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贵港、北流作家走进“荷美覃塘”文艺创作采风活动

采风团在“荷美覃塘”合影。

一路美景,十里荷香。7月8日,由贵港市作家协会、北流市作家协会和覃塘区文联组织的联合采风团一行40余人,前往覃塘区开展文艺创作采风活动。

贵港、北流两地作家依次参观了“荷美覃塘”乡村旅游区、蒙公乡民族初级中学那文化博物馆,观看了东龙镇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演,并前往覃塘名星茶场实地了解制茶工艺,领略历史悠久的传统茶文化。

采风活动中,作家们陶醉于“荷美覃塘”的秀丽风光,深感覃塘区历史文化之丰富多彩、风土人情之淳朴敦厚,并惊叹于覃塘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之大,纷纷表示要用手中的笔,为“荷美覃塘”描绘出绚烂多姿的画卷。(本文摄影/梁勇)

覃塘区文联主席韦寿比(左一)介绍“荷美覃塘”乡村旅游区概况。广西贵港市“荷美覃塘”莲藕产业(核心)示范区简称“荷美覃塘”,是以具有一千多年种植历史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覃塘莲藕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该示范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地理条件便利、农业生态资源丰富,处于大型水库平龙水库灌区,龙凤江在此蜿蜒而过,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山清水秀、民风淳朴。

覃塘区作家协会主席王锲扬(前排左二)介绍“荷美覃塘”荷花种植情况。“荷美覃塘”核心区位于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覃塘镇姚山村、龙凤村,规划建设面积3428亩,其中连片种植荷花2000多亩。

覃塘莲藕,闻名遐迩。

“荷美覃塘”,十里荷香。

人在栈道走,莲叶何田田。左一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生李育珍。

贵港市作家协会主席徐强(右三)与北流市作家协会采风团成员合影。左起:陈振波、马路(李中华)、龙腿(龙海锋)、颜鸿、何里利、吉小吉、徐强、谢夷珊、廖骥。

人在荷中,其白如莲。图为贵港作家周煜凤。

莲蓬在手,清香沁鼻。图为覃塘作家谢珊梅。

覃塘“五美”。左起:黄金色、谢珊梅、黄惠容、颜静军、唐梅芳。

贵港作家邓卉(女)、黄有光在陆绩码头。陆绩(公元188年-公元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今苏州)人,汉末庐江太守陆康之子。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孙权征其为奏曹掾,常以直道见惮。后出为郁林(郡治在今贵港)太守,加偏将军。在军中不废著作,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参观荷花科普馆。位于“荷美覃塘”的荷花科普馆是广西首个以荷花为主题的科普馆。该馆面积约200平方米,由荷花科普厅、3D体验厅、多媒体演播厅、荷美覃塘展示厅、荷花文化厅、荷城荷文化厅六大厅组成,共收集和展示荷花及莲藕标本67份,荷化石仿真标本4份,荷特色食谱4份,荷花相关产品6份,通过荷花标本、全息成像、电子书等形式和技术手段,展示了荷花的品种分类、历史渊源以及贵港荷文化等内容。

荷花科普,引人入胜。

藕花深处,别有胜景。

古香古色的农家小屋。对联“醉卧荷风杨柳岸,醒来细雨画楼中”为覃塘区作家协会主席王锲扬所撰。

在幽静的小院品一杯荷叶茶。左起为贵港作家黄伟宁、黄有光、杨旭乐。

参观由覃塘区文联主办的“荷美覃塘”摄影展。

拜谒报恩寺。报恩寺位于“荷美覃塘”莲藕种植基地,覃塘镇姚山村群山屯双鸡山脚下,荷田围绕,莲花盛开。据光绪《贵县志》记载:“报恩寺在城东,宋创建,明永乐间重修,今毁。”图为当代重建的报恩寺。

双鸡山上探“天书”。左起:李育珍、莫健英。据光绪《贵县志》记载:“钟馗岩,一名钟馗山,在郭西里,县西六十里,石门轩豁,清流环其下,洞中有石像状似钟馗,故名。山旁有群山村。”群山村即今覃塘镇姚山村群山屯,因有一大一小的“公鸡石”在钟馗山前,故被称为“双鸡山”。

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记载的水磨坊,是群山屯村民利用龙凤江水资源的水力机械。

参观蒙公乡民族初级中学那文化博物馆。

那文化博物馆分为三个区域:壮族生活用具区、壮族农耕用具区和壮族民间文化区。里边整齐摆放着壮族古老的农耕及民间文化实物,如龙骨水车、土织布机、土纺纱机、水斗、地契、石磨、踏碓、衣饰、各类书籍等。

贵港作家宋显仁在那文化博物馆拍照。

“那”是壮语的音译,意指稻田,“那文化”即壮族地区的农耕文化。图为壮族人民的生活用具。

不吃东龙酸粉,不算到过东龙。东龙酸粉属“腌粉”类,所采用的米粉扁而宽,外观如“河粉”。东龙酸粉的制作方法十分讲究,主料主要用米粉、牛肉巴、油炸花生、酸黄瓜、酸豆角、油炸脆、叉烧、香菜等,佐料主要有米醋、秘制调料等。酸粉的制作工序也颇为复杂,需经过磨粉、挤压、过滤、冷却等几道工序,牛肉巴则经过红烧以后进行油炸,使其色泽金黄、喷香可口。东龙酸粉有两大特点,一是米粉源自纯手工制作,二是调料独特,每家师傅均有其独传工艺。

东龙特色文化表演节目——双龙戏珠舞。

观看东龙传统民间艺术瑰宝——掌杆木偶戏。该戏种以掌中木偶饰演人物,以说唱讲故事,木偶动作涵化戏曲身段,表演与语言艺术相生相融,兼具技术性、文学性、音乐性和趣味性。

东龙镇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东龙彩灯。彩灯俗称花灯。相传,明清之际,潘氏家族从广东花县迁至山东石龙同益(今覃塘区东龙镇北街),太公潘育龙靠剪纸、雕刻、画花叶画等赚钱养家。由此,花灯一直在潘氏家族中世代传承。其当代传人潘铁明、潘庆权父子的作品《七彩花灯》《斗牛彩灯》分别获第七届中华民族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灯彩奖)银奖和优秀奖,成为广西惟一获此殊荣的个人,也是覃塘区民间艺术作品首次跻身国家级评比活动先进行列。

东龙镇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壮族师公戏、贵港师公戏。

师公戏源于傩祭古俗,乡人俗你“唱师”“跳师”。师公是当地民间祭礼的主持者,在祭祀活动进行时,以演唱或舞蹈伴之,借此娱神和娱人,深受群众喜爱。师公戏早期的演出均要佩戴面具,一般为木质浮雕,以神的形象为人间驱鬼逐疫。

采风活动终点站——覃塘名星茶场。茶场位于平天山六班水库,山岚如黛,湖水墨绿,茶香怡人,俨然世外桃源。

详细了解制茶工艺。

我是翩翩采茶郎。图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流市作家协会主席吉小吉在名星茶场茶山采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