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父亲长文引热议,激情讨论邻居揭真容

昨天,天下孝义人公众号发布了一片文章,原文链接:忆父亲 —— 绵长思念四十年,引来热议,很多读者留言:

  1. 国家开发银行赵剑飞处长:“忆父亲作者是谁?感动!文革那段太残酷,揪心......”

  2. 汾西矿务局计划处处长王锐:“这个人是谁?”

  3. 华北科技学院陈晓红老师:“作者是何人?”

  4. 陆军总医院张志刚大夫:“敬佩并怀念这位前辈!”

  5. 孝义六中武晓云老师:“令人感动!”

  6. 汾西矿务局职工温开明老师:“请教今天您发表的《忆我的父亲四十年》作者是那一位老师?我一气读完,写的太感人了!”

  7. 网友“晚儿”说“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8. ......

在“孝义人在北京“和《孝义风采》两个微信群里,大家热烈讨论,最后人民医院退休职工田安华老师做了结论:

“小石:你发那篇忆父亲,我越看越熟悉,看完也没名字和作者。主人公是原孝义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张本仁大夫,她夫人李子静是大孝堡医院妇科医生。儿子张胜利,女儿张如帜小名旗旗。太熟悉了,我们是邻居,我又是和李子静大夫一起工作十多年。”

孝义在京工作人员韩光瑾推断说:

“ 张本仁,生于1915年,于1978年去世,享年63岁。

儿子张如捷,生于1951年9月,现年67岁。

女儿张如帜,生于1958年,现年60岁。
这是从文章中看出来的”

网友“童趣清芬”(榆次李春娥)发来一篇回忆短文:

“我们家和张大夫有一段渊源”

1967年的夏天,我的母亲难产,当时父亲望着大大小小6个孩子,急的六神无主,只好派当时最大,只有19岁的我去医院请张大夫,我自行车飞快的去了医院,当时他恰好天天读结束后出来,听我说了家里和母亲的情况,和我半开着玩笑  ,说话风趣幽默,一边麻利的骑着自行车,和我赶到了苏家营村

看了情况 ,让人扎担架把我母亲抬到县医院,亲自为我母亲做了手术,态度亲切和蔼,。母亲术后恢复的很好,我们全家都很感激他。现在我的弟弟也在县人民医院工作。

微信让我们走到一起,真有缘,现在我们家人聊起来都很谢他。母亲住院期间,是我和父亲在医院陪她,父亲还要上班,我在的时间最长,张大夫每天查房都要说上几句。

田安华老师还发来一张照片,(从左到右)

前排:辛孝良,张改梅,王春梅,李子静。

中间:张本仁,靳发仁,王绍武,张学尧,舍新民。

后排:李有德,王树忠,信用社的,田安华。

顺便介绍下田安华老师,我1992年到1994年在725厂工作期间,我与她二女儿曾仁慧同一天分配到厂,她三女儿曾静是725厂技工学校第四届学生,我是她的美术老师,所以和她全家很熟悉。

随后,网友“广慈”针对另一张照片说:

“......前排抱小孩的女士是汾阳医院妇产科的杨士凤大夫。气质好,人品好。是我妈的同事。杨大夫的父亲是金陵大恰学毕业的老妇产科大夫,携家眷来到汾阳医院,这个教会医院。父为妇产科主任,女儿为妇产科大夫,高超的技术员影响了几代人。且行且常扶危济困,几代人感激杨士凤大夫全家!”

至此,本文作者已经明确,她就是张本仁大夫的女儿张如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