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保持觉知

觉知力与专注力是相辅相成的。当我们的身心越凝聚,那么我们的专注和觉知力就越强,反过来当我们的身心涣散,那么我们就无法专注,觉知力自然无从提起。

我们在修行的起步阶段,需要刻意地保持觉知,我们需要提醒自己,随时随地觉知身口意的任何一个方面。在一开始练习觉知的时候,我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初期我们的心念如脱缰的野马般狂乱,如果有人提醒我们在某些时候保持觉知,比如我们愤怒的时候或者我们悲伤的时候等等,我们还会心生抗拒,非常的不耐烦。此时即使我们勉强保持着觉知,我们还是有很多的散乱、愚昧,甚至愤怒等。但随着我们修行的深入,我们不断地保持着觉知,我们借由道统传承的加持力和师父的心传,会从有为修行逐渐进入无为修行。所谓的无为修行,即修而无修,无修而修。是生命自己觉醒自己,是生命借由具体化的我们,再次觉醒自己,净化自己。也就是我们与道统与师父与生命深入相应后,生命本身启动净化程序,净化我们身心内外的一切。我们需要做什么吗?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做,把一切彻底地交出去即可。当我们的无为修行到了后期的时候,我们的内在充满着幸福感、安全感、圆满感、自由感等。此时我们的觉知力大大提升,我们并没有刻意地去保持觉知,但是对个人身心乃至周遭事物的觉知能力大大提升,越来越能够不觉而觉。如此保持下去,达到彻底的不觉而觉时,我们就能深切体会到圣人孔子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觉而觉发生的前提,是我们对生命的终极真相已经有了深入的洞察或者体证。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即是佛性,佛性即是我们,我们是行走的般若,我们具有生命全部的内涵。

(0)

相关推荐

  • 生命多舛与精彩

    生命多舛与精彩 在粗茶淡饭的日子里, 抽点时间静下身心, 感受大好光阴, 赋予我们的厚重与唯美. 放开皱缩的身心, 舒展自如的人生, 一路的歌唱, 一路的跋涉. 春来了看花开, 秋去了就扫叶, 在诗意 ...

  • 在家的出家生活

    不抽烟不喝酒,更不打牌不看电视,不在微信群里闲聊,晚上九点睡觉,早晨五点起床,上午十一点以后会小睡一刻钟,整个一天都精力充沛,炯炯有神.酒席能躲就一定躲,婚丧嫁娶可以随份子但是不去吃饭,总的原则是能不 ...

  • 如何让内心变得强大:学会尊重自己的内心,不要做一个太随和的人

    为你的人生与成长加持能量 ‍ 文/唐若 唐若心学原创作品,违者必究的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见到有些人很容易内耗,内耗的人,在生活中习惯性否定自己,他们生活在诚惶诚恐中,很多时候,因为内耗,把大量的时间 ...

  • 回到觉知上来

    菩提由来无一物,只在当下一念间.--<六祖坛经> 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中, 感到不安.心慌甚至恐惧. 其实, 并没有你恐惧的事发生, 只是一刹那间,你想到了什么. 念头之快让你无法察觉到它. ...

  • 如果你有觉知,与你相遇的每个人都是你的启示

    每个到你面前的人都是一面镜子,你在看到镜子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镜中的你自己. 与你相遇的每个人都是你的启示. 能量是守恒的,在精神领域也是守恒的 每一个相遇的人都是你的启示.你给予他们,同时你也被给予. ...

  • 匮乏感的消失 不是因为有了更多 而是进入了觉知

    图文/喜悦 一直会有很深的匮乏感,比如每次消费的时候,都会算计来去.有时候,即便是没有算计,也买到了自己如意的东西.但这个内在的匮乏感依然没有消失,总会在一定的时间冒出来. 匮乏感,没有因为外在条件的 ...

  • 觉知,永恒的陪伴

    觉知,永恒的陪伴 当我们忽然间身体不适,出现眩晕.恶心.难过或疼痛时,这时,要立刻跟这些难受的觉知在一起.不要一下进入思维,别被意识和苦思乱想带走. 如果你不立刻与觉知在一起,而是担心身体出现了病变, ...

  • 反PUA心理学:觉知你的美——从打压和排挤中发现你的光芒

    反PUA心理学:觉知你的美——从打压和排挤中发现你的光芒

  • 喝水,训练觉知

    喝水,训练觉知

  • 行禅与觉知的训练

    觉知的训练 觉知的训练

  • 对觉知的觉知(连载11)——觉知的海洋

    第7章(续) 荣光的余云 当李尔王和约翰·史密斯各自说"我"的时候,他们指的是同一个最根本的"我",尽管对于李尔王来说,这个"我"被染色,从 ...

  • 觉悟的启蒙者:疼痛与觉知

    觉悟的启蒙者:疼痛与觉知 身体的每一个觉受都是我们觉悟本性的启蒙老师. 每一个来到我们心上的声音.景色.感知.触受,都是把我们从头脑中叫出,喊我们回到当下的使者. 身体的每一个疼痛都是一声呼唤,它呼唤 ...

  • 唯有提高觉知觉察洞察洞见力

    面对大量已知未知的信息知识,只是依靠我们普通凡人的记忆,理解,逻辑推理判断...是无法达到控制走向结果滴! 目前看来唯有提高觉知觉察洞察洞见力,在这点上东方传统佛道儒的智慧早就指明了方向,寂然不动感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