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 | 这类心电图极易与室早混淆,收藏这张表格轻松鉴别!

当房性早搏通过房室交界部到达心室时,其QRS波群增宽、畸形者,称为差异性室内传导。

房性早搏伴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时QRS-T波形易变性较大容易与室性早搏产生混淆,因此房性早搏伴QRS变形的差异性室内传导需与室性早搏进行鉴别。

什么是房性早搏伴室内差传?

1912年Low将室上性激动在下传时呈异常的心室内传导者命名为差异性室内传导或心室内迷路传导。1936年Schamroth等提出,将差异性心室内传导分为时相性和非时相性两类。

时相性差异性室内传导是由于室上性激动过早抵达心室,此时心室内传导组织尚未完全恢复应激与传导功能,传导径路发生异常,使心室除极过程发生改变。在心电图上表现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

非时相性差异性室内传导是由于室上性激动通过房室交界部组织与心室的径路不正常,激动通过纵行传导径路到达心室有先有后,引起不同步的心室除极顺序,使QRS波群发生轻度变形。

房性早搏伴室内差传的机制

房性早搏和窦性心搏向心室内的传导途径完全相同,故QRS波的形态应完全相同,如不同则称为房性早搏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室内差异性传导多数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占室内差异性传导总数的85%-90%)。这是因为右束支不应期通常比左束支长,提早明显的室上性激动下传心室时较易落入右束支不应期中,导致激动沿左束支下传先激动左心室,再激动右心室,心室除极顺序与右束支传导阻滞相同,故由此形成的QRS形态相同于右束支阻滞图形。亦有少数室内差异性传导呈左束支阻滞图形或其他形式。(见图1、图2、图3)

如图1所示房性早搏伴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室内差传

如图2所示房性早搏伴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室内差传

如图3所示房性早搏伴左前分支阻滞型室内差传

房性早搏伴室内差传与室性早搏鉴别
临床意义

室内差异性传导是一种生理性室内干扰现象,本身无需治疗,但可提示存在有原发性病理改变,例如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常提示有一种潜在的心脏疾患。

如果在洋地黄治疗过程中,出现室内差异传导多为用量不足(但是在用洋地黄治疗过程中,可出现二度、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因有长短间歇,也可出现室内差异传导,因此,室内差异传导的出现并不完全意味着洋地黄用量不足),若出现室性早搏,多为洋地黄过量。

END

参考文献:

[1]陈楚杰,潘华山,汶希等,大学生运动性猝死防控机制探讨,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16,32(8):765-767

[2]夏娇阳,张晓明,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安全预警机制及风险评估,教育教学论坛杂志,2018,49:88-89

[3]钱钰,殷维瑶,李华等,过度疲劳状态下运动性猝死模型大鼠甲状腺及心脏功能变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2016,20(49) :7356-7363

作者简介:

林明宽  副主任医师

三亚市人民医院

林明宽,三亚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心电生理介入。曾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修一年。目前担任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广东医学杂志、实用心电学杂志、重庆医学杂志、中国医药导报、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的审稿专家。2020获得哈特瑞姆医师节答疑训练营最佳学习之星。担任海南省绿色电生理常委,海南省心血管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心律失常委员会委员。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林明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