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建安七子之首,曹丕在他坟前学驴叫
三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人才,有不可一世的枭雄曹操,有兴复汉室的刘备,还有运筹帷幄的诸葛亮。本文要说是代表当时文学最高水平的建安七子之首王粲,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他死后,曹丕在他的坟前学驴叫,这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177年,王粲字仲宣,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出生于名门望族的官宦之家,上推祖宗三代都是汉室重臣。他的上辈曾祖父做过太尉、祖父做过司空,所以从小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和学习。王粲因为身材矮小,相貌奇丑,常为以貌取人者所鄙视。但是他博闻强记,写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从小便被人视为天才,在当地小有名气。
王粲有过目不忘之才。一天,王粲和友人同行,看见路边有座古碑,就站在那儿朗读起来。友人问他:“你能背诵吗?”王粲回答:“能。”友人当即叫他转过身去背诵碑文,结果一字不差。还有一次,王粲看别人下围棋,有人不小心碰乱了棋子,他说能帮着人家按原来的局势把棋子重新摆好。下棋的人不信,拿出块手帕盖在棋盘上,让他换个棋盘重摆。结果,一个误差都没有,众人皆惊呼,此人奇才,真乃神人也。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汉献帝被乱臣董卓控制西迁至长安,王粲也随同前往。因为他学识渊博,很受大学者、左中郎将蔡邕的赏识。蔡邕已经是当时的文坛泰斗了,加上官职在身,因而很受当朝官员的敬重。十四岁的时候,他和父亲一起去拜访蔡邕,史书上说蔡邕“倒屣迎之”,就是鞋都穿倒了急着跑出来迎王粲,还送了好几车书给他,王粲因此名声大振。
由于得到蔡邕的背书,王粲的身价飙升。所以没过多久,年仅十七岁的王粲就受到朝廷的聘任,授予黄门侍郎。
但当时的诸侯割据的政治环境,王粲是心理明晰的,长安的政局又是非常混乱,经过利弊的权衡后,最终王粲决定不去上任,到荆州投靠他的同乡和父亲的学生刘表。
在路上,他写下了著名的《七哀诗》。诗中,他哀长安遭乱,士民遭殃;哀离亲背友,流离失所;哀市井凄凉,白骨蔽野;哀生母弃子,不能两完;哀目睹饥妇弃子,无力救援;哀长安今昔迥异,哀汉文帝时的太平盛世至如今却乱的摧人心肝。
在王粲刚到荆州时,刘表还是对他很看重的,起初也做了一些对刘表非常有有价值的事情。因王粲屡次表现的成绩很优异,起初刘表已经答应把他的女儿嫁给他,但在刘表争求老婆的意见后,刘表的老婆给出的回答是,王粲这人有才是肯定的,但其长相实在是有些磕碜,太委屈我那宝贝女儿了。
于是王粲准女婿的资格因准丈母娘的一句话被取消了,可见颜值无论在何时都是硬通货,王粲自此在刘表处再也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重用。
此时的王粲那叫一个失落,满怀成就大事之志的他做着一些无关痛痒的琐碎之事,满腹经纶的他无用武之地,从长安南下到荆州投靠同乡刘表,本想大展宏图,结果还是落得个一无所获。这个时期王粲迷上了驴叫。驴,从始至终都是和不得志联系在一起,有权有势的人骑着高头大马,而王粲这种倒霉蛋,就只能委屈委屈骑一骑驴了。当闲暇之余王粲拎着酒葫芦骑着毛驴走在荆州乡间的田野上时,他和驴一起可以肆意的鸣叫,应该就是最美妙的音乐了吧。壮志难舒,大材小用,琐碎繁杂的小事日复一日消磨着自己的情怀,也许只有坐在驴背的那一刻,王粲才真正无忧无虑。
公元208年,刘表病死,此时,王粲已经在荆州待了十五个年头。王粲审时度势,积极规劝刘表之子刘琮归降曹操,荆州很快平定。因王粲劝降有功,曹操任命王粲为丞相掾(相当于丞相的首席秘书长),赐王粲爵关内候。
公元213年,魏王国建立以后,王粲又被任命为侍中。在曹操幕府,王粲备受赏识和重用,他与曹操出入同车,他同曹丕、曹植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王粲终于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和建安诸子云集邺城,游宴过从,饮酒赋诗。
他的文章也转向了歌颂,表功,粉饰,渲染,他写《咏史诗》、《从军诗》、《公宴诗》,工于对仗,精于用典,辞藻华美,场面壮丽,他为中国的五言诗贡献了容貌和服饰,被誉为“辞藻派”代表人物,但他再也没有写出像《七哀诗》这样直指人心的诗赋。
曹操在多次战争中都会带上王粲,由于多年的随军征战和身体的孱弱,他在和曹操南征孙权后,于217年返回邺城途中病逝,时年四十一岁。
王粲英年早逝十分可惜,但他多少有些自己找死。据说王粲在20多岁时遇到了神医张仲景,出于职业习惯,张仲景“望”了“望”他,用专业中医词汇来讲,这叫“望诊”。谁知道这一望,竟诊出了20年后的病。张仲景告诉王粲说,你已经患病了,应该及早治疗。如若不然,再过20年,你的眉毛就会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会死去。王粲认为张仲景的话不足为信,就没有进一步的治疗。正如张仲景所言,二十年以后王粲的眉毛开始脱落(可能是麻风病的症状),只过了短短半年便染病而亡。
王粲因为生前爱听驴鸣。当时还是世子的曹丕在王粲的葬礼上就提议说“王粲生前喜欢听驴的叫声,应该他是既喜欢听,也喜欢自个儿叫,那么我们就每人学一声驴叫为他送行吧。”于是在他的墓前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驴叫声。
坚持原创,欢迎转发,请尊重付出,注明出处
小调查
如果大家对此文章感兴趣,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若森知道”(梓健讲历史)微信圈子中可以与我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