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洛阳桥和龙江桥,最长安平桥
从福州到泉州,一路上看了三个石桥和一个水利工程,都是宋代石材类大型建筑,代表了宋代石材类公共交通工程的巅峰。从文保等级来看,安平桥是大国一,因为其惊人的长度(2255米)而地位最高,洛阳桥是国三,其江湖声望超过了安平桥,成为福建石桥的实际掌门人,而龙江桥勉强进入国七,这次行程中只是顺路参观,没想到龙江桥才是青铜中的王者,表面上各种数据都不占优,百度介绍上有一句话“是省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宋代石梁桥”,我开始并没有重视这种描述,当我参观完三座石桥,查阅一些资料之后,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龙江桥所保存的历史遗迹最古,这是在福建省内上百座宋代石桥中的王者。相比较而言,洛阳桥虽然更加雄伟壮丽,但是洛阳桥经过几次大修而灭失了更早的痕迹,比如明代加高桥面,民国时期因为改为公路用钢筋混凝土加固桥面,现在桥面以上以新为主,而安平桥也是类似的维修情况在近代不断更新,成为一座宋代新桥。
从游客的观赏角度看,泉州洛阳桥无疑是排在第一位的,建造的时间最早,建造发起人最牛,整个桥梁的观赏性最高,现在虽然退休了,不再承担交通职责,成为著名的景点,但依然站在海水中,桥上的牌子写着“严禁偷渡”的警示,桥头两侧的古镇没有完全拆迁,古街的居民很多,但永远无法再现交通要道的繁荣景象。而安平桥是最悠闲的,已经成为内陆的街区公园,与周围的水系融为一体,看不到一点往日的风采,只有石塔和是将军提醒着游客,我是福建最长的石桥,可惜未能从高高的砖塔俯瞰安平桥的全景,这座塔也是佛教占领最佳交通要道的见证,最有钱而热衷于投资公益事业的后台出资人依然是佛教僧团。龙江桥地位最惨,不仅要经受海水的侵蚀,还要承担部分交通义务(机动车辆禁止通行),其桥墩比较高(6米),桥面结构不同于洛阳桥和安平桥,小石板横铺,值得古迹爱好者参观。
关于福建的石桥有两点看法,第一是大跨度石梁的结构,这种石桥的结构是大跨度平梁式结构,最重要的构件是10-12米的石梁,从开采到运输和安装必须有成熟的技术,这种石桥的数量很大,仅仅泉州地区的古桥有五百多座,保留下来宋代的古桥就有一百多座,其行业规模可见一斑。而同时期的北方石桥都是石拱桥,比如北京的卢沟桥,专家说南方采用石梁桥而弃用拱桥是因为沿海地区水系涨落潮变化和沉降地基的特点,平梁式适合这种变化。我理解是石桥的“刚性”和“柔性”的特性,石拱桥属于“刚性”需求的桥梁,不仅是地基要求高,桥体直线不能扭曲,而平梁式桥结构简单,属于“柔性”连接,两公里的长度上可以任意扭曲,每个桥墩都可以作为节点转向,维修替代简便,成为福建地区的首选结构。
第二是石桥的附属石材建筑小品,石塔、石将军,石塔是佛教石塔,有经文和佛造像,形状各异,拼装式小石塔,而石将军是石桥的护卫象征,这是除了墓地石像生之外很少见的圆雕石像,有的可能是从墓地石雕市场挑的武士像,有的是为石桥专门设计的武士像,与桥栏柱整体雕塑,非常罕见。石塔这种搭配成了福建石桥的特征之一,平安桥、洛阳桥和龙江桥都有这种特征。这种现象反映当时佛教僧团的势力范围之大,首先历史资料证明佛教势力直接参与泉州的桥梁建设,不仅是简单地提供资金,而是全方位参与桥梁建设过程,更多地提供技术支持。深度怀疑佛教有自己的石料建筑研究专业团队,这也是福建地域的石塔、石桥普及的原因之一。另外就是佛教僧团抓住了最好的宣传平台,就是在交通要道矗立自己的标识,石桥桥头立石塔的形式比寺院更有宣传效果,“建此般若桥,达彼菩提岸”,修桥铺路,胜造七级浮屠,过桥读经,渡天下能度之人,这是佛教实用的善念。
下面记录百度介绍的三座石桥的数据,可以横向对比,三座桥都来回走了一遍,其中安平桥有五公里,碰巧在桥头找到正规的停车场,可以安心在石桥上漫步,这是自驾参观石桥的优势,也是劣势,必须找准在哪边桥头停车,我们在洛阳桥就错了,又绕到另一个桥头,往返是必须的。
1、洛阳桥,第三批国保,中国现存第一座跨海的平梁式石桥。建于1053-1059年(北宋),长731米,宽4.50米。桥墩45座,所用石桥板最大的长11米,宽0.98米,厚0.80米。每条桥板重约数吨至十多吨。洛阳桥首创“筏型基础”、“养蛎固基”、 “浮运架梁”等先进的建桥技术。桥上有4尊石将军和6座石塔,有众多的石碑、岩石上摩崖石刻。日落时来参观,照片发暗,有夕阳的印迹,陶醉在其中。
2、安平桥,第一批国保,曾用名五里桥、是世界上中古时期保存下来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始建于南宋1138-1152年,安平桥全长2070米(2255米),桥面宽3至3.8米,共361墩。桥面石板长5至11米,宽0.6至1米,厚0.5至1米,重4至5吨,最大则重25吨。桥上有亭子5座,历代修桥碑记16方,2对四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有4座对称的方形石塔,1座圆石塔,桥的入口处建1座八边五级阁楼式砖塔,高22米。有资料显示,安平桥不是宋代最长的桥,泉州玉澜桥超过其长度,而苏埭桥的长度是安平桥的三倍,可惜都灭失了。
3、龙安桥,第七批国保,建于1113-1124年),桥长476米,宽4.50米,共42跨,现存40跨39墩,跨径9至13米不等,桥墩宽3.30-1.20米,六条大石板平铺为梁,架设在墩顶帽石上,两旁为石栏杆,石梁宽61-75厘米、厚60-90厘米,每条石梁约重15吨,在石梁之上再横铺石桥板。这在古代石桥中并不多见。桥头有石塔2座,比较规范的六角七级石塔,七级浮图的样式。我发现了桥上石梁和栏板柱都是刻字,可惜模糊不清,发一张捞虾蟹人的照片。
另外记录一下木兰陂,第三批国保,大型水利工程,其主要坝体结构与石桥类似,通过矗立在水中密密麻麻的石墩,在石墩一侧加装木板形成水坝,调节石板层可以改变水坝的高度,充满的古人的智慧。始于1064-1083年,陂身长110米,高7.25米,陂墩39个,陂门38个,冲沙闸一个,南北护陂堤、南北进水闸门各一个,大小沟、渠道113米,沿渠配套工程一百多座,可灌农田25万亩。是一座引蓄、灌、排、综合利用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有撒网人照片。
安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