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邺话——半月谈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之间,古城邺话已经运营半月有余了,周末闲来无事,笔者便索性打开电脑,打算写写自己的一些杂想,同时也想借这篇文章,对公众号这半个月的运行情况进行一个不算系统的总结。由于内容较为宽泛,姑且采用流水账的形式吧:
在《创刊号》发表之前,我与运营组组长风屿交谈时问:“你觉得第一篇文章下去,咱们能达到200个粉丝吗?”风屿冷静地说:“能突破一百个就很好了。”结果有些打脸,但此“打脸”是褒义词,第一篇文章发表之后,我们就拥有了591位粉丝。这样的开场无疑是惊艳的,当然,笔者也很清楚,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亲朋好友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平台logo设计者晨哥的鼎力相助,离不开运营组风屿、格桑、语然惊语的后台支撑,如果非要加上自己的话,那么也离不开“古城甲”这个笔名这几年间在安阳网络圈积累的一丁点儿名气吧。
图:格桑
笔者明白,初期的粉丝大多是我和团队成员的亲朋好友,这就很容易出现粉丝拓展后劲儿不足的情况,如一篇文章由十个完全不认识的粉丝转发,那么效果就会比自己的大爷大娘叔叔阿姨等亲戚转发强很多,因为后者圈子的重叠人数太多了,很容易出现闭环。自前两天的惊艳二连击之后,在后来的十多天内,我们的粉丝才增加了近300个。略显平静,但并没有陷入瓶颈,人情之后,还得靠实力。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创作原创爆款文章,来掀起新的圈粉高潮。
在笔者创作过程中,不断有热心的网友向我指出了一些文字上错误。如:《候鸟,留鸟》文末“兄弟我必鼎力相助”,这个“鼎力相助”啊,是请别人来帮自己忙时的客气话,用在自己身上,着实不妥,有种臭嘚瑟的感觉;还有在《安阳发展向哪儿看之向北看》里,柏庄打成了“北庄”,校稿的时候也没有发现,不过这也从侧面体现出笔者的安阳话有多么标准(柏庄在安阳话中读:bei zhuan er )。除此之外,也有网友建议笔者要更加注重通过数据去支撑自己的论点、在文章内容过渡方面要更加自然连贯、对标题的设定要更加用心……这些建议都是很客观且很具有价值的,笔者也保证会继续努力,在今后为大家带来更加专业、更加新颖、更具活力、更具可读性的文章。
图:格桑
从最初一日七篇的豪言壮语,到现在一周两到三篇的推送频率,着实有些尴尬。但作为一个崭新的公众号平台,创作团队目前就古城甲一个,运营组三人在玩斗地主之余还得偶尔创作一篇文章补贴“家用”。所以我们在保质量和提效率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兼顾的情况下,还是先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吧,但我们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古城邺话能够在不断提升效率的同时招募到更多别具一格的写手。
(五)分门别类的细化
在公众号页面设立子菜单,其实这一想法笔者老早就有。但无奈文章太少,不值当,所以这一想法暂时也没有成型。别点击进去就一篇文章,或者一篇文章都没有。“一个领导一个兵或者一个领导没有兵”的情况我们是坚决抵制的(路人甲:话说创作团队就你一人咋解释?古城甲:你走开)。那么到时候子菜单要如何去设置呢?笔者的初步构想是借鉴“频道”形式,如城建栏目、民生栏目、美食栏目等,分门别类对推送文章进行细化。做事儿,就要有自己的体系,程咬金的三板斧也不是胡抡的。所以,我们也会尽快完成对公众号子菜单的设置,敬请期待吧!
图:格桑
(六)无法评论的说明
文章平均浏览近千人,点赞平均50个,按理说每篇文章怎么也得有十几条评论吧?这点笔者需要给大家说明一下,公众号在刚开始运营的时候,评论和打赏功能是关闭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才会被管理端打开。这个时间一般是一到两个月,当然,咱们平台原创精品较多,希望能够尽快打开吧,笔者也等不及和网友们进行交流了。不过目前公众号是支持留言功能的,各位朋友们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有什么热点问题想让笔者写,可以在公众号直接给笔者发文字(就跟平常聊天一样),我是可以看见的,也会尽可能及时回复。
姑且就说这么多吧,《古城邺话半月谈》呢,是笔者临时想出来的标题,以后不一定会继续用,但这种每隔一段时间向广大粉丝做汇报的形式,笔者会继续坚持的。最后,也希望大家能够持续支持“古城邺话”,古城出品,力争件件是精品!
编辑:格桑
校对:格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