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小方荟萃
胃病小方荟萃
根治胃病配方:乌贼骨150克、制元胡50克、黄芪50克、鸡内金150克、炒白术50克、猪苓50克、乌梅肉50克、大黄15克。
买药时在药店加工成粉, 如果胃寒或胃凉者加良姜 50 克。
服法:一天两到三次,饭前一小时或半小时各服一汤勺。(6--10克)严重者可以每次加服云南白药2克。重者一般3到5天见效,轻者一次见效.一般1--2副药可以根治。有效率98% 。无任何毒负作用。
不要吃冷的,冻的,凉性的。不要饿过头,也不要吃饱,保持在七八分饱就好。不要吃完饭就躺下。一天可以多次服药,三次或四次,但一定要空腹,也可以在痛时或胀时服药.东西不要煮烂吃,对胃没好处,尤其是肉,反而更难治!
治疗积年胃病,胃胀,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胃炎,胃虚,胃寒\凉,失眠,多梦,易醒,神经衰弱及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头痛,中气不足.对肝肾脏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浮小麦50克,甘草10克,灵芝15克,红枣15个,白术10克,党参10克,黄芪15克,淮山20克,丹参10克,田七10克。
注意:浮小麦不是小麦!
浮小麦,尖尖长长,有外羽,很轻.主治失眠.很多药店的人把两样都混杂了.买错药没效.
小麦,颗粒型,圆,比绿豆小.赤色
煎法:将药洗净,同煎.红枣要切两半.
服法:一天一剂,7天为一疗程.连服3-4疗程.
药煎两次.饭后一小时服或空腹服
单纯治疗胃病: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胃涨,胃虚,胃寒,看似普通,见效如神。
甘草10克,红枣15个(剪两半),白术10克,党参10克,北芪15克,,淮山20克(先泡水半小时或用生的半斤),丹参10克,田七10克,鸡内金10克(吃素者不加)糯米50克。(糯米多少无访,可以随意多加)
煎服法:洗净加水煎滚,再改小火煎半小时。一天一剂,早晚煎服。普通患者3剂药可以恢复到70%,但要巩固疗效连服7剂以上。
注: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吃不进食物,行动困难,用下方:
★ 台乌10克 吴萸6克 小茴香10克广木香10克黄连8克青皮10克 桔核10克 荜澄茄10克 佛手片10克甘草6克
★ 苍术10克 厚朴花10克建神曲10克 陈皮10克山楂10克槟榔10克 草果8克 草蔻8克砂仁5克 麦芽10克甘草6克
§胃痛,兼见胸部有硬块,用下方:
★ 台乌10克 小茴香10克广木香10克 荜澄茄10克郁金15克陈皮15克 青皮15克香橼10克佛手10克玄胡10克 丹参10克
§吃饭发噎,足抽筋,用下方:
★ 苏梗10克槟榔10克木香6克 厚朴15克 甘草3克香橼15克 佛手15克 木瓜15克苡仁20克
§患胆囊炎、胰腺炎、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炎等病,用下方:
★黄芩20克郁金15克 枳壳10克 柴胡10克 木香6克茵陈20克 山楂15克赤芍15克陈皮10克甘草6克 生大黄6克
§食少呕吐,软弱无力,周身不适,心跳时快时慢,用下方:
★ 羌活15克 生地20克秦艽20克 防风15克 茯苓20克山药20克 黄芩15克苍术15克白术20克生姜10克
§长期吃不下食物,热重,用下方:
★ 茯苓10克 党参15克白术10克 山药15克 扁豆10克陈皮6克 连翘15克
§食后,食物上逆,用下方:
★ 头方:苡仁30克大枣50克 桔梗30克 甘草16克
尾方:半夏10克 黄连6克 苡仁30克 杏仁10克 白蔻10克黄芩10克甘草15克
§头眩晕,胃脘痛,无食欲,口淡无味,四肢乏力,四五天不解大便,用下方:
★ 枳壳10克 香附10克川芎10克 陈皮10克 黄连3克大黄6克 黄芩10克芒硝9克连翘10克 藿香9克净菊花10克太子参10克柏子仁9克甘草3克
★干姜10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大黄10克甘草10克
§冷气痛,用下方:
★ 白附子10克干姜10克泡参10克 肉桂10克 丁香5克甘草3克 野吴萸根25克 花椒根25克香通根25克茴香根25克台乌根25克山当归25克青木香25克
※ 藿香正气散四时宜服。
§长期腹泻,腹内常鸣,头痛,用下方:
★ 茯苓15克 柴胡10克薄菏10克 白术15克 当归10克白芍10克 青皮10克佛手15克
§夏季腹痛泄泻,用下方:
★ 香薷35克厚朴10克(姜汁炒) 扁豆10克 黄连5克 (研末服)
§红白痢,用下方:
★ 山楂肉35克(炒黑研成细末)红痢,则调红糖,米汤服。白痢,则调白糖,米汤服。
§肚胀痛,下方有理气通便之用:
★苍术15克 厚朴15克 陈皮10克草蔻10克 山楂肉10克建神曲10克 草果10克 槟榔10克
薤白20克 麦芽10克 谷芽10克 甘草5克
胃下垂:补中益气丸加良姜饴糖
顽固老年便秘:生白术60克、白芍30克,生、炙甘草各5克,生草决明30克,肉苁蓉10克,炒莱菔子30克。用法:水煎服,分2次服用。
【胃下垂】
良姜、均姜、陈皮(即 橙皮)、饴糖
上药每味各半斤(市斤),先将前三味加水煎取浓汁,去渣,再加饴糖溶化。每服一小碗,每日服三次。
此方通治:各类胃炎、溃疡、胀痛、消化不良、胃肠动力不足、肠炎等一切胃肠疾病。有效率98%以上。无毒无任何副作用。已在临床应用中治好无数患者,实乃天下奇珍!
配方:乌贼骨150克、制元胡50克、黄氏50克、鸡内金150克、制白术50克、猪苓50克、乌梅50克、大黄5克。
买药时在药店加工成粉, 如果胃寒或胃凉者加良姜 50 克。
说明:良姜性极热,有些人的胃受不了可以适当减少分量.不一定就要50克。
服法:一天两到三次,饭前一小时或半小时各服一汤勺。(6--10克)严重者可以每次加服云南白药一粒。重者一般3到5天见效,轻者一次见效.一般1--2副药可以根治。有效率98% 。无任何毒负作用。
不要吃冷的,冻的,凉性的。不要饿过头,也不要吃饱,保持在七八分饱就好。不要吃完饭就躺下。一天可以多次服药,三次或四次,但一定要空腹,也可以在痛时或胀时服药.东西不要煮烂吃,对胃没好处,反而更难治!记住我的话,不然吃仙丹都没用!
治疗积年胃病,胃胀,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胃炎,胃虚,胃寒\凉,失眠,多梦,易醒,神经衰弱及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头痛,中气不足.对肝肾脏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浮小麦50克,甘草10克,灵芝15克,红枣15个,白术10克,党参10克,北芪15克,黄芪10克,淮山20克,丹参10克,田七10克。
注意:浮小麦不是小麦!
浮小麦,尖尖长长,有外羽,很轻,主治失眠,很多药店的人把两样都混杂了。买错药没效。
小麦,颗粒型,圆,比绿豆小,赤色。
煎法:将药洗净,同煎.红枣要切两半。
服法:一天一剂,7天为一疗程,连服3-4疗程。
药煎两次,饭后一小时服或空腹服。
单纯治疗胃病: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胃涨,胃虚,胃寒,看似普通,见效如神。吃过我的药方的人都知道。
甘草10克,红枣15个(剪两半),白术10克,党参10克,北芪15克,黄芪10克,淮山20克(先泡水半小时或用生的半斤),丹参10克,田七10克,鸡内金10克(吃素者不加)糯米50克。(糯米多少无访,可以随意多加)。
煎服法:洗净加水煎滚,再改小火煎半小时。一天一剂,早晚煎服。普通患者3剂药可以恢复到70%,但要巩固疗效连服7剂以上。
注: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不论脾有病,胃有病,一味特效中药,让你从此不再有脾胃病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也就是说,只有脾胃健壮,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才能被胃消化、被脾吸收,从而转化成全身的营养气血。
所以,脾胃好才能气血足,气血足才能身体健康,容光焕发。
脾胃虽然重要,但也特别容易受到伤害。
我们这就来说一下脾胃最容易得的那些病。
1、单纯脾虚
刚才已经说过了,脾的功能在于吸收运化,如果脾虚了,自然吸收运化的功能就变差了,我们吃进去的东西不能变成营养气血,而是存积在身体里。
所以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大便稀溏等表现,很多人还同时会有疲倦乏力、无精打采、老是睡不醒等症状。
2、脾胃虚弱
这类人不仅脾的吸收运化功能不行,胃的收纳能力也不行,所以比单纯脾虚的人更严重。
主要表现为不想吃东西,或者想吃但多吃一点就胃胀胃不舒服,爱打嗝,经常腹胀,并有大便不成形。
严重的人还会出现抵抗力下降,内脏下垂,包括子宫脱垂、脱肛,衰老明显等中气不足的现象。
3、脾虚湿盛
脾虚不能运化水谷,便会造成水湿在体内淤积停滞,形成痰湿。
痰湿容易影响到我们的头部,造成眩晕;
痰湿停留在身体的中部,则主要影响我们的消化器官,容易出现上腹胀痛、反胃、反酸等表现;
痰湿停留在身体下部,则影响到我们的生殖器官,容易出现妇科病、男科病,以及腿上的湿疹等等。
4、脾胃阳虚
阳虚的人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怕冷。
所以,脾胃阳虚的人表现为胃冷痛,时常感觉吃进去的东西不消化,不敢吃凉的,小肚子发凉,四肢凉。
以上四种是最常见的脾胃病类型。
有人或许会说,判断起来好复杂,不是搞中医的人真的很难辨别清楚啊!
其实,你真的不用费脑子搞清楚这些。
只要你确定自己脾胃有问题,那么不管是阴虚阳虚还是湿盛,你只用这一种中药,假以时日,一样能调理好自己的脾胃病。
这味特别有效的中药就是——白术!
很多有名的调理脾胃的中成药,比如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归脾丸、附子理中丸等,里面都有白术,而且分量很重。
除了中成药,绝大多数的中医在开方子治疗脾胃病时,也几乎都离不开白术。
白术味苦、甘,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历朝历代的医学典籍和临床经验都证明,白术在健脾养胃、化痰祛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
真是——无白术,不脾胃。
那么,这个白术我们要怎么吃呢?
很简单:白术30克,泡水,每天当茶饮。
如果脾胃虚寒比较严重,就用炒白术30克。
当然,如果你对自己脾胃的毛病分析的比较透彻,那么根据症状适当的配一点别的中药跟白术一起用,效果更是翻倍!
不说废话,直接上干货:
单纯脾虚:白术30克,泡水即可。
脾胃虚弱:白术30克,黄芪10克,泡水,代茶饮。
脾虚湿盛,导致头晕:白术30克,天麻10克,加水熬半小时,代茶饮。
脾虚湿盛,导致腹胀、反胃、反酸:白术30克,陈皮10克,砂仁3克,泡水,代茶饮。
脾虚湿盛,导致腹泻或大便不成形:白术30克,茯苓15克,加水熬半小时,代茶饮。
脾胃阳虚:炒白术30克,干姜10克,泡水,代茶饮。
胃病偏方(治胃痛、胃酸、胃胀)
桂明晨献方
处方:
苏打、白糖、白矾
用法:
将白矾4两,用锅炒化。然后将其取出,晾凉后擀成末。将食用苏打一斤,用锅炒到发黄后,再把上面的白矾,放在锅内,也炒至发黄。
治疗病例
这个方子,是桂先生从一个农村亲戚那得来的。这个亲戚,喝大酒。而且,净喝高度小烧。他喝酒时,习惯还不好。每次喝酒,他都不咋吃菜。按桂先生讲话,“ 用筷子醮点汤,就能整一盅”。
药理分析
食用苏打,就是食用碱。碱与酸进行化学反应,所以可治疗胃酸。白矾,有抗菌消炎,收敛功效。古书里,单吃黄豆大小的白矾,就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所以,白矾在此方中,可促进胃溃疡愈合,还能起杀菌的作用。
温馨提示
在炒苏打和白矾时,可用大火。但在炒白糖时,一定要用小火。否则,白糖会立马煳了,之前的步骤,也就白做了。使用此方期间,患者可停止服用其他药物。
脾胃病常用这些中药,总结得挺全面
现代社会,脾胃相关疾病越来越常见。那么,中医药治疗脾胃相关疾病最常用哪些中药呢?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作者打破传统中药学体例模式,根据脾胃相关病症归纳总结用药特点,使中药学更适合于临床应用,快快学习吧~~
胃相关疾病的用药
病人经常会说:“医生啊!我胃疼、胃胀、胃反酸、胃不知道饿……”胃就是一个消化的器官,中医称胃为“水谷之海”,指的是胃为受纳、腐熟水谷的器官,既然是受纳、腐熟食物的器官,如果不能受纳,受纳后腐熟不了,这就是病了,又或者腐熟过快,也是有病了。
中医称“胃以降为和”。也就是说,胃气下降,就调和了,就顺了。如果不降,胃气上逆,胃酸就上反,吃饭就没胃口,就生病了。所以,胃病的治疗很简单,其关键就是一个“降”字。
(一)胃气上逆的用药
胃气上逆的情况在大部分胃病患者中都存在。胃液是酸性的,胆汁是碱性的,胃气下降后,在肠道酸碱正好中和。如果胃气上逆,胃酸就会腐蚀食道,引起食道炎,再向上反流,损伤咽喉,导致咽炎,很多顽固性的咽炎,通过降胃气就能治好。而西医治疗这类疾病常常采用抑制胃酸的办法,虽然胃酸减少,上逆引起的刺激症状可能减轻,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胃气上逆的问题。相反长期过度抑制胃壁细胞分泌胃酸,壁细胞会逐渐减少,腺体萎缩,形成萎缩性胃炎,反而加重病情,有的甚至出现肠上皮化生,成了癌前病变!
所以,降胃气非常重要,常用药有哪些?
竹茹、枇杷叶、代赭石、生姜、枳实、沉香、旋覆花、半夏等,凡是能降气的,基本上都可以使用。
(二)胃寒的用药
胃腐熟食物需要热量,如果没有热量,就无法腐熟食物,很多病人朝食暮吐,就是说早上吃的饭,晚上吐出来还未消化,从早到晚不知道饥饿,是什么原因呢?胃中无火!
如何补火?火能生土,即心火生胃土,也就是说,补充心火,心火足就能让胃火旺,这也就是五行所说的“虚则补其母”。
常用的药物有:桂枝、肉桂、附子、薤白、干姜等。
使用这些温心阳的药物,胃火就有了,胃腐熟水谷的功能就会得到恢复。
(三)胃热的用药
有胃火不足,出现胃寒,自然也就有胃火过亢,出现胃热。胃热的患者经常有饥饿感,总觉得吃不饱,俗话称为“慌饭”,中医称为“消谷善饥”。治疗很简单,吃点清胃火的药就可以了。
例如:石膏、知母、黄连、黄芩、芦根等。
(四)胃阴不足的用药
胃火长期过重,必然会伤及阴分,就好像烧锅炉一样,长时间地烧,锅里的水也会被烧干,同样的道理,长期胃火重必然会导致胃阴的亏虚。所以,对于胃火重的久病患者,就要养胃阴了。
养胃阴的药物有:石斛、麦冬、花粉、玉竹、芦根、乌梅、沙参、生地等。
(五)寒热错杂证的用药
临床中胃病的情况有时并非上述这么单一,单纯胃寒和单纯胃热不多。大部分病人都是寒热错杂的情况,只是寒热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比如,胃中有热,肠道有寒,这样容易形成胃的上半部分有热,下半部分有寒,形成寒热错杂证,用药时则需要寒热搭配,效果才好。
例如:黄芩、黄连配干姜,或者金果榄配干姜等,半夏泻心汤就是治疗寒热错杂型胃病的经典方剂。
(六)食积的用药
胃病还有一些情况,如食积,同样影响了胃的和降。
病情轻:可以采用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莱菔子来消导。
病情较重:可以采用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槟榔、二丑等来攻下,恢复其和降功能。
胃病的情况还有一些,比如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等,但以前面几种情况多见。了解了上述几种情况的用药特点,就知道大部分胃病的用药思路,就可以举一反三了。
脾相关疾病的用药
脾的功能是主运化,主统血,布津液,主肌肉和四肢,脾喜燥恶湿。如果脾阳虚衰,容易被寒湿所困,其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我们先来看看脾阳虚的情况,因为这是临床最常见的。
(一)脾阳虚的用药
如果脾阳虚衰,则中焦运化功能受阻湿内停,脾气郁滞,食物精微转化及输送均会出现异常。
对于脾阳虚,可以运用:干姜、苍术、白术、肉豆蔻、砂仁、白蔻仁、草蔻、附子等。
对于阳虚日久,寒湿困脾,可以运用:茯苓、白术、干姜、附子、苍术等。
(二)脾气郁滞的用药
寒湿困脾失治,或思虑过度伤脾,均可导致脾气郁滞,这样的患者表现为腹胀难忍,稍稍进食后即感到腹胀,虽有饥饿愁,食欲却不佳,四肢乏力,大便不调,时干时稀。
治疗时可以运用芳香醒脾的药物:陈皮、砂仁、蔻仁、香橼、木香、藿香、佩兰、厚朴、枳壳等。
这些药物中,别小看木香这味药,本人治疗许多脾气郁滞的病人,重用木香即能取效。
(三)脾气郁滞化火的用药
如果出现化火伤阴,导致气阴两虚,治疗时还得补脾气、养脾阴。
补脾气可以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等。
养脾阴:山药、黄精、芡实、白芍等。
如果仍然失治,形成脾积,治疗时就复杂些,可以使用枳实、大黄、山楂、神曲、麦芽、鳖甲、牡蛎等。
人参配黄芪、用之不当则补气变阻气
人参、黄芪的功效虽然同为补气,但所补之气却不同,对于二者的功效《中国药典》是这样描述的:
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从以上描述可知人参补的是元气,黄芪补的是表气。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他的《脾胃论》中很多方子都有人参、黄芪的配伍。比如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黄芪人参汤、等等。具体的说:人参适用于怠惰嗜卧、四肢疲困不欲举;而黄芪适用于自汗不止。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云:“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闭胰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
尽管《脾胃论》中大量使用了人参和黄芪配伍,但那只是在病人暑气干卫、自汗不止、脾胃虚弱的情况下使用的。而在《伤寒论》中,这种配伍则罕见。
仲景可能是基于参、芪用之不当,会引起诸如胸闷气胀之类的不良反应。黄芪外固表气,人参内补元气,用之不当或则令气不能游行出入而壅滞于体内,产生一些气滞类的不良反应。因此人参与黄芪的配伍使用是不能不加选择的。
6大补元气中药材 冬季给身体补补气
冬天该多补补气。因为,“气虚”容易在冬天出现,最明显的现象是容易感冒、畏寒怕冷。此外,气虚还可能出现呼吸短促、胸闷、消化不良、咳嗽、胃下垂甚至月经不调等问题。盘点补元气的6大中药,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人参
大补元气,有补益强身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心慌、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于人参的食用方法,《清宫档案》里记载了很多,如“把它切成片,含在嘴里,直到它软化了,再咀嚼咽下去……”这是人参的一个服用方法,即“含服”。另外,就是泡酒。拿一两根人参,配一点滋阴的药物,如枸杞子,泡在酒里,每日小剂量饮用一点,既补气又养阴。
二、黄芪
补气升阳、益精固表、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浮肿、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但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忌用。
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泡水当茶喝,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茶能补中盖气,而且补而不腻,可改善气虚和贫血,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若熊再加上枸杞、党参、茯芩等药材一起冲泡,效果更好。
三、西洋参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咳、喘咳、咯血、失音等症。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大汗虚脱者服用不错。
西洋参补气,性凉,所以服用后不会上火,气阴两虚之人尤宜。气虚之人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呼吸短促、动则汗出、声音低微等;而阴虚则会表现出一派虚热之象,如舌质红、口干舌燥、眼干、手心发热等。这类人服用西洋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西洋参切成片,或者去药店买些现成的西洋参片,每天拿两片放在嘴里含着,直至参片软化,吐掉或吞服都可以。
四、党参
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的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面色萎黄、头晕等症,以及病后体虚、营养不良。
党参、黄芪伍用,出自《脾胃论》补中益气汤。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所引起的身热有汗、口干口渴、喜用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饮食无味、四肢乏力、舌嫩色淡、脉虚大,或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所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久痢、久疟等症。
五、太子参
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肺虚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
一般素有口干、烦躁、心悸、失眠、乏力、食少、手足心热等气阴两虚症状的病人均可使用,它既可与其他药物配伍,又能单味煎水温服,常用剂量为10~30克,可根据病情适量加减。那些久病、体弱之人脾胃被伤,出现饮食减少、乏力、自汗等症状时,可用其配伍山药、扁豆、谷芽等有健脾、消食作用的药物,或取太子参15克、莲子20克,加水上锅煮至莲肉烂熟为度,食莲肉,喝汤。
六、白术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水湿停滞的痰饮、水肿;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足肿等症。
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除湿治痹宜生用;健脾和胃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脾气不足,形瘦面黄,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者,可与人参、茯苓、炙甘草等配伍,以增健脾益气之功。痰饮内停,症见胸胁支满,头眩心悸,咳而短气者,可与桂枝、茯苓、甘草配伍,健脾温阳化饮。表虚自汗,症见汗出恶风,易于感冒,稍劳则汗出尤甚者,可单味煎服或研末服;也可与黄芪、防风配伍,以固表止汗。
气虚体质养生法
气虚体质
气虚是指身体内气机的推动、统摄、防御等功能减退,各脏腑的机能和免疫力低下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甚至疾病。
调养法则
培补元气,补气健脾。气虚体质的调养应当从调补后天之气和先天元气两方面入手。
后天之气包括起抵御作用的卫气、起推动呼吸作用的肺气、综合营养作用的脾胃之气、维持心脏正常搏动的心气;先天之气指储存于肾的肾气以及丹田部的元气。
通过补益脾气可以促进其他各部位后天之气的形成,滋肾培元则是调动体内元气发挥原始的推动作用。
精神调养
气虚体质的人多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五志过极均可导致气的紊乱和虚损,因此,气虚体质之人应保持一个好心情和平和的心态。
肺主一身之气,悲则气消,悲忧伤脯,所以气虚体质不宜过悲;恐则气下,过度恐惧会伤肾,导致肾气失国,严重的有大小便失禁、遗精等症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培养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不可过度劳神,避免过度紧张,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
起居调养
气虚体质的人容易乏力嗜睡。 “久卧伤气”,睡眠时间过长不利于脾胃之气运达全身,身体各部分得不到充分调养,倦怠乏力成为恶性循环。所以既应当保证睡眠的充足,也要控制睡眠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做到四季起居有常。
气虚者卫阳不足,抵抗力差,易感受外邢,疾病缠绵难宝.故要做好预防保健,注意保暖,不要汗出当风,免受外界风寒雾露等邪气的侵袭。
脾主四肢,所以要多活动四肢,以流通气血,促进脾胃运化,改善气虚体质。过劳则气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过度体力劳动、大汗、大渴,气随津脱,耗伤脾肺之气,或者房劳过度损伤肾气。
运动调养
运动有助于气血通达周身,使身体各部滋养充分,能量充足,更有助于气的生成。
气虚体质者的体能偏低,运动应当适度,并且循序渐乏,过度运动会出现疲劳、汗出,甚至喘咳、眩晕。慢跑、散步、太极拳、气功等缓和的运动比较适合气虚体质者,这些传统的运动方式可固肾气、壮筋骨,逐渐改善体质状态。
锻炼时要采取低强度、多次数的运动方式,掌握运动时间,每次不宜过长,做到“形劳而不倦”,注重四肢柔韧性的训练,如伸腰、压腿等,注意呼吸深度和呼吸的均匀平稳,忌
用猛力和做长久憋气的动作。
饮食调养
培补元气也可以靠饮食进行调养,元气调动起来,可以使整体的效率得到提高。气虚者多脾胃虚弱,所以凡是可以健脾益胃的食物都对补气有好处。
可以补气的食物有:粳米、糯米、面、大麦、小米、薏米、扁豆、白菜、藕、红薯、南瓜、黑木耳、蘑菇、苹果、桃、莲子、芡实、红枣、栗子、核桃、畜肉、禽肉、鲫鱼、牛奶、蛋、红糖等。烹饪的时候宜久炖,熟透后方能固护脾胃之气。
气虚体质的人不宜多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热等偏颇较大的食物,也不宜食用过于滋腻、难消化的食品,以免产生“虚不受补”现象。
推荐药膳
1 参苓粥
原料:人参、白茯苓各10克,粳米l00克,生姜、盐、葱丝、笋片、味精、鸡汤、料酒各适量。
制法: 将人参、白茯苓、生姜水煎,去渣取汁;将粳米下入药汁内煮作粥,放入葱丝、笋片、鸡汤、料酒,将熟时加入少许盐、味精调味,空腹食用即可。
功效 益气补肺。
2龙眼枣泥
原料:龙眼肉300克,蜂蜜、红枣各250克,谷芽、麦茅各50克,姜汁少量。
制法: 谷芽、麦芽洗净,烘干研成粉备用;龙眼肉、红枣洗净去核,放入锅内加水煮至六成熟,然后将姜汁和蜂蜜、谷芽、麦芽粉倒入,搅匀,小火略煮片刻,捣烂成泥即可。每日服用l5克。
功效:健脾益胃,补气培元。
3山药莲子炖肚
原料:山药600克,猪肚l/2个,莲子(去心)75克,香菇4朵,枸杞子、料酒、盐、胡椒粉、高汤各适量。
制法: 山药洗净,切块;猪肚洗净,用沸水焯一下;锅内倒入适量清水,放入猪肚、料酒、盐、胡椒粉,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40分钟,使其熟软,捞出后浸泡凉水再切条;香菇泡软、去蒂,对切两半,同山药块、莲子、枸杞子一起放入高汤内,连同猪肚条煮20分钟即可。
功效 补气健脾。
4参芪姜母鸭
原料:母鸭1只,党参、生黄芪各30克,白术、生姜、葱各l5克,红枣l0颗。
制法: 母鸭洗净,除去肥油,置于沸水中过水去油2分钟,捞起备用;黄芪、党参、白术洗净,装入纱布袋封口,红枣、姜、葱等洗净塞入鸭腹。
沙锅置于火上,加l000毫升水煮沸,加进纱包、母鸭,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炖2小时即可。
功效: 补气健肺。
易得疾病 : 气的不足常体现在懒言少语、疲乏神倦、肌肉松软、情绪不稳定、善惊易恐等。外貌可见面色萎黄或淡白、易出汗、舌淡胖嫩、舌边有齿痕、步态缓慢,会有头晕、健忘、自汗、乏力、便溏、腹胀、食欲减退、心悸、嗜睡、气短、胸闷、下肢水肿、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睡时流涎、目露白睛、出血不易止等症状特点。这都是由于气的不足致使全身各脏腑的机能减弱,达不到正常生理要求。
心气的虚损会导致早搏、脉律不齐、精神委靡、胸闷自汗,尤其是在劳累后加重症状表现,甚至易得心肌炎、冠心病以及一些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类疾病。
肺气虚会有哮喘、咳嗽无力、声低懒言、呼吸急促、痰涎清稀、肺叶痿弱不用、肺活量低下、自汗畏风、反复感冒等症状。
脾胃气虚则会引起多种消化类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泄泻,也可能有脏器脱垂、眼睑下垂、虚劳,或有出血不易止血、伤口不易愈合、紫癜等情况出现,病人可以出现有消瘦或者肥胖的体型。
肾气虚则会有小儿遗尿、男子遗精早泄、夜尿频多、余沥不尽、耳鸣失聪、下肢水肿、腰酸腿痛、妇女月经淋漓不尽,及孕妇胎动不安、滑胎、小产等疾病。
药物保健
可以补气的中药有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红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茯苓、薏米、饴糖、蜂蜜等。
以上药物均可作为佐料制成药膳,或搭配起来代茶饮用:神倦乏力可用西洋参或人参3克沸水冲泡当茶饮;反复感冒抵抗力弱者可用黄芪9克、防风6克、甘草3克沸水冲泡代茶饮用;经常心悸、心慌,善惊易恐者可用太子参6克,枣仁6克,甘草3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经常气短心慌、出汗劳累后加重者可用人参3克、五昧子3克、麦冬6克,每日沸水冲服,代茶饮用;喘促日久,动则等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者,可用蛤蚧粉和人参粉各3克,每日冲服,早晚各一次。
另外一些传统经典的方药对~些气虚类的疾病也有特殊功效。如补中益气丸具有升阳举陷的功效,可用于气虚所致的脏器脱垂、眼睑下垂等疾病;体倦乏力、食少便溏者可服用参苓白术丸或人参健脾丸,健脾益气;肾气虚损、腰酸腿痛、阳痿早泄、下肢水肿、小便清长者可用金匮肾气丸,补气利水;下肢水肿不明显者可用桂附地黄丸;喘促日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者,首选七味都气丸。
气虚体质之人,腠理不密,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因季节交替、早晚温差过大受风寒而致病,患病之后又不易痊愈以致反复受病,迁延不断。
四季养生
春季多风,风性开泄,气虚体质者应当做好“春捂”工作,不要暴减衣被,防止汗出当风。春季万物生发,容易感受病毒性感冒、风疹、麻疹等流行性疾病,因此尤其应当做好防护工作,防止感冒,及时注射疫苗,生病后要及时就医,防止加重难愈。
盛夏时节天气炎热,气虚则肌表不固,大汗大渴之下容易伤津耗气,严重时可以产生心慌、头晕、中暑,甚则脱水、休克的严重情形。因此,夏季应当避暑,防止阳光暴晒,出汗后应当及时补充水和盐分,以防虚脱。另外,不能过于贪凉,空调太凉反而易受风寒,饮食过量、过于生冷油腻也会损伤脾胃之气。
夏秋之交湿气较大,此时脾胃最易受邪,应注意饮食卫生,陈腐变质的食物不要食用,过夜或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应当加热后食用。这个时节尤其应当防止痢疾、肠炎的发生,久泻久痢均可损伤一身之气。夏秋之际应当开始户外运动,并坚持至入秋,为过冬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秋季干燥,容易伤肺气,气虚体质者应当注意保肺,多吃一些水果蔬菜,防止感冒;如果出现气短、燥咳、痰中带血的症状应当及时吃药,多喝水;坚持户外锻炼,适当出出汗.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独处,以免出现悲秋情绪;随着白天时间逐渐缩短,应提前入睡,避免熬夜。
冬季严寒,肌表腠理紧固,应注重闭藏,忌食辛辣发散的食物,提倡每日喝粥,以养护脾胃;当减少汗出及户外运动,防止感寒。气虚体质者多有困倦、疲乏、嗜睡情况出现.可适当延长睡眠时间,饭后应稍做家务,忌饭后即睡;慎房事,勿竭肾精,宜顾护闭藏。
经络养生
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可用来调补气血,循经按摩、敲打可以使气血得到疏通。其中,基本的补气穴位有足三里、气海、关元、肾俞、脾俞、肺俞,可以按揉、敲打,或者艾条灸,可用艾条灸神阙、气海激发元气。
根据不同的症状在除以上几个穴位基础上还可以增加一些应用效穴,如心悸加心俞、内关、神门;头晕、健忘加百会、四神聪;自汗加阴邰;便溏、腹胀、食欲减退加中脘;气短、胸闷加膻中;下肢水肿、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加中极、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