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祸福久不择,更论甘苦争蚩妍”——苏东坡的茶味人生
“死生祸福久不择,更论甘苦争蚩妍”——苏东坡的茶味人生
原创遥山书雁2021-01-10 19:46:18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
作为一位文人,苏东坡的一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懂茶爱茶,深得其中三昧,以茶会友,思茶入梦,并以茶入诗,创作了大量与茶有关的诗词文章,茶在他的生活情趣、人生态度和文学创作中都产生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从苏东坡的众多茶诗中,可以看到他在品茗中对人生百事常表现出一种乐观豁达的处世情怀,他也常常寄茶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以茶呼应自己的人生。今天我们就来品读他的几首著名的饮茶诗词!
品茗咏泉,乐在生活
《焦千之求惠山泉诗》
苏轼
兹山定空中,乳水满其腹。
遇隙则发见,臭味实一族。
浅深各有值,方圆随所蓄。
或为云汹涌,或作线断续。
或鸣空洞中,杂佩间琴筑。
或流苍石缝,宛转龙鸾蹙。
瓶罂走四海,真伪半相渎。
贵人高宴罢,醉眼乱红绿。
赤泥开方印,紫饼截圆玉。
倾瓯共叹赏,窃语笑僮仆。
岂如泉上僧,盥洒自挹掬。
故人怜我病,蒻笼寄新馥。
欠伸北窗下,昼睡美方熟。
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
此诗乃神宗熙宁五年(1072)七月,东坡任杭州通判时作。焦千之,字伯强,丹徒人,当时任职江苏无锡。惠山寺则在无锡县东七里,陆羽曾将惠山泉水列为天下第二泉。诗一开始便在歌咏惠山寺石泉水。诗人想象空大的惠山里,必然是“乳水满其腹”,所以泉水源源不绝,“或为云汹涌,或作线断续。或鸣空洞中,杂佩间琴筑。或流苍石缝,宛转龙鸾蹙”,以排比句式形容泉水水质的美妙。
东坡深知好茶需要好水煎,因“精品厌凡泉”,他讲究择水,名茶配名水,方能相得益彰,所以写诗向在无锡的好友焦千之,索惠一斛山泉水:“故人怜我病,蒻笼寄新馥。欠伸北窗下,昼睡美方熟。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可知茶已是东坡生活上不可或缺的饮品。
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
【作者】苏轼
柳絮飞时笋箨斑,风流二老对开关。
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
竹簟水风眠昼永,玉堂制草落人间。
应容缓急烦闾里,桑柘聊同十亩闲。
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受命迁移汝州团练副使。六月底抵金陵,拜访王安石;年底到达泗州,上表乞求常州居住。元丰八年五月,东坡至常州贬所,并在宜兴买了田庄,“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阳羡姑苏已买田,相逢谁信是前缘”。他到宜兴心情愉悦,《楚颂帖》云及:“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毘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云》诗应写于此段时间。“毘陵”、“阳羡”皆指美丽富饶的宜兴,乃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雪芽”是宜兴茶中的佳茗,据《宣和北苑贡茶录》载:“凡茶芽数品,最上曰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劲直纤锐,故号芽茶,……芽茶,早春极少”,诗人十分讲究饮茶,“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佳茗亦须以惠山山水乳泉烹煮,才能更衬其澄澈色泽与清雅甘甜气味。
此外,宜兴也是中国紫砂壶的产地 ,紫砂茶具始于宋代,成于明朝。好茶好水也要配上好茶具,而名壶本身的实用、艺术与文化之价值,也因时代不断地演进发展而统一。从熙宁七年首次在宜兴买田,到今天终归阳羡,这正是东坡一直以来所向往的,《楚颂帖》中表达归隐阳羡的梦想,更以屈原为典范,“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追求自我精神生命的价值。最后诗人想到曾与友人有约,于是“应容缓急烦闾里,桑柘聊同十亩闲”。
以茶赠友,相知相惜
茶叶质地轻薄,富有香气,十分适合当伴手礼。我国古代交通不便,或因山、海阻隔,亲朋好友无法相聚啜饮香茗,于是千里寄茶,以表思念;若再附诗于旁,则让收到佳茗者,心中产生难以言喻的悸动,是兴奋,是雅兴,更是相知相惜的情谊。
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
【作者】苏轼
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蒍于。
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橅。
朅従冰叟来游宦,肯伴?翟仙亦号儒。
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
不嫌雾谷霾松柏,终恐虹梁荷栋桴。
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
感君生日遥称寿,祝我余年老不枯。
未办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
神宗元丰六年(1083)十二月十九日,苏轼在黄州过四十八岁生日时,收到王郎祝福的诗作,满心欢喜。王郎乃苏辙的女婿王子立,苏轼相当欣赏他。诗首二句则是称赞王子立不随波逐流,德行高洁如唐代的元德秀,东坡自己亦表达和王郎志同道合。除了人品,东坡也赞许子立诗文“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诗末四句呼应诗题,感谢王郎的送暖祝寿,虽黄州生活穷困,但仍回赠产自南剑州(福建省南平),如云腴美的建溪茶饼二十一片。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曾以茶寄赠苏轼,苏轼以《黄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一诗表达他的喜悦:
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
【作者】苏轼
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汤雪生玑珠。
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
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
黄庭坚亦善品茶,双井茶在他的题咏之下声名日着。元佑二年(1087),山谷于京师任职,家人寄双井茶给山谷。山谷立刻想到苏轼,寄一些“云腴”(双井茶)请苏轼品尝,亦随茶附上《双井茶送子瞻诗》,苏轼明白山谷的用心。收到双井茶的苏轼,对茶事亲力亲为,自己磨茶,“自看雪汤生玑珠”,无法放心托付僮仆烹茶事,此举看出苏轼对山谷所赠名茶的珍惜。
再看《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
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
【作者】苏轼
妙供来香积,珍烹具大官。
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
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
聊将试道眼,莫作两般看。
元佑四年(1089),苏轼二度出知浙江杭州,并至杭州北山宝严院拜访好友怡然(即清顺禅师)。怡然以佛门上品茶垂云茶招待苏轼。据《梦梁录》卷十八・货之品载:“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又宝严院垂云亭亦产”,垂云茶与宝云茶属同类产品,形状如“雀舌”。
苏轼则回赠怡然“龙团茶”,龙团茶极为贵重。欧阳修《归田录》提到,皇帝赏赐众官员龙团茶,“每因南郊致斋,中书、枢密院各赐一饼,四人分之”,因太珍贵,宫人得到龙团茶都舍不得喝,则在上面覆金花收藏之。诗末二句苏轼乃想考考怡然的眼力,让好友比较两种茶的不同滋味。
爱茶种茶,斗茶嗜茶
苏东坡不只诗文有过人之思想内涵,其观书范围之广之深,并及水利、农业等各项知识,且身体力行。诗人好园艺,喜栽种花木,闲居时亦种菜,种茶树,古今难有人能超越。对于茶树栽种,东坡的诗作如下。首先介绍《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作者】苏轼
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近世。
初缘厌粱肉,假此雪昏滞。
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
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蓺。
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
庶将通有无,农末不相戾。
春来冻地裂,紫笋森已锐。
牛羊烦诃叱,筐筥未敢睨。
江南老道人,齿发日夜逝。
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
元丰五年(1082),东坡谪居黄州。在这段期间,苏轼本寓居临皐亭,忽又迁居定惠院,经济艰困,“全家占江驿,绝境天为破”、“饥贫相乘除”、“澹然无忧乐”,黄州生活可谓“穷到骨”。在《东坡八首》的并叙中亦言:“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于是开始耕种,并向桃花寺僧大冶长老,要了桃花茶树栽种在他所开垦的东坡雪堂旁。“春来冻地裂,紫笋森已锐”,看到辛苦栽植的紫笋茶能收成,让诗人于“齿发日夜逝”的昏滞遗憾中,获得安慰。
茶树性宜温润,故适合栽种于南方地区。苏轼五十九岁出知定州,不久“落两职、追一官”,徙之英州,后再迁岭南,惠州安置。到了南方惠州,诗人又开始种茶。有《种茶》一诗:
种茶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
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
天公所遗弃,百岁仍稚幼。
紫笋虽不长,孤根乃独寿。
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
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
能忘流转苦,戢戢出鸟咮。
未任供臼磨,且可资摘嗅。
千团输大官,百饼衔私斗。
何如此一啜,有味出吾囿。
此诗写于绍圣四年(1097),苏轼谪居惠州白鹤峰新居时。苏轼先后在惠州住过合江楼、嘉佑寺、白鹤峰三处,《迁居》诗提到:“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去年家水西,湿面青雨细。东西两无择,缘尽我辄逝。今年复东徙,旧馆聊一憩。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苏轼在此买了几亩地,亦准备将茶树种在松树旁。虽茶树不易衰老“茨棘尚未容”,但却生长瘦小;而后移植茶树“移栽白鹤岭”,因当地土壤肥沃,加上春雨连连,故“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枝叶逐渐繁茂,诗人了解茶树的习性,在诗人细心努力的呵护下,老茶树再次长出好茶叶。
面对政治的蛮横攻击,让怀忧丧志的苏轼,也曾想“焚砚弃笔”、“痛诫作诗”,但关心百姓的诗人,依旧不改其性。值得一提的是,绍圣二年(1095),六十岁的苏轼,在惠州所写的千古名篇《荔枝叹》诗:
荔枝叹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此诗前十六句直陈汉、唐两朝官僚争先献上荔枝、龙眼的丑态。东坡诚心希望上天怜悯百姓,别再生产“尤物”残害生灵。“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鬬品充官茶”几句,直接指名道姓写出“争新买宠”的“前丁后蔡”,即宋真宗时期的宰相丁谓,与北宋名书法家蔡襄,他们二人分别以福建省武夷山的初春芽茶,和小片龙茶进贡。尤其诗人在“今年斗品充官茶”句下自注:“今年闽中监司,乞进斗茶,许之”。“斗茶”是参加比赛的高级优良茶,要当贡茶进贡朝廷,这是皇上“许之”的,哲宗与愚昧荒淫的官僚,为了一己的口腹之欲,不顾百姓辛苦不言而喻。
吟诗遣兴,以茗寄托
东坡个性耿介,面对政治上的纷纷扰扰,小人心心念念的名利争夺,各种问题、困境犹如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在使东坡失意惶恐。然东坡对于困境仍有方法排遣,或吟诗遣兴,托物以寄意;或将所咏之物人格化,让心物交融,则是诗人给自己喘息、保持内心平静安宁的途径之一。
《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熙宁年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1021-1086)变法,曾把新法比做毒药,激动地说:“今日之政,小用则小败,大用则大败,若力行而不已,则乱亡随之”(《再上皇帝书》),然神宗无任何回应。后神宗用王安石之议,改取士之法,令苏轼气愤无奈,写下《拟进士对御试策》一文,抨击时政。至此,苏轼与变法派几已水火不容,诗人深知再如此下去,必招致厄运,是以上疏请求外任,通判杭州。是年八月,诗人监试中和堂,赋诗《呈诸试官》,与此诗皆作于试院。
东坡认为一杯好茶,除了茶好、水好,烧水时火候的控制也很重要。陆羽在《茶经.五之煑》提到,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三沸水则腾波鼓浪,此时要马上烹茶。若再沸,则水老,不可食也。诗首二句,便是言烹茶时的最佳火候。“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遶瓯飞雪轻”即茶的姿态如细珠、飞雪。接着苏轼说明“活火”的重要,亦提到李约嗜茶,使用活水能“手自煎”,且“谓人曰:『茶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谓炭火之焰者也”。
除了茶艺,茶具虽不及潞公以“定州花瓷”煎茶,但东坡也重茶具:“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话锋一转,诗末二句“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顾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就字面而言,诗人把饮茶与知足常乐之心情结合,而实际上是“切茶运用,寄慨深微”。此篇末句与《呈诸试官》诗“聊欲废书眠”同意。又谓“未识古人煎水意,且学公家作茗饮”,亦皆此旨。
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则列出许多名茶与建茶相比较,以茗喻人:
和钱安道寄惠建茶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胸中似记故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
为君细说我未暇,试评其略差可听。
建溪所产虽不同,一一天与君子性。
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
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纵复苦硬终可录,汲黯少戆宽饶猛。
草茶无赖空有名,高者妖邪次顽懭。
体轻虽复强浮泛,性滞偏工呕酸冷。
其间绝品岂不佳,张禹纵贤非骨鲠。
葵花玉?夸不易致,道路幽险隔云岭。
谁知使者来自西,开缄磊落收百饼。
嗅香嚼味本非别,透纸自觉光炯炯。
粃糠团凤友小龙,奴隶日注臣双井。
收藏爱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钻权幸。
此诗有味君勿传,空使时人怒生瘿。
此诗写于熙宁六年(1073)十月以后。苏轼一生起伏甚大,“我官于南今几时”,多次的流放外任与贬谪生活,使其足迹踏遍中国各地,也因如此,让诗人感时触物,且“尝尽溪茶与山茗”。是诗藉由品茶而褒贬人物,将人比物,脱尽用事之痕,开后人多少法门,所评极是此诗前半部,诗人托物言志,将建茶比拟为品格高尚的君子,钱安道等故人则化为建溪名茶,必须“啜过始知真味永”。而后“草茶无赖空有名,高者妖邪次顽懭。体轻虽复强浮沉,性滞偏工呕酸冷。其间绝品岂不佳,张禹纵贤非骨鲠”数句,乃在贬低草茶的价值,同时也在批评讥讽小人,如张禹等人;亦沉痛点出官府欺骗茶农“谁知使者来自西,开缄磊落收百饼”的实情。
苏轼此诗以历史人物的性格比拟不同的茶味,使一些本来不堪比类的事物在诗人神奇的构想中融织成为奇警独特的喻象,显示了苏诗精密奇巧一面的风格特征。
体道悟理,抚慰心灵
饮茶快不得,需讲求环境与心灵的平静。饮茶和佛教的关系密切,尤其是禅宗。我国禅宗坐禅,除需要寂静的环境,尚得注意“调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五调,在此过程中难免疲倦口渴,是以茶则成为僧人最佳饮品。宋代文人与禅的关系甚深,参禅、品茶,皆能抚慰人心。当然,苏轼思想甚广,儒、释、道三家思想,可谓融会与贯通,是以此处阐述苏轼的体道悟理,并不拘泥于禅宗思想。
居黄州时作的《寄周安孺茶》被视为他最具代表性的咏茶之作:
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
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名从姬旦始,渐播桐君录。
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
唐人未知好,论着始于陆。
常李亦清流,当年慕高躅。
遂使天下士,嗜此偶于俗。
……
苦畏梅润侵,暖须人气燠。
有如刚耿性,不受纤芥触。
又若廉夫心,难将微秽渎。
晴天敞虚府,石碾破轻绿。
永日遇闲宾,乳泉发新馥。
香浓夺兰露,色嫩欺秋菊。
苏东坡此五言诗长达一百二十句,共六百字,一气滔滔,深具议论特色。诗中将茶视为灵品,自“名从姬旦始”,即依序阐述宋代以前茶文化的历史:从周朝姬旦到唐代之茶史文化的流变;皮日休、陆龟蒙等对茶文学之歌咏。接着说明文人喜好此道之原因,也批评豪门贵族的奢华,视珠玉般的小龙团茶为粪土。不仅详述了茶的历史、茶的制作、饮茶之乐,也在茶身上寄寓了高远幽雅、不落凡尘的情怀。
东坡一生不合时宜,在政治上处于党争的夹缝之间,多次被贬、流放。但他却乐观旷达、超凡脱俗。“清风击两腋,去欲凌鸿鹄。”一盏好茶,随缘自适,东坡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伟大的作品,自己也在艰难的外部环境下,度过了高质量的一生。
东坡深知茗茶,而饮茶时所产生的几许恬美幽清之滋味,更是诗人生活的情趣享受。东坡笔下的名茶与名泉,皆带有远离尘世,沉静淡泊的高韵雅味。面对世事无常,变幻莫测,当四处转徙谪居时,饮一壶禅茶支撑着诗人的信念,正所谓“人生所遇无不可,南北嗜好知谁贤。死生祸福久不择,更论甘苦争蚩妍”。东坡通过饮茶倾听心音,抚慰心灵,抽离自我与现实之得失,藉由饮茶消解苦楚忧愁,沉淀人生。
了解一位词人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便是欣赏他的词作。根据他们不同风格的词作,了解他们的生平。喜欢宋词的朋友,可以看这套词传全集,包括《苏轼词传》、《李清照词传》、《辛弃疾词传》、《李煜词传》、《仓央嘉措诗传》和《纳兰容若词传》。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