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坐忘”和“心斋”?庄子以此体道和入道,并与道合一

就否定性而言,人从否定世界经否定万物再到否定自己。这是一个由外到内步骤。就肯定性而言,它既是人的心灵的虚化,也是大道的来临。

如何消解知识而达到无知呢?庄子认为其根本的道路就是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坐忘可以直接地解释为静坐而心亡。人的心灵一般总是记得一些事情,如关于自己身体的存在,关于世界的各种观念,包括功名利碌,仁义道德等。但它们阻碍了人们去认识道本身。坐忘就是忘掉这一切。人们不仅要忘掉外在世界及其观念,而且要忘记自己。人不仅要忘掉身体,而且也要忘掉感觉和心灵自身。惟有如此,人才能虚心接纳道,并与道合一。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与坐忘一样,心斋也是通往无知的道路。斋戒的本意是不茹荤腥,不饮酒等。这些饮食本身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过量和长久的食用能激起人的欲望,败坏人的身体和性情。因此,对于一个修道的人或者是试图保持身心健康的人来说,持守斋戒虽然不是充分的,但却是必要的。

不过,庄子所说的不是饮食的斋戒,而是心灵的斋戒。所谓心斋就是让心灵不受外在事物的污染,而保持自身的纯净。在这样的意义上,心斋在根本上否定性的。“汝齐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 心斋是去掉心灵的污秽,如同对于有害事物的疏通、洗涤和消灭一样。

但心斋除了否定性的一面之外,还有肯定性的一面。事实上,否定性和肯定性是同时发生的。所谓的否定性是清除心灵的遮蔽,所谓的肯定性就是显现心灵的本性,并敞开和接受道。“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庄子所说的听不仅只是一般的听觉,而且也是倾听和接纳。耳听是外在的,心听是内在的。气听无内外,是虚无的。庄子要求人要专注于自身的心志,既不要让耳朵感觉外在事物,也不要让心灵接触外在事物,而是要听之以气。正是当人的心灵如同气一般是虚无的时候,人才能倾听道。这在于道自身是虚无的,它只在虚无中来临和显现。

由此可见,心斋产生了一颗空灵的心。通过去掉心灵的遮蔽,它一方面让心灵回到了心灵自身,另一方面也让道去掉了障碍而在心灵中显现自身。“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人通过端正形体而让天然出现,通过专一心志而让精神在场,由此也是让道德来临。其中的端正就是去掉不正,专一就是清除杂念。这正是心斋否定和肯定的两面。

一个斋戒的心不仅是虚的,而且也是静的。对于人的心灵由动到静的转变这一现象,庄子将它比喻成从流水到静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流水波涛汹涌,无法呈现万物;唯有止水平静,方能映照万物。其实,心灵如水。不是躁动,而是宁静的心灵才是心灵的真正本性。一个躁动不安的心始终在追逐外在事物,并为其所困。只有宁静的心灵才能回到自身并安居于自身,并能如实观照万物。

宁静是人的心灵的本性。“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 心灵的宁静就不是为了他物,而是为了自身。但真正的宁静并非是心灵无干扰的原初状态,而是心灵能不为外物所动而固守自身。这种宁静是心灵最伟大的力量,它能使自身宁静。心灵真正的宁静是心灵使之宁静。

庄子将人宁静的心灵自身形象地比喻为明镜。“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者备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宁静的水能成为一面镜子,映照万物。而宁静的心灵也能成为一面镜子,知晓世界。这在于宁静不仅是人的心灵的本性,而且也是天地之道的本性。只有当人们将自身的心灵变成一面镜子的时候,他才能通达万物。

一方面,宁静的万物之道在人宁静的心灵里呈现自身;另一方面,人的心灵不受万物的干扰,而保持为自身。“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人的心灵和万物之间镜子般的反映关系既不是被动的,也不是主动的,而是一种超出了主被动模式的自由的关系。

虽然坐忘和心斋可以在瞬间实现,但庄子认为它们需要在长期的时间中才能完成自身。这是一个包括了若干环节的体道的过程。“吾犹告而守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体道的过程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步骤。第一,外天下。将世界置之度外。第二、外物。将周遭的事物置之度外。第三,外生,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第四、朝彻。一旦豁然开朗而彻悟。第五,见独。洞见那独一的存在。第六,无古今。消除了古今区分的时间。第七,入于不死不生。人达到了道自身。道超出了有生有灭的相对性,而呈现了无生无灭的绝对性。

这是庄子所描述的人经验道的过程。它基本上可以分为前后相续的两个方面:否定性和肯定性。就否定性而言,人从否定世界经否定万物再到否定自己。这是一个由外到内步骤。就肯定性而言,它既是人的心灵的虚化,也是大道的来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