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若拙|从不写“漂亮”字的白砥老师,带你读懂“颠张醉素”的狂草之风|草书|书法|楷书
白砥
白砥,1965年生于浙江绍兴,本名赵爱民;
1984年毕业于北京国际政治学院法语专业;
1987年被浙江美术学院录取,成为沙孟海等导师的硕士研究生;
1996年成为章祖安先生的博士生,是中国第一代书法博士;
1999年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第一代书法博士,白砥有今天的成就,全靠对书法的热爱和勤奋。
他对书法的理解,并不停留在“把字写好看”这点上。
白砥认为一个只立足于“写得好”的书家一般不太可能锐意创新,只有超越时代的艺术家,才会有不断进取的执着追求。
他认为,书法并不是仅此而已,它承载的是中国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体悟和理解,是一门载“道”的艺术。
白砥作品
白砥对书法和现代的关系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说,古人和今人都言书法创新,但书法的本质不会变。书法的“传统”和“现代”,决不是矛盾对立的。
他认为,楷书有楷书的基础,行草有行草的基础,篆隶也有篆隶的基础。每一门艺术都有一个基础的问题,书法也不例外。但是能写好楷书,未必能写好行草。笼统的讲,对用笔、结字、章法等技法的训练与认识,可谓是一个基本的基础。
白砥作品
狂草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他是唐代中期由张旭首创,后来的怀素也从中得到启发。
狂草相当于音乐里的摇滚,它跌宕的感觉,笔触的强烈程度,线条的流贯程度,都是在书法艺术中前所未有的。
我们通常把狂草理解为一发不可收拾的,实际上狂草里有很多的法度。
宋代的欧阳修说:“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可见真正的狂草,如果没有很深厚的基础,便很难去做这方面的挥洒。
“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会写草书不容易,写好狂草更是难上加难。因而古有“草圣”,而无“楷圣、隶圣”。
与其他字体相比,能写好草书的画家很少,大草究竟难在哪里?白砥先生认为,大草、狂草速度要快。速度快了以后,容易抛弃规则,线条的质感容易变得粗糙、简单、轻薄,所以很多人不敢写。
白砥作品
白砥老师是著名书法家,诸体皆能,对草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写好狂草的要素有两点,一是要快速,二是要有草法。中国的草书不是潦草,而是有规则。要写狂草,必须先解决草法的问题。首先要有基本的基础,对线条质感有把握,懂得草法,然后在速度上加快。
同时也讲述了狂草调锋的重要性,书法贵在用笔。许多古人的作品不仅仅是提按的变化,更有用到绞转这一微妙的变化,写狂草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就只有狂,但写不出精彩的线质,这样的作品肯定是失败的。
白砥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