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点心理学:为自己设置一个暂停键

当我们小的时候,我们做不好事情,被父母责骂;

进到学校以后,如果功课不好没有达到标准,会在讲台前被老师打,外加羞辱一番;

而初入职场还是菜鸟时,常常被长辈钉在墙上;

直到有一天变得很成功,大家都视自己为榜样时,也很少再有人对你所做的事情提出任何的指教,批评的声音却从未停止。

不是来自于任何人,而是你自己。

那些存在于我们的意识层面,甚至潜意识层面中的负面想法,特别容易在我们独处时跑出来,用“自我说话”的方式表现出来。

当你躺在床上等待睡意降临时,独自驾车脑袋放空时,或是独自搭地铁没有滑手机的那些时刻,你跟自己说了些什么?

你是否在重新回忆今天所发生的事情,还是在为一早那句应该讲出的话,而懊恼不已?

这些话,你都听到了吗?

这,都是我们意识中的想法。

而当我们对于漫无边际发散在脑海中的负面想法感到非常笃定,并且相信这些就是事实时,很可能会伤害我们的心理健康。

“我怎么可以做这么笨的事?”

“又失败了,我怎么那么的蠢?”

“我永远都摆脱不了这个困境”

“我真是恨透我自己了”

但是,你可曾在这个时刻停下来,想到“等等,为什么我会这么想?是谁说一定是这样的吗?这件事情还有别的视角可以切入吗?”

这些问题,会是一个很好的“暂停”按钮,让我们停止再对自己已经受伤的心开炮。

再进一步,我们一起来审视这些话,到底背后隐藏着什么,这反而能够成为疗愈自己的契机。

其实,很多造成情绪问题的负面自我对话,都是来自于人生中重要角色所传递过的负面讯息,这些角色包含父母、老师等等。

来说一个39岁的药厂客户代表Pamela的故事。

当她觉得她爸爸对于他的第二个孩子,一点都不感兴趣时,她心如刀割。

她想起过去的那些重要时刻,她爸爸从来都是缺席的那一个。

在她四年级滑冰表演时、在她初中的毕业典礼、在她16岁的生日派对。

她父亲来了她的婚礼,但是看起来非常的不自在,并且早早离开了现场。

而现在,她父亲对于她的儿子,也就是他自己的孙子,一点都不感兴趣。

Pamela一直很希望得到她父亲的认可。

没有得到父亲的爱和认同,让她感觉是自己做错了些什么。

但是,她越来越了解这是她父亲的问题,他没办法和人有所连接,总是和人有情感上的疏离,而这并不是Pamela的问题。

所以只要当像“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好,父亲才不认可我”的自我批评的声音,再次的响起,

她都会告诉自己

“很不辛地,他就是如此,我不能改变他。而我不应为此负责,也不应该为此受伤。”

当这些自我攻击的想法冒出来,自己开始批判自己,我们能做的不是去压抑它,让它不要浮现出来,而是去挑战这些说法。

当脑海中又冒出了一个自我攻击的念头,先停下来,将这些想法讯速地记在你的笔记本中,并且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动摇它,就像这些问题:

  1. 为什么是这样?

  2. 谁说一定是这样的?

  3. 有任何的证据指出一定是这样吗?

  4. 当这些想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时,那是谁的声音?那听起来像是谁在说话?

  5. 还可以用什么样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

  6. 我可以用什么理性的想法来代替这个令人焦虑的想法呢?

通过这些内在的对话,就像是把这些负面、不理性的信念放上受审,挑战他们的可信度,摆脱他们的控制。

这些内在的Q&A可以在我们又陷入到负面思考时,跳脱出恶性循环。

43岁的单亲妈妈Amanda,家里有两个小宝贝,而最近她和男朋友分手了,原因是她的男友出轨,而Amanda一直认为,她的男友是她获得幸福的最后机会,没有他,Amanda再也不会获得幸福。

于是她寻找咨商师,进行了这个练习。她先把最常出现在她脑海里面的话给写了下来:

“我不值得任何好的东西”

“亲密关系的意义是什么?你只会将一切都搞砸。”

“我觉得自己很没有价值,我想不到任何一个人曾经关心过我”

而Amanda开始用问题来动摇这些负面思考。

1.谁说一定要这样的?

“也许是我妈妈,这些负面思考是我妈在说话。她从来不觉得我会获得幸福,而我也真的照她的话做了。”

2.为什么我一定要这么想?有什么证据说,我就应该要过得这么糟?

“我总是有这种负面的看法。就算是小时候在学校时,我也从来不觉得自己被接纳了。我猜想我对自己并不满意,而且也从不去尝试融入,总是害怕受伤,最后就接受了‘感觉很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3.一定要这样吗?

“我想不需要”

4.当有人拒绝你的时候,你要如何不被击倒?

“一部分的我其实是很生气的,但是我把这个愤怒转向我自己。我怪我自己踏入这段关系,而且没有在一开始就看到他真实的面貌。”

5.有更理性看待这件事情的的方法吗?

“我觉得当事情不顺心的时候,就是会感觉很沮丧,而且你也会因为被拒绝,而感到非常的痛苦吧。

我开始发现,当我这样做的时候,只是我消极的自我对话在起作用。

‘我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这个想法,并不是一个事实,我要停止‘是因为我犯了严重的错误,所以一定要让自己非常地痛苦’这样的想法

当我们被自己多年的负面自我对话给说服,我们会很难再去用别的视角去看同一件事情。

所以在进行这样的练习时,可能会感觉特别的困难,这时也可以寻找信任的人协助。

改变,可能发生在一瞬间,但是要有长期的影响,挑战负面思考必须要变成长期的习惯。

最后,用黄晓明在《乐于之城》的演出——独木桥作为文章的结尾。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我们在内心中,

可能有无数个抨击自己的声音。

接纳这一切的抨击,

将一片片的碎片捡回来,

并且用勇气,

将锋利的磨成柔润的,

将伤人的转化成鼓励的。

带着完整的自己,走更长远的路。

本文心理学专业方面内容编译自Psychology Today - Talking Back to Yourself

本文图片皆来源网络

编辑| Wise妈

(本文为三明治妈妈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与你走散

请按照以下步骤“星标”一下我们

获得妈妈群体一手心理内容

(0)

相关推荐

  • 总是容易想太多,怎么办?(下)

    发布时间:2020-11-22 文:Lachel 来源: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 默认模式网络(DMM)是什么?它是如何干扰我们专注学习工作的呢?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文章 总是容 ...

  • 为什么幸福的人,看起来笨笨的?

    [ 蘑菇心理  第1795天 ] ◆ ◆ ◆ 文 | 实用菌  01  曹雪芹说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现实中,又何曾少这样的人呢? 比如欢乐颂中的樊胜美. 在她 ...

  • 你无缘无故的不快乐,都是大脑的“错”

    神译局1小时前 关注 你的大脑并不希望你快乐,它只希望你安全.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我们有的时候会无缘无故的不 ...

  • 来访者问:每天都在思考和想着不好的事情或负面的事情,怎么办

    来访者问:每天都在思考和想着不好的事情或负面的事情,怎么办

  • 如何保养好大脑?

    本文共有 5500 字 如果觉得页面很长 那是因为留言很多 新年快乐! 开年的第一篇文章,我想跟你聊聊:如何让大脑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 希望能帮你在新的一年里,有一个好的起点. 我们都希望,大脑能 ...

  • 懂点心理学,多个好帮手

    倪丽华 ----班主作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巧解难事 作为一名老师在师范学习的时候就需要学习<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走上工作岗位后,又继续培训了两门心理学课程.有时在想,作为老 ...

  • 人人都要懂点心理学

    很久以来,我一直对心理学有很大的误解.比如,提起心理学就会想到读心术,精神疾病以及奇奇怪怪的各种测试... 但是当读完<怪诞行为学>和<行为设计学>之后才发现,现代的心理学完全 ...

  • 在基金暴跌的浪潮里,懂点心理学有用吗?

    发布时间:2021-03-21  最近基金大跌引发热议,网上各种吐槽,各种评论也是铺天盖地."就放着吧,不想再看了."很多基民决定跟自己缩水的基金达成"妥协". ...

  • 通过林先生这件事,我觉得懂点心理学太重要...

    通过林先生这件事,我觉得懂点心理学太重要了,带你分分钟看透人心--[赞]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 懂点心理学:妈妈,你可以不用完美

    一位妈妈,脑袋总是在想着 "这样会不会太多?" "这样会不会不够" "如果我做错了,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 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事情,甚至 ...

  • 懂点心理学:婆媳问题多是原生家庭的投射

    最近一位90后的母亲,带两个儿子出走溺亡,失联近60小时后,母子三人的遗体在水中被找到. 而根据报道,疑似是因为婚后长期与公公.婆婆双方的关系已经到了恶劣的地步,使得这位母亲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从古至 ...

  • 懂点心理学:比悲伤更悲伤的是 不被允许悲伤

    前一阵子,一部很火的台湾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讲述的是一对相爱却无法在一起的情侣. 许多网友都认为这个剧情,真是太毁三观,怎么会有人为了对方而如此牺牲自己,做出这么多傻事,但从来不愿意 ...

  • 懂点心理学:先成为自己,后成为母亲

    很多当妈的人,都会体验到一段令人难以忍受的倦怠,感觉身旁所有人,都在压榨自己的精力. 在工作上,妈妈容易被贴上"当妈的人不会全心放在工作中"的标签,使得自己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来压制 ...

  • 懂点心理学:歇了这么久,为什么还是这么累

    喧嚣又热闹的七天长假即将落幕,但显而易见的是,生活渐渐归于平静,但我们的身心状态,却不一定能立刻回归正常的工作节奏. 想必等我们回到阔别已久的岗位上时,会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