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拆书——《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
《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是一本教育测量与评价方向的专著,作者是约翰·彼格斯和凯文·科利斯教授。SOLO分类理论结合了现代心理学尤其是认知理论的研究成果,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认为,一个人在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与这个人总体的认知结构是没有关联的。一个人总体的认知结构是一个纯理想的概念,是不可检测的,是一种“假设的认知结构。”而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达出来的思维结构却是可检测的,称之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SOLO)”。
7月·静心读
第一部分 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
本部分回顾了评价学习的质和量,介绍了SOLO分类理论的依据和内容。谈到学习评价中的“质”,书中提到:“虽然大家公认质性的评价十分重要,但是人们在进行质性的评价时通常使用的方法都非常主观,没有从学生需要的角度出发来做出说明,通过个人的分析将质的评价纳入最终的评分,因此即使在论文的评定中,量的'多少’往往比质的'多好’对评分更起决定的作用。”
SOLO分类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意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结构”。却可以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个层次。
根据SOLO分类评价法,彼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
1.前结构层次: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学生可能只是简单说一句“我不懂”,或把问题重复一遍,或回答了一个毫不相关的问题。
2.单点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就此收敛,单凭一点论据就跳到答案上去。有点类似盲人摸象,说大象像根管子,像一堵墙,像一条蛇,每个人都说出了对他来说是正确的解答。
3.多点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在这个水平上,可能会出现两个人利用了相同的素材,却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的现象。
4.关联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考。
5.抽象拓展层次: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SOLO分类是一种从“点”到“线”、再到“面”的系统评价方式,优点是将以前难以评价的“学习行为”的变化转换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结构。
第二部分SOLO分类理论在各学科的应用
这部分主要列举了许多不同学科中SOLO回答的例子,如历史、基础数学、英语、地理和现代语言(外语)。我认为,这些例子足以表明如何利用这些科学及大多数其他学科的课程,为教师认为需要评价的一切任物提供内容。
如 “英语”章节中的诗歌欣赏、阅读和创意写作等,大部分例举对教师来说很有启发,有助于自身专业发展。比如“创意写作”,我在阅读时也会不自禁的做个对照,看看自己能达到什么样的结构水平。也会如作者所言,因为只是对答案的选择,也会受个人认知风格的影响。再如文章修改的观点:修改需要反思能力,站在自己作品之外,客观公正地从“普通的他人”的角度看出批评作品的能力。如皮亚杰所指出的,这种能力通常只有到青春期才会发展。但早已过了青春期的老师,写作能力令人担忧。
在各学科的例子中, SOLO分类理论在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以及课程发展等的普遍意义,证明了SOLO分类理论的潜能,而且在于改善当前的课堂实践。
第三部分 SOLO分类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SOLO分类理论提供了一个评价学习质量的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是根据渐进结构复杂性来构建的。最终,一个学科的真正理解可能会涉及到SOLO抽象扩展层次。但是这在中学课程对很多学生而言是不现实的目标。如果学生不打算继续在某一特殊领域进行学术研究,他能做出关联结构的回答就可以了,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度。
在教学过程中调整讲解以适应学生的水平。最佳的教学策略应该首先尝试“加一”策略或垂直策略,如果一个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为什么一个关联结构层次回答优越于他已提交的多点结构层次回答,那么,他显然需要在多点结构层次上获得更多和更深的体验。
SOLO分类理论提供了一种结构,帮助教师判断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质量。这意味着,教育者对于将要发生的学习的质和量有某种明确的意向。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分解成各种等级的内容或过程技能要素,这些等级在抽象意义上从第一层次的具体要素,通过第二层次的要素,达到抽象要素。这样教师就可以反过来采取某些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来学习那些内容。适当的测验题使教师有机会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出“很好或不够好”的判断,然后做出未来行动的决定。
第四部分 深层问题:SOLO分类理论的方法论问题及其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的启示
在 “方法论的思考”里对SOLO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测,信度感念对SOLO最有意义的部分是交互判断的一致。效度要做到与教师评定的质量等级的一致性;SOLO层次评定,从一个层次到另一层次的过渡,与认知过程,学生动机及学生学习策略的指标相联系。
一个人的出生到年迈的整个一生的学习中,SOLO的概念反复适用于每一个新的学习阶段,无论是学习一项新的运动技能(网球、编织、驾驶)还是一种新的运动技,每种情况下,都有一种新的技能被添加到已有的技能库中,在整个学习阶段,学习者从新手到成为专家的种种反应都遵循SOLO分类理论中的结构分析。
从图表中,我们看出前结构和抽象扩展结构分别与前一个(直觉)和后一个(形式思运)模式重叠;另一方面,在具体思运模式下,学习在单点结构、然后多点结构、最后到关联结构的基础上进行。
总之,SOLO分类理论作为一种评价学习质量的方法,为确定复杂的学习过程层次提供了一个通用框架,自出现以来,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很大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操作性非常强的方法,如果教师能将SOLO分类理论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是可以科学有效地帮助自己的教学的。最重要的是让教师真正意识到思维运作在一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学生的思维处在哪一个层级上,并且要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层级。
7月·宜思考
教学中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SOLO分类理论的任务要素分析表明从具体到抽象的进步构成了学生对材料的质性理解不断提高的基础。教学首先应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参与到这一具体的环境之中,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进行理解,也即学生知道要做什么。创设的情境可以以模型或者图表的方式勾勒出来,能够使学生回忆以前的经验,最后转换成符号或更为抽象的模式。
——胡淑婕
solo分类法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理论,目的不是测验学生的学业成就,是对学习者在质方面的一种评价模式,一种形成性评价,表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olo分类理论分为5个层次,给教师提供了一种结构,用于判断发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质量的结构。但是层次间的差异存在明显的“跳跃性”,故引入了“过渡性回答”,solo分类理论对教师如何处理层次内的差异有一定的帮助和启示。
——张海微
人的认识不仅在总体上有阶段性的特点,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仅从总体上看是这样,从某个具体的知识点的学习上看也是这样。从SOLO五个层次分类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前三个层次是基础知识的积累,而后两个层次是理论思维的飞跃。而要实现思维能力的突破,又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积累,这一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发是相当大的。
——尤温莎
通读下来,至少明白了SOLO是怎么回事,熟悉了具体思运模式下的五个SOLO层次,原先有些模糊的教育学、心理学概念再次得到了省察、确实。本以为这是一本和自己专业相去甚远的书籍,随便看看,哪知其中深入浅出的理论、实例,竟也让人获益良多。
——池欧希
SOLO分类理论是指向学习结果的等级质性评价方法,可以运用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课堂教学改革。如何高质量地解决问题,SOLO分类理论层级结构模型提示我们:多元信息点的支撑以及关联或抽象拓展的思维方式的建立是两个必要条件。
——胡琦瑶
SOLO分类理论的应用范围很广,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可操作性非常强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将SOLO分类理论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是可以科学有效地帮助自己的教学的。SOLO分类理论对于教师最重要的是让教师真正意识到思维运作在一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比起教学生答题的技巧、套路,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学生的思维处在哪一个层级上,并且要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层级。
——陈晓晓
书中指出,一个人总体认知结构是不可检测的,但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却是可以检测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书中SOLO的分类评价的五个层次,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从学生的回答中判断学生的思维达到哪一层次,然后进行统计,再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来提升学生思维层次。运用SOLO分类理论、可以科学有效地帮助自己的教学。
——陈晓红
SOLO分类理论提供了一种结构,帮助教师判断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质量。这意味着,教师对于将要发生的学习的质和量有某种明确的意向。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分解成各种等级的内容或过程技能要素,这些等级在抽象意义上从第一层次的具体要素,通过第二层次的要素,达到抽象要素。这样教师就可以反过来采取某些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来学习那些内容。我要再认真读读五个SOLO层次,试着帮助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
——叶海鸥
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进行教学设计,能够有针对性的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思维发展水平安排教学活动,对于处于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关注每一阶层学生的发展和提升。如何把SOLO分类评价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根据SOLO分类评价理论,设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活动,通过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获得表观认识、特征认识、本质认识。
——李豪
solo分类理论提供了一个评价学习质量的方法,一种结构,帮助教师判断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质量。从教的五大领域,一一分享了solo分类理论如何应用于教学。在教学设计时,也开启了教师们的另一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调整讲解以适应学生的水平,从具体到抽象,学生的原有知识,能力倾向—处理方式的相互作用等方面也都与solo的运用有关。学习创造性地理解并使用好solo分类理论,才能发挥它的实效。
——王温和
彼格斯认为:决定个体的认知水平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思维操作模式,由所利用元素(如语句、符号等)的性质和水平与思维操作的类型所确定;二是在某种思维操作模式下的反应结构的复杂性。基于这两点,彼格斯假设:不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当他们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认知的发展是有阶段的;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之间,存在着认知水平上质的跃迁,即不可能以简单的量的积累来实现不同阶段之间的水平跃迁。
——施郑和
SOLO分类理论是在皮亚杰的发展阶段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不仅关注学习内容,还根据学习内容的多寡或它们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反应水平,同时也关注任务过程,即学生怎样完成学习任务,使用什么技巧,等等。因此SOLO分类理论这本书中在引导我们发现学生思维的可视化,可评价化。同时还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设计课程与教学,帮助学生发展高阶思维。
——余雪可
文案|潘欢梅
编辑|胡淑婕
审核|沙珠双
砥砺前行 共润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