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八十

“雪门坎”上访古道(二)

雅家埂一带,正是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好地头,若试种成功,这海拔高得叫人气都喘不过来的“穷山”,不就真的成了“黄金宝地”了么?!衷心祝愿他们获得成功。

正在加紧修筑中的“榆磨公路”

一阵浓雾飘来,把山埂子紧紧锁住。我问施工的当地民工:“雪门坎”还远不?他掉过头对着山梁子把嘴一噜:“看,那不是么!”大雾飞过,一排前后左右不沾边的雪峰就岿然冒出山梁,直矗眼前。那雪峰中间裂开一V型大口子,酷似道大门,“门坎”上堆满终年不化的积雪,这不恰似一道横亘在古道上的“雪门坎”么?!

经理的“帕萨特”开足马力,“挤”过工地,驰向山梁,片刻就到了“门坎”左边的山埂子上。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高原上的气候也仿佛随之转暖,方入夏,除了那道“门坎”,山埂子上已不见积雪。回望西坡,漫山蒙蒙,细源涓涓的榆

沿雅家埂河而上的榆磨公路

林河,汇滴成溪向远处流去,当年的古道正是顺河“流”向打箭炉的。再看东坡,云雾复盖着不尽生机,太阳将纱幕揭去,葱葱郁郁望不到边是群山,夹在其间的雅家埂河,流经南门关,流过磨西面,最终汇归大渡河。那条汉藏交往最老的古道,不正是与那河并行了数千年么?!

我忙下得车来,离开公路,顺山埂而下,去把古道寻觅。

古道上背运茶叶的背夫    (历史资料)

雅家埂上的古道遗迹

找到了,找到了!一条从乱石窖中踩出的千年大道,就藏在石窖里,没在荒草中,忽隐忽现,断断续续,从沟谷而来,弯弯曲曲径直伸向山梁。细细品味,静静倾听,山风中仿佛有叮咚驮铃、得得马蹄和那“丁字拐”的嗵嗵触地之声传来,一声一声叩击着我的心灵。我一步一步感受着这条曾不停地流动着,将汉藏两地紧紧连在一起的白色“动脉”:马蹄、人迹从乱石窖中踩踏出来的千年古道,至今仍是那么的光滑闪亮;再细看,路石上不时有一个个深深的小窝窝出现,它是怎样生成的呢?仔细一想,答案便出来了,“滴水穿石”,久拄成窝,这不是背茶运贷的人们那“丁字拐”打拄时拄成的道道历史印记么?!不尽的岁月,流走了多年的马蹄人迹,留给今天的只有那一块块石缝间年复一年“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和那开不败的点点黄花。它们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这古道往昔的熙攘,今日的苍凉。

嘀-嘀-嘀-,几声喇叭把我从千年时空中唤回。我从又古道回到了一旁的现代通道。“帕萨特”沿着雅家埂河直下磨西。汽车停在磨西面的一条水泥新街上。在几座豪华宾馆旁的一农家小店,我们品尝了地道的蒜苗烩老腊肉,饭后又是一筐刚下树的红樱桃,让人美美感受了一番古镇的“农家乐”。那豪华宾馆之间,正是“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的入口处。昔日茶马古道上的千年古镇,已成了贡嘎山区新兴的旅游重镇。

磨西面的老街

冰川公园的入口处

我一心想去磨西老街,再领略领略早年曾走访过的古镇的风韵。沿老路走去,除了三两家当年栈扎“背二哥”的老屋还在,那磨得光光滑滑的石板街,已被水泥路面复盖;只有那座红军“长征”时曾住过革命领袖的“天教堂”,仍矗立在那拐角处。千年古镇何处寻?!镇上的值班民警把我引上派出所的小楼屋顶,放眼望去,惟那座横卧在正前方的摩岗岭依就没变。

从“老街”回到“新路”。磨西人告诉我,沿雅家埂河而上,从“榆磨公路”爬上“雪门坎”,翻过山埂子往下走是打箭炉,顺山梁而上便可去木雅贡嘎深处的玉龙西牧埸,从那里登上牙哈梁子或木溪沟口的山梁,便可饱览曾让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派驻中国的“云南省探险队队长”约瑟夫.洛克惊喜不已的《贡嘎山的光采》,观赏把英国自然科学家赫伯特. 斯蒂文斯惊呆了的海拔7556米的木雅贡嘎主峰---那座高耸入云的“金字塔”,领略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香格里拉”那个“世外桃园”中最闪光的亮点。

雅加埂上远眺木雅观贡嘎

千年的茶马古道,即将成为造福人民的旅游黄金通道!

(0)

相关推荐

  • 在澧县,曾有一座繁华的古镇(一)

    (网络图片,图文无关,致谢原创) 暖水街的往事 古镇风采(一) 文/暖水街老兵  孙昌义 出澧州古城,北行.极目远望,百里平川,万顷良田,阡陌纵横,缕缕炊烟.澧州大平原景色万千,风光无限. 早前,去湘 ...

  • 【滋水 · 散文】查珂:洛源一灞源古道漫记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66期︱ 审稿︱谭长征  编辑︱梁甫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

  • 东溪古镇,一座有水、有桥还有黄葛树的千年古镇

    原创行走的乐2021-05-30 08:33:13 东溪古镇原名万寿场,因紫气东来,溪水长流而更名,至今建场2200多年,建镇已1300多年,福林河,东丁河在这里交汇经綦河入长江,素有川黔古道上第一山 ...

  • 【2015.05.17】海州蜘蛛山

    连云港驴友姓拉名登字灭倭原创作品. 活动路线:海州蜘蛛山--睡佛崖--仙人船--九朔顶小长城--九龙涧步道--尾坝矿小沙漠--塔山古道. (为自己群做个小广告:港城访古探幽小分队QQ群,群号53837 ...

  • 彩云之南:路过豆沙关

    豆沙关是到昭通旅游必去的地方,而当我们用脚把五尺道光滑的石头抚摩一遍后,却意外地收获了一个缄默的古镇,一个与古道相依为命的豆沙镇. 豆沙关原名石门关,是秦汉以来中原通往云南的孔道之一,古人由蜀道入滇, ...

  • 名胜|云南·豆沙古镇

    乌蒙山横亘黔西南和滇东北,气势磅礴,沟壑重叠,素以雄奇险峻和行路难闻名于世.然而,在云横雾锁的乌蒙山麓的峡谷里,有一座一千多年的古镇--豆沙古镇. 云南历史文化名镇--昭通市盐津县豆沙古镇 豆沙关古称 ...

  • 新建镇长碛古村

    凤冈游 贵州游侠 八.新建镇长碛古村 在从土溪镇前往新建中,在距新建镇不远的公路旁,有寨门牌坊,上书"长碛古村".从牌坊下面驱车进入不远,就有较大的停车场,我们在此停车.对面有一条 ...

  • 走过朱店,走过我自己-7

    朱店街,一地鸡毛...... 一 朱店原本没有街,只有一家店,以及因此店而形成的村落. 据浠水县志(1988年版)记载,民国之前,有一条浠水通往黄州的古道经过朱店,这条古道叫城竹古道,始于县城北关,过 ...

  • 关中西部的那座山

    关中平原的北部有北山山系,南有秦岭山系.而西部还有一道天然屏障,那就是陇山山脉.广义的陇山,就是六盘山. 六盘山是中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地处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的黄土高原之上.呈东南--西北走向.南延至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八十一

    西康三大土司的后裔 始于元明的土司制度,直至清末"改土归流"为止,在康巴一直延续了数百年.土司"改流"后,其影响仍在.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他们的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八十三

    色多(二) 明正,朝廷说他是康区"最为恭顺"的"内土司". 历史上,明正土司除城中的大衙门外,在色多还有座老衙门.色多衙门,十分显赫.相传,在衙门正前方的照壁外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一

    耄耋回首,往事如烟.夕照临窗,偶有所记.兹将所记之上世纪五十年代早期在西康省府.省委工作时的一些琐事辑录于此,聊以回味.                                      龚伯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二

    广袤的西康 西康省,幅员辽阔.据当年奉国民政府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渝字第八九号训令开:案准国防最高会议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汉字第六五三号函开:据本会议秘书处案呈行政院函内开:查西康建省委员会呈请划拨川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三

    到雅安 一辆汽车将我们几个赴康干部,从重庆拉到了成都青年路的西康驻蓉办事处.赓即,在1952年12月31日就将其送到雅安.一到羌江桥头的汽车站,无比兴奋的我,立刻便从羌江上那座名为"文辉桥&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四

    荥经的青龙埸 进康后,首次下乡,就是到荥经县的青龙埸救灾.约在1953年的初夏,这里遭了一埸雹灾. 荥经的仙缘桥 出雅安,约大半天路程,翻过麂子冈就到了青龙埸. 当年工作干部下乡,当地政府都安排有村民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五

    "潘医官" 老潘是位起义的少校医官.解放初他的身影常出现在雅安苍坪山.有时我们还一起在乡下工作. 当年工作干部在乡下十么都要得管,连村民的小伤小病也得过问,譬如有人患了伤风感冒,你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六

    爆"倪肚" 1954年,我已调到中共西康省委机关工作.当年,每到周末或节假日,都要在机关的大会议室举行舞会.为此,还组织了一个小小的乐队,曾庆祥(廖志高主席的秘书)拉小提琴,周可朗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七

    七.建昌板鸭 建昌即西昌.西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物产十分丰富,就说水中游的鸭子吧,简直肥大得像鹅.难怪,初到西昌的伙伴,常把"鸭子当成鹅,鸡公当鸡婆". 建昌(西昌)城远眺 建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