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记游(二)
火车上的一晚,我睡得并不踏实。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母亲引起了我的注意。两个孩子相差近3岁,看上去稍小的孩子也有7岁的样子。我正疑惑母女三人的休息之地,只见妈妈已安排两个孩子挤在了一张中铺的位子上,而她自己则留在过道旁窄小的座位上,直到车厢里的灯熄灭,母亲也没有离开座位。夜深了,我渐渐睡去,期间偶尔醒来,发现孩子的母亲依然蜷伏在窄小的座位上。为了孩子,她自己竟一夜都没有铺位可睡。我不由得忆起了幼儿时期,妈妈也曾带着我们几个姐妹从南方坐火车去东北探亲时的整整四天三夜的行程。妈妈每晚都会把我们安排在座位下的地面上睡好,而她自己则是一直坐着过来的。天色渐渐亮了,两个孩子相继醒来,小孩子不懂得大人的辛苦,对着妈妈呼来唤去,我不忍看疲惫的妈妈再撑着,又见车厢里还算安静,便连忙让出自己的铺位,并告诉大孩子,妈妈一夜没有休息,不要打扰妈妈,让妈妈睡一会儿。孩子们还算懂事儿,立刻安静了下来。
想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绿皮火车上,我们既买不到卧铺票,又没有空调,就连车厢的过道上都挤满了人群,哪里会有片刻的宁静。而我们的妈妈从不曾在意过自己的奔波与辛苦,一到晚上便悉心地把我们安排在座位下面睡觉,而她自己则留在座位上。现在想来四天三晚的劳顿之苦,妈妈是凭着怎样的毅力才得以坚持下来啊!车厢里依旧安静,而我又开始担心起妈妈和三姐能否顺利出行。
清早,我们抵达天津。出了车站,因为下一程需要换乘飞机,时间充裕,我们便一路找寻可用早餐的地方。一位热心的阿姨为我们指点了方向。我们寻迹而去,很快便找到了。这里不是各地都有的那种连锁餐饮店,而是当地更有烟火气息,方便市民的早餐摊位。一对油条1.30元,一碗豆浆1.50元,一枚茶叶蛋1.50元,好吃不贵,就如同在家的感觉。
吃过早餐,我原路返回车站,换乘地铁2号线前往滨海机场。票价3元,乘车约30分钟,好像还没有哪一座城市的火车站距离机场这么近,出乎意料啊!
机场候机期间,先后收到来自家乡的大姐、东北的三姐以及蓉城的侄女和外甥三方面的疫情信息,他们对此次出行有着明显的分歧。大姐的支持,三姐的犹豫,侄女的理性,外甥的担忧,加上网络频频更新的全国疫情,我焦灼与矛盾的心情也愈来愈浓。然而,当广播里传来登机的声音时,我还是没有丝毫犹豫,反而坚定地随着人流通过登机口,那一刻,我想,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归乡的脚步。飞机顺利起飞,大约两个半小时的航程我们终于在云龙机场安全落地。姐姐一家前来迎机,相拥在一起的那一刻,一股暖流迅速流遍全身。
用过晚餐,在姐姐一家陪同下,我们前往茜草。随着车轮的转动,我的思绪也随之渐渐来到了36年前。看建筑,高大的厂房、温馨的生活区、宽敞的教室;品美味,老街上的白糕、红中透绿的“妃子笑”、冬天里挂满阳台的香辣肠;观景色,黄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稻田、满山的桔树、张坝的桂圆林……最难忘的是连接茜草和市区的唯一交通要道——轮渡码头。车子很快就驶入茜草地区,熟悉的十字路口首先映入眼帘。它以生活区为中心,分别通往厂区、码头、医院和学校。想来是自己长大了,心目中原本宽阔的马路,现在看上去显得格外窄小。通往厂区和码头的道路早已经废弃,医院和学校也不见了踪影。惟有心心念念的幼儿园及与她紧紧相连在一起一栋楼还在,这里承载着我童年的快乐,里面的教室、操场、围墙和大门,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满满的挥之不去的乡情,在夜晚略显昏暗的灯光下,却显得格外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