产汽车都没有大幅度衰落。除了华晨汽车,因为经营不力而且爆出财务丑闻之外。国产汽车的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都表现很出色,长安汽车也表现很好。柳州五菱虽然算是上汽通用,但是这一家企业,团队、设计、生产、产业链、营销都算是国内的,而且广受城乡人民的喜爱,大家一般喜欢都把它当做国产车。
按照12月的销量计算,国产SUV前面15名占据了7名,市场占有率其实是比以前还上升的。轿车领域,国产车还是竞争不过合资车。但是吉利仍然有几款车销量不错,也跻身第一团队。
而善于制造“国民车”的柳州五菱,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获得了很高的占有率,份额远远超过特斯拉。凭借的是超低价的通勤电动车,五菱宏光mini EV,售价不高,因为紧贴日常通勤需求,养护成本极低,而且在大城市上牌方便,赢得了很广泛的关注和市场占有率。
而在国际上,全球汽车销量大跌。欧美的跌幅都超过20%,在总盘子减少的情况下,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性,反而更加突出。丰田、本田、日产,还有德国大众,美国通用福特,以销售数量占据比例来看。中国市场的比例,都出现了很大的提升。
如果以汽车行业为“统战手段”来看,全世界的大型汽车厂家,实际上都已经被中国“统战”了。因为大部分的汽车品牌,除了特斯拉和宝马,基本在中国都是合资汽车,占股不超过50%。
合资汽车,其实大部分也算是“国产汽车”,因为主要的零部件、供应链、销售、服务都是在中国生产完成的。但是因为品牌的因素,大家心目中的“国产汽车”,还是认为吉利、比亚迪、长城、长安和奇瑞这一类的品牌,算得上是完全的“自主品牌”。
严格地说,其实“自主品牌”基本上也都上市,资本构成也很复杂,比如长城汽车、比亚迪都是同时在港股、A股上市,吉利也是在香港上市。巴菲特还持有大量的比亚迪股份(这部分投资也赚得很多)。—— 在全球化的今天,汽车产业的“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格局,其实非常深入,这是一个很成熟的“刚需”产业。
从2020年的汽车销量来看,国产汽车不断的工艺改进,而且善于推出符合人民需求的产品类型。也越发收获了国人的信任。像比亚迪比较高端的新能源车型,汉、唐都有不错的销售数量。也说明了国产汽车在价值链上在攀升。
除此之外,长城汽车的股票已经涨到接近50元。也说明金融市场对其价值的认可。吉利汽车的股价,从2020年三月份的不足10港币,到现在也接近40元港币。也可见资本市场对于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认可。
经历了2020年,很多西方国家的很多光环也在往下掉。这种国家形象的下降,也导致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西方国家的那些品牌,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在下降。
在汽车行业里边,大家也不再把廉价、低质这些标签跟国产车挂钩了。高性价比,高颜值,好配置,用料良心,让国产汽车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信赖。
我觉得2021年即使有特斯拉压着,国产新能源汽车也会全面崛起。毕竟支撑特斯拉的,很多是光环。产品品质,比国产车也不见得高到哪去,价格虚高了不少。很多人对比了Model 系列和比亚迪的汉,还是觉得比亚迪的车好。
而汽车产业有典型的规模效应,就是产销量越大就越能把成本摊薄,同时也有更多的钱投入下一代产品的研发改进。国产几大品牌,愈发聚焦于热点车型,也有非常厉害的规模效应 —— 比如柳州五菱的电动车,低价也能够维持生产,还能够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越往后越容易盈利。
以前我们总是觉得,中国汽车产业可能需要借助新能源汽车才能实现弯道超车,现在看起来未必,即使是在燃油汽车的正面战场上,中国汽车产业仍然有机会。至少在中档汽车往下,国产汽车的口碑在提升,销量也能够保证正向循环升级。—— 吉利的总销量,已经渐渐往上海大众这些一线合资品牌靠近。
国产汽车从中国加入WTO以来,走过了漫长的积累期,其中有很长时间,一直在低质低价的圈子里打转,很难推出高端车型,更难形成规模效应。以2020年来看,于国产汽车来讲,更像是一个比较好的收获期,国外汽车公司,受制于全球经济的萎缩,实际上整体竞争力在下降,很多车型的推进,也会延后很长时间。
我最近一直在留意金融市场,2020年中国制造业龙头企业,实际上股票都走得不错。这其中的资金来源,有多少比例是外资?如果全球资本意识到,疫情过后的世界,全世界的制造中心,将会进一步向中国转移,那么他们会在资本市场上,会不会提前做好布局?或者仅仅是为了资本的保值,就必须投资中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