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大视杯:生理性与青光眼性识别

讲者: 孙兴怀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眼压偏高、C/D大、视野边缘暗点等因素常常造成青光眼的误诊。将非青光眼误诊为青光眼进行不必要的抗青光眼治疗,一方面带来副作用及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常常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

诊断青光眼需结合眼压、视神经、视野、房角情况综合判断,没有充分依据,不能轻易诊断!如何通过眼底观察来正确甄别青光眼与生理性大视杯,快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医院孙兴怀教授的精彩授课中学习吧~

⬇️⬇️⬇️

  点击本文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完整视频

生理性大视杯与早期青光眼

视盘病理性凹陷

生理性大视杯一般是先天发育异常形成的,视神经乳头原本的胶质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吸收、萎缩,形成视杯。如果出生时胶质吸收过度就会形成生理性大视杯。青光眼的大视杯则是因为压力引起神经纤维萎缩,进而导致视杯扩大。

生理性大视杯具有以下特征:

  • 两眼形态对称

  • 视盘盘沿均匀,符合ISNT规律视杯无切迹

  • 没有视盘出血、杯凹切迹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征(RNFLD)

此外,还要结合眼压、视野、房角(外观是否发育异常)等综合分析来判断。

正常杯盘比(左图)及生理性大视杯眼底(右图)

视盘(视乳头)的评估

视盘评估需要关注以下内容:

  • 视盘大小、形态及颜色

正常人群中的视盘大小与形态变异较大,绝大多数呈竖椭圆状。视盘大小与视杯、盘沿大小相关,视盘越大,视杯和盘沿就越大。大的视杯伴有大视盘可能是正常的,而小视杯伴有更小的视盘也有可能是病理性的。正常眼底的杯/盘比值(C/D)大多不超过0.4,两眼的差值也多不超过0.2。

正常健康视盘颜色红润,视盘苍白提示视神经萎缩(没有血管的屈膝变化)。需注意:高度近视眼的视盘色泽要偏淡些。

正常眼的视盘解剖结构变异

  • 视杯、盘沿、杯盘比

正常视盘的盘沿一般符合ISN’T规律,即下方(Inferior)最宽,上方(Superior)其次,鼻侧(Nasal)再次,颞侧(Temporal)最窄。

ISN’T规律

  • 神经纤维层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缺损为青光眼神经损害的早期眼底体征。

两箭头之间暗区为RNFL缺损区

与RNFL缺损相对应的盘沿切迹(Notch)

  • 视盘及其周围有无出血

  • 视盘旁的萎缩

  • 视盘的血管走行

青光眼性的病理改变

青光眼影响视网膜视神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视盘视杯变化(视盘大小、杯盘比、盘沿选择性丢失)、神经纤维变薄、神经节细胞丢失。

A下方盘沿明显变窄形成切迹;B依据小血管屈膝判断上下方盘沿近于消失C下方盘沿变窄伴颞下方的神经纤维层缺损

D盘沿附近线片状小出血与青光眼密切相关;E盘周萎缩区;F视盘萎缩,下方动脉变细,盘沿处动脉血栓

OCT中的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GCC)与神经节细胞分析(ganglion cell analysis GCA )两种程序可定量分析青光眼黄斑区神经节细胞状况,判断细微的形态结构改变,有助于识别早期病例。

Take home message  🖌

青光眼诊断评价,需要测量好眼压、看好眼底镜、分析好视野、查好房角镜;如果暂时无法准确判断,需定期随访、跟踪观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