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柏林后,朱可夫为何给了苏军1个多月的时间,此后才严明军纪

二战欧洲战场接近尾声的时候,德军最高指挥部下达了一个命令,誓死抵挡东边来的苏军,啥意思?也就是说,寻找机会,就可以向英法美投降。

似乎德国人已经预料到战争的结果,如果柏林被苏军攻克,那人间炼狱是少不了的。可是如果柏林被英法美占领,或许还有一丢丢和平谈判的希望。

但是就在盟军打算攻打柏林的时候,美军总指挥艾森豪威尔却将攻打柏林的大好机会,主动让给了苏军。

当时除苏军外的盟军已经到了距离柏林几十公里的易北河边,艾森豪威尔作为最高统帅,不仅没有下令总攻柏林,反而开始清扫柏林城外的残余纳粹力量。这就给了苏军一个机会,不久之后朱可夫带领的百万苏军也来到了奥德河,果断向柏林发起了进攻。

错过进攻柏林的机会后,英国首相丘吉尔拍着大腿大骂艾森豪威尔不懂政治。其实丘吉尔搞错了,艾森豪威尔才是最机智的那个人。为啥?因为苏军攻打柏林,损失惨重。

按照当时的老兵回忆说:谁愿意倒在1945年胜利的前夕呢?是啊,胜利之前去世,那始终都是烈士,胜利之后活下来,才能够享受胜利的果实。显然艾森豪威尔希望英美法的小伙子们,能够感受到胜利的果实,至于柏林这块肥肉,那就让给朱可夫好了。

柏林城内,纳粹势力依旧负隅顽抗,整个德国最精锐的部队,全都压缩在柏林,这对苏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打完攻坚战打巷战,打完巷战还有游击战,最终苏军以伤亡30多万人的代价,拿下了柏林。你说说,这个时候苏军该做些什么?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一、1个多月的真空期,是苏军报仇雪恨的时候。

雅尔塔会议上早就表明了一点,如果打下柏林,那么将来这里需要由英美法苏共同管理。也就是说一块蛋糕需要切成4份。

但是攻占柏林伤亡最惨的,那是苏军。凭什么打下柏林以后,要让付出惨重代价的苏军,和英美享受一样的待遇呢?

所以说朱可夫在打下柏林以后,压根就没有去管理军队纪律。4月30号,苏军攻占柏林,直到6月5号,艾森豪威尔来到柏林后,苏军才开始恢复秩序。

这长达1个多月的时间,苏军究竟在柏林做了些什么?自然是为了复仇而来。苏联为了抗击德军,在整个二战中,伤亡多达3000万人,这笔账该怎么算?

打下柏林,又导致苏军阵亡8万多人,负伤27万多人,这笔账又该怎么算?自然是要找柏林城内的男女老少算账了。

有一个算一个,只要是德国佬,就别想逃出苏军的手掌心。因此这段时间的柏林,堪称人间炼狱,不过也是情有可原,谁让柏林人如此痴迷于他们的元首呢?

这1个多月,柏林城内没有任何外国记者,也没有其他外国军队,整座城市被炸了个稀巴烂,只有苏军在这里,他们自然可以为所欲为。柏林城内的男人,但凡参加过纳粹的,抓到直接毙了,至于女人,不论有没有参加过纳粹,那可就遭罪了。

二、保住了柏林城内老百姓的小命。

别说1个多月了,哪怕是1个星期,如果没有人来管柏林,那这里也会变成一片混乱的人间地狱。

当时运送食物的渠道已经被切断了,战争将整座城市都炸成了废墟,要想活命,其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没有足够的口粮。

这个时候苏军倒是没有忘记保住柏林普通人的生命,他们从军用补给中,抽取了部分粮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柏林,这才让城内的几百万老百姓活了下来。

尘归尘土归土,纳粹是纳粹,百姓是百姓,该报仇得报仇,该救援还是得救援。而且人只有活下来,才能体会到被复仇的痛苦。

此外,如果没有军队管辖,这座城市立马就会混乱掉,烧杀抢掠的事情,肯定会在城中此起彼伏。所以苏军来了以后,维持当地人的治安,倒也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摘取胜利的果实。

朱可夫可不是笨蛋,他之所以宁可伤亡30万人,也要拿下柏林,其实也有很重要的政治目的。

德国在当时的世界,科学技术和机械化水平,那都是顶尖级别的。那些科学家,给德国带来了太多高科技。不说别的,就说那些逃离德国,前往老美的犹太科学家们,后来一个个都成了科技大拿,瞬间把老美的科技带上了巅峰。

因此朱可夫这回是带着斯大林的政治任务来的,拿下柏林以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抢夺先进的战略物资。当时但凡是钢铁造的武器设备,几乎全部都被苏军给拖回去了。

此外便是纳粹留下来的所有财产,当时斯大林让朱可夫进入柏林后,第一时间将柏林的黄金运走,这是战后重建的重要财产。

还有那就是人才,苏军手里有一张名单,按照名单抓人,把一票科学家都给弄走了。其实当时英美也都有一张名单,剩下的科学家则被们俩给瓜分了。

这就是为啥冷战时期,苏联的科学技术能够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不得不说,德国科学家在当时的确非常牛。

结局:四家瓜分德国,柏林在苏军境内。

其实早在雅尔塔会议的时候,英法美苏四国已经商量好了,共同瓜分德国的地盘。其中柏林恰好在苏军的控制范围之内。

也就是说,哪怕是美军打下了柏林,在战后也得按照协议将柏林交给苏军。当然了,这个过程可就不一样了。

既然如此,其他人又何必插手这件事呢?柏林之役结束以后,有意思的情况出现了。英美苏三巨头再次聚首,召开波茨坦会议,不过英美已经换人了。

英国人当初选海军大臣丘吉尔做首相,就是看他会打仗,而且是主战派。现在仗打完了,英国人也就不再需要丘吉尔了。以至于丘吉尔落选以后,拍着大腿叹息:英国人没良心啊!

尴尬的是,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是波茨坦会议召开的时间,结果7月28日,丘吉尔就被赶下台了,所以说7月28日以后参加会议的,是英国新首相艾德礼。

至于美国这边也好不到哪儿去,罗斯福就是那个倒在胜利前夕的人。罗斯福去世以后,副总统杜鲁门成了新的总统。只有苏联这边,依旧还是斯大林在位。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