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军长执行任务时,从人群中瞥到一妇人,泪崩:我失散22年的母亲
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军势如破竹,接连攻破南京、上海、武汉,1949年8月中旬,湖南长沙解放,四野12兵团46军进驻这个千年老城。
国民党在撤离之前,破坏了沿途铁路、桥索,使得解放军的物资运输难度加大,只好选择水陆运输。而湖南易家湾湘江码头因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当时的枢纽。而46军后勤部队就进驻湘江码头,这样可避免码头遭敌特务偷袭。
9月17日这天,主管后勤的46军副军长杨梅生和军政委李忠权一同前往易家湾视察。两人先是谈了谈工作中的事情,紧接着李忠权又聊到家乡,因为他知道杨梅生是湖南人,家离这里不远,多年没回家,一定十分想念。
两人忆苦思甜, 整个氛围也显得十分伤感,此时一艘船刚好停靠,船上不少穷苦老百姓下船,杨梅生无意间一瞥,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此人是穿着朴素的穷苦老妇人,他看了后一脸慌张。
李忠权见杨梅生这般表情,立马追问道:“老杨,你怎么了?看到谁了?”
杨梅生低声说道:“那个人好像是我娘,我22年没见的娘。”说完后,他低声痛哭,表达了“忠孝不能两全”的愧疚,但他却不敢上前相认。
为何杨梅生22年都没见到自己的母亲?他当年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不敢和母亲相认?
不顾父亲反对闹革命
杨梅生是湖南湘潭人,父亲开着中药铺子养活一家,在那个动乱时期,生意并不是太可观,杨家只能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杨梅生只读了2年私塾就因生活困难而辍学。
回到家后,杨梅生就选择在药店里打零工, 不过到了1927年时,随着革命浪潮席卷整个湖南大地,年轻的杨梅生渴望能够加入革命中,而长沙是革命的前沿地带,他果断选择告别父母去往长沙。
然而,在长沙后,他身上已没有多少银两,且当时正在闹“反英大游行”,在这动乱局面中找工作就更难了。杨梅生很快就面临吃住危机,正打算回老家,不过此时湖南总工会组织的十万人“反英大游行”开始,杨梅生深受鼓舞,决定加入游行中。
工人运动开始后,杨梅生表现突出,得到了湖南总工会负责人的欣赏,给了他2枚银元,介绍他去武汉寻找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警卫团。
警卫团团长正是日后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杨梅生对共产党早有耳闻,知道他是一心为穷人的政党,内心也十分高兴自己找对了方向。
随着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制造白色恐怖,无数共产党人遭受了迫害,而卢德铭警卫团本想去往南昌参加起义,但没能赶上,队伍只能去往江西修水等待消息。
杨梅生晚年回忆时称,在参加秋收起义前夕,部队在浏阳文家市待上几天,他得到上级通知“队伍要转移到江西修水、铜鼓等地”,决定回家和父母告别。
不过回到家,将自己参加革命的消息上报给父母后,父亲惊讶之余大骂起来,越骂越是上火,说:“你行,你走,你死了都可以,永远别回这个家了!”
杨梅生此时正值年轻气盛的年岁,听了父亲这么一说,不知父亲的话中意思,当即赌气道:“死了也不让你问!”说完后,他转身就走。
母亲在一旁听闻伤心不已,手里拿着东西追着儿子就跑,并喊着:“薰梅(乳名),你等等娘!”
杨梅生当即停下脚步,母亲将父亲曾穿过的布鞋递给他,说道:“你年龄大了,有自己的选择,你要走了,娘也不拦着你,带着你爸爸的鞋子走吧。”
看着眉慈目善的母亲,杨梅生内心涌起了一股暖流,眼泪也忍不住流了下来,随即转头离去。可没想,这一走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父亲,直到22年后才和母亲相见。
9月份时,杨梅生所在的队伍和地方工农武装整编成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而他因表现出色担任1团1连班长一职,并跟着部队参加秋收起义。
起义时,杨梅生跟着大部队先是切断了铁路,以阻滞敌人援军赶来,随后又攻下平江龙门厂,但此时起义队伍内部的敌人叛乱,让第1团损失惨重。眼看着起义失败,毛主席当机立断,要求各起义军向浏阳文家市集合,并于9月19日晚在里仁学校教室召开了前敌扩大会议。
会议上,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战争局势,并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准备率军去往井冈山建立根据地,休养生息。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由杨梅生负责警卫,会议即将开始时,高个子的毛泽东正往会场走去,但杨梅生并不认识毛委员,立马将其拦下,说:“同志,这里正开会,你来参加会议的吗?”
毛泽东点了点头,并上报了姓名,但杨梅生仍然没有放行,让其在外面等待,他去和营长陈浩核实。
一路小跑找到营长,杨梅生立马上报:“营长,门口有个姓毛的男子,说要参加会议,不过我没见过他,你赶紧去核实一下身份。”
陈浩听了后,立马走到会场外面,指着毛委员说道:“这是毛委员呀,中央派过来的毛委员,你不认识吗?”
杨梅生听了后有些惊讶,没想眼前这个男子竟然是秋收起义的前敌总书记,他立马给毛委员敬礼,并主动道歉,希望能原谅自己。
不拘小节的毛泽东笑道:“没事,没事,梅生同志工作认真,警惕性高,是个人才,一定要好好培养。”正所谓不打不相识,也正是这次经历,让毛主席认识了杨梅生。
母亲遭到反动当局报复
这之后,杨梅生就跟着毛主席来到了井冈山,朱毛会师后,他所在的第1团被改编为红4军第31团,他本人担任团警卫班班长,在随后的根据地建设中,杨梅生在战场上表现顽强,每次都浴血奋战。
1928年8月的一天,毛主席率兵去往桂东一带,反动当局得知后,决定趁着红军力量薄弱之时进攻井冈山,随即派出一个师。
组织上接到情报后,立马组织兵力在黄洋界阻击敌军。这里地势险要,去往井冈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只要将这里守住,就可阻滞敌人的攻势,从而化解危机。
杨梅生负责此次黄洋界的守卫工作,因任务紧急,他接到通知后,立马率警卫班出发,到了地方后又布置了诸多陷阱和暗阵,等待反动国军的到来。
待到敌人进入射程范围内后,杨梅生当即下令开打,他本人更是跳出战壕,拿着机枪对着敌人扫射,但目标暴露后,他也成为敌人进攻的主要目标,没多久肋骨就中弹。
不过杨梅生依旧没有退缩,忍着剧痛继续和敌人作战,直到因失血太多昏倒在地。战争胜利后,他被战士们送到后方医院治疗,这才挽救了生命。因他英勇作战,得到领导的欣赏,没多久就经张凤鸣介绍入党。
然而,他参加共产党后,国军反动派很快就知道情况,对他的父母加以迫害。一天,杨梅生母亲早早起床,准备趁着天气凉爽去农田里锄草。
不过才刚走到门口,就有几个穿着国军服装的人走了过来,这些人见到杨母后不问三七二十一,直接上前将杨母控制住。
杨母意识到了这些人不怀好意,喊道:“救命啊,这些人要杀了我,快来人啊!”
村民们听到后,纷纷跑了过来,因杨母为人善良,平日里经常助人为乐,村民们见不得她被人欺负,立马让那几个“狗腿子”放人。
然而,身上带枪的国民党军并不愿打理这些村民,拉着杨母就往外走,见村民堵着路,这些当兵的威胁说:“杨母是共产党家属,上级下令我们将其逮捕,你们别不知好歹,不然连你们一起抓了。”
说完后,这几个狗腿子将手里的枪举起来,村民见状只能退让,眼睁睁看着杨母被带走却无能为力。
杨母被抓走后,遭到了国民党军的酷刑折磨,并逼问杨梅生下落,实际上杨母并不知情,自己已和儿子失联数年,且就算知道也不会说出口。敌人见状,对其加重了折磨和虐待,直到昏死过去。
几个国军见状,将其随便丢到了乱坟岗。不过杨母福大命大,半夜醒了过来,顺着小路跑开。
不过考虑自己被国民党通缉,她不敢回家,怕再遭到报复,就此走上了乞讨生活。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她都会四处打听儿子的下落,但每次希望都会破灭。
杨梅生后来从老乡口中得知母亲的下落,对国民党反动派更是怒气滔天,多年来他也一直打听母亲下落,但因母亲四处流浪,他一直没能找到母亲,后来革命局势严峻,他跟着大部队辗转全国。
备受周恩来欣赏
1929年3月,担任红3纵队排长的杨梅生,和国军遭遇后短暂交手突围,不过当他得知毛主席还没脱离危险时,立马率队正面突击国军,引开敌人的视线,这才让主席成功转移出去。
1930年11月,杨梅生被提拔为红12军106团团长,在第一次“围剿”中,他率领部队歼灭了敌人两个旅兵力,但胳膊不幸负伤。
1931年年底,杨梅生接到了上级命令,要求他执行特殊任务,率一个营去往闽赣边游击区接应周恩来,将其安全送达中央根据地。
当时国民党对闽赣边界管控严格,一旦有可疑人员就会遭抓捕。因此,杨梅生意识到此任务十分艰巨,他经过一番思考后,将部队分成3个小组,其中2个小组和敌人周旋,另一个小组则悄悄掩护周恩来。
正是这一“声东击西”的战术,有惊无险地将周恩来护送中央根据地。新中国后,周恩来和杨梅生妻子刘坚回忆起这件事,称赞杨梅生作战机灵,懂得用头脑。
1932年1月,湘赣军区就此成立,杨梅生被调任过去,担任9师43团政委,和团长何紫云紧密合作,共同打击敌军。
一次,红军主力和敌人遭遇,危急时刻,杨梅生先是派一支队伍拖住敌军,紧接着又派出一支部队和地方武装合作,破坏敌人的交通设施,并营造出大部队转移的样子,引国军跟进。但多次扑空后,国军内部生出抱怨情绪,战斗力不强,2个月后主动撤离。
1933年9月,杨梅生出任红1军团3师师长,没多久改任第8团团长。不过红军长征前夕,杨梅生不幸得了疟疾,病情严重,畏寒怕冷。他知道自己会牵连大家,提出留在原地,病好了后再去寻找大部队。
然而,中央苏区外围被几十万大军包围,留在原地凶多吉少。而杨梅生曾当过毛主席警卫员,还被周副主席欣赏,军团领导罗炳辉坚决要带他长征,让派士兵抬着担架架着他,杨梅生这才同意跟着大军转移。
朱德为他说媒
不过长征路上困难重重,士兵们不仅要没日没夜地奔走,还要面临敌人的袭击,且大家也很难能吃饱饭,但即便如此,担架兵也没放弃他,这让杨梅生内心愧疚不已,多次提出将自己丢下来,但没人愿意丢下他。
当时红军药物匮乏,杨梅生的疟疾迟迟没有治愈,他只能扛着病痛,几次在生死线上徘徊,但他一直没表现出来,不想让战士们担忧。
每当撑不住的时候,杨梅生都会想起自己的母亲,尽管多年里他一直没找到母亲,但也没发现母亲的遗体,他坚信母亲还活着,正是牵挂着母亲,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动力和勇气。
不过到了湘江战役后,杨梅生的身体慢慢好转,很快就生龙活虎起来,恢复往日的刚猛。12月18日,毛主席组建军委纵队,并指明让杨梅生担任警卫营营长,负责中央领导的保卫任务。
1935年3月,警卫营行进到茅台镇一带,这天中午防空警报响起,很快敌人三架飞机来袭,丢下了多枚炸弹,不少士兵中弹牺牲。
眼看我军损失很大,杨梅生请示首长后,立马来到机枪连,命令战士架设4挺机枪,对着天空的敌机愤怒射击,成功击中一架飞机,另2架敌机见状狼狈逃走,从而保护了首长安危。
懋功会师后,杨梅生的警卫营整编为32军7团,他担任团长一职。没多久,张国焘“另立中央”,停止左路军北上,还污蔑毛主席的中央红军北上是“右倾逃跑”。
杨梅生坚决站在毛主席一边,32军宣传部长王度问他:“有人反党的话,你什么态度?”杨梅生自然知道反党之人是张国焘,他当即说道:“谁反党,我就反对他!”
因公开抨击张国焘,杨梅生遭到了迫害,被调离32军,担任川康省军事部参谋长,剥夺了部队的指挥权。不过他从其他同事那里得知毛主席的中央红军打了多个胜仗到达陕北,内心十分兴奋。
5月,在毛主席的关照下,杨梅生就此担任红4方面军纵队参谋长,6月张国焘被迫北上,在过草地时,朱德、康克清夫妇亲自为他说媒,女方是川陕省委妇女部长刘坚。
刘坚很早就跟着朱德南征北战,且先后两次救下康克清康大。一次是刘坚收容伤员,发现倒在路边的康大姐,当时大家以为康大姐正在休息,刘坚却有所怀疑,立马上前检查,这才发现她已晕厥,连忙将其送到医院救治。
还有一次红军翻雪山时,因道路湿滑,行军艰难,康大姐的马匹不知怎么受到惊吓掉下悬崖。关键时刻刘坚挺身而出,一把抓住了康克清,这才将她从马匹拉了过来。
康克清对此十分感激,让丈夫朱德工作中多提携这个小姑娘。一次朱德问其有没有结婚,刘坚摇摇头,朱德来了兴趣,表示可以为他介绍一个同志杨梅生。
康大姐听了后,连忙说:“这个小同志靠不靠谱啊?刘坚可是我的恩人,你可不能乱说媒。”
朱德听了后哈哈一笑,说道:“这人不错,苦娃子出身,能打仗,毛主席的第一任警卫员,周副主席对他也十分欣赏。”
有了朱德的撮合后,刘坚和杨梅生见了一面,彼此都很满意,没多久就确认夫妻关系,并在喇嘛庙举行婚礼。在那个特殊环境下,两个人的婚礼让整个部队的人都高兴起来,朱德更是弄来了白米饭祝贺。
不过第二天,这对夫妇就此分开,直到长征后,他们才在延安重逢。
母子重逢激动人心
杨梅生在抗日、解放战争中贡献颇多,先后担任八路军警备科科长、师参谋长、热河军区司令、东野9纵副司令、46军副军长等职务。
不过有了家庭、事业的杨梅生,内心却牵挂着在外流浪的母亲,并多次派人寻找母亲的下落,可一直没有音讯。
直到1949年长沙解放后,负责后勤工作的杨梅生率部在易家湾驻扎,9月的一天,他和政委李忠权为了解部队后勤状况,亲自来到码头查看物资情况。
时隔多年再次来到家乡,杨梅生内心百感交集,李忠权也十分善解人意,和其说起了在家乡的经历。不过此时的码头人来人往,杨梅生抬头意外发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此人七十多岁,满头白发,衣服穿得破烂,补丁比较多,右臂挎着破旧的竹篮,篮子里有一个碗和一双筷子,左手拄着拐杖。
杨梅生看着此人有些眼熟,立马走了上去,并搀扶着对方,用上家乡话和其聊天。七八分钟后,杨梅生再次回到李忠权身边,他眼角含着泪花,李忠权见状立马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杨梅生说:“刚才我搀扶的老太太,你知道她是谁吗?她是我母亲!”
李忠权听了后很是惊讶,说道:“咦,你母亲?她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杨梅生说:“当初我参加红军后,我的家人遭到了国军反动派的迫害,她被迫离家出走,之后杳无音信,我找了22年都没找到。当时我没敢认她,怕她受不了,政委快帮我想想办法,怎么和她相认更好?”
李忠权 听了后点点头,说:“你说得对,老人家这么大岁数,太激动的话可能会受不了。你放心,这事我来搞定,让你们母子平安相见。”
随后,李忠权和2个警卫员、司机讲明了情况,让他们开车追上杨母,并说明情况,将其接回来。
很快,警卫员来到杨母身边,恭敬表示:“婆婆,你的儿子让我们接你回去。”
杨母听了后迷糊:“我儿子?”她足足愣了一两分钟才清醒过来,说:“我儿子参加红军,如今已22年了,他还活着吗?他在哪里?为何不自己来见我?让你们接我算怎么回事?”
警卫员当即解释了一番,称杨梅生已是解放军46军副军长。杨母听了后十分激动,但她又问道:“那你们吗说,我儿子乳名叫什么?”警卫员回道:“首长乳名是薰梅,大名是杨梅生。”
老太太听了后连连点头,说道:“对了,就是这个名字,那我儿子在哪里,赶紧带我去见他。”
就这样,杨母坐上了汽车,很快就来到儿子面前。杨梅生当即将军帽摘下,跪在杨母身前,痛哭道:“娘,我是薰梅,我是薰梅,你还记得我吗?”
这一场面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李忠权政委也流下热泪,他对身边的同志说道:“同志们,革命是多么不容易啊,如今新中国即将成立,我们赢了!”
后来杨梅生才知道,原来自己和母亲的偶遇并非全是运气。当时在街上乞讨的杨母得知开国大典即将举行,今后不会再继续打仗了。杨母认为,没了战争后,儿子肯定会回家找自己,她一路乞讨,并用上仅剩的一点钱坐上回湘潭的船,而此时杨梅生刚好在这里视察,两人才得以相见。
杨梅生本人也百感交集,他认为冥冥中自有天意,正是天意让他和母亲重逢,这之后他将母亲接到身边生活,不再让其流浪。
1950年11月,杨梅生接任46军军长,1952年2月担任湖南军区副司令,1954年9月担任湖南军区司令,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78年1月因病逝世,终年七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