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案】 第110期 • 脾肾虚寒结肠炎,温补涩肠兼化瘀
Jun 11
每周一药
欢迎大家来到每周一药第110期,今天图图将带大家了解脾肾虚寒结肠炎,温补涩肠兼化瘀。
患者信息
高某,男,43岁。2005年7月18日就诊。
【现病史】腹痛、泄泻6年。经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曾服用小檗碱、诺氟沙星等药均无效。四肢不温,腹部隐痛,黎明腹泻,泻后痛减,便溏夹有黏液,伴腰膝酸软,脉细无力,舌质淡红,苔白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脉瘀。
【辨证分析】脾主四肢,脾肾阳虚,故见腹痛、黎明腹泻、便溏夹有黏液、腰膝酸软、脉弱等一派虚寒之象;泻后痛减为虚中夹滞之象;舌质淡红、苔白腻、舌体胖大有齿痕,皆为脾虚湿阻;气虚则瘀,故见舌脉瘀。
【诊断】脾肾阳虚,寒湿夹滞之泄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治法】温补脾肾,涩肠消滞。
【方药】
四神丸合理中汤加味。黄芪30g,白术15g,党参15g,肉豆蔻15g,补骨脂12g,干姜12g,吴萸连10g,赤石脂12g,禹余粮15g,五味子15g,焦山楂20g,炙甘草10g,大枣3枚。10剂,水煎服。外用温脐贴,可温中健脾,理气止痛。
【方解】
脾主运化,故以理中汤调理中焦,温中健脾,复运化之职,为君药。肾主二便,寄命门之火,补火生土,故以四神丸、赤石脂、禹余粮助脾运而涩肠止泻,为臣药。
久病多虚多瘀,易形成虚实寒热夹杂之证,黄芪、吴萸连、焦山楂补气活血,疏肝清胃,气足血活,阴阳调和则生机旺而病损得复,为佐药。炙甘草、大枣补中益气,引诸药入脾胃,为使药。全方共奏健脾温肾、涩肠消滞、止泻之功。
二诊(7月28日)腹泻、腹痛均止,改结肠舒浓缩丸两袋(约服两个月),1次6克,每日两次,嘱食疗食养,以固本防复。
按语
久病多虚多瘀,本案患者的慢性结肠炎属虚实寒热夹杂之证,首以汤药辨证拟方,量身定做,稳定病势;再以丸剂辨证拟方,小料制剂,方便节省,以固本防复;食疗食养,必不可少,此乃中医治疗的特色优势。
01
本证中医诊断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脾肾阳虚,寒湿夹滞之泄泻。
02
本证舌诊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舌质淡红、苔白腻、舌体胖大有齿痕。
03
本证治法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温补脾肾,涩肠消滞。
<END>
编 辑 | 张新宇
校 对 | 孙宏珍
主 编 | 翟悉雯
总 编 | 张 伟
(参考书目:选自赵法新主编
《万修堂医案——辨证论治十法验案实录》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