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好朋友是坏人?教孩子相信美好,别忘了做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
如果孩子的好朋友是“坏人”怎么办?
很多爸妈认为,自己平时告诉了孩子那么多交友的“真知”,孩子肯定不会交上坏朋友。但实际上,很多爸妈只是在用一些功利性的标准去主导孩子的交友,而并没有真正教会孩子如何去独立判断。这就意味着,当“坏”友谊来临时,孩子抵抗不了“坏”友谊带来的伤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段时间,米妈陪小米看了《罗小黑战记》,主人公罗小黑就为了自己的“坏”朋友,差点丢掉了性命。这也让亲妈开始反思:当孩子面对形形色色的朋友时,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友谊的“真假”?
独立判断很难,却是孩子的必经之路
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做出选择,所以人人看起来都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但实际上,如果一个人想要保持独立的个性,坚持个人的理解,其实很难。一个孩子会因为同学的言语、父母的引导,失去自我的判断,哪怕是一位成年人,同事、朋友乃至整个社会,都很容易改变一个人的判断。我们做出的很多决定,看似是独立判断,其实很多都是被动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什么是独立判断?一种引导人们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在现实中,可能很难说善恶,但在一种情况下,总是有一个相对正确的选择。这种正确的选择,不是单纯地“我觉得“,而是有一定的理论支撑的。比如,对事实进行全面的了解、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有最基本的是非观与做人底线等。
《罗小黑战记》中有一个小片段,老妖怪对小黑说:“我倒是不讨厌风息,只是他太恨人类,有时候做事极端了点。我们一直想找他谈谈,看看怎么解决这件事。”小黑还在为朋友风息说话,“人类本来就很可恶啊!”老妖怪摇摇头说:“人和妖一样,很难定义好坏,好坏在不同人眼里也不是绝对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妖怪说的话,就是经过独立判断后的结果。他理解风息的所作所为,这意味着需要对事实有着全面的了解;他包容小黑对朋友的保护,哪怕小黑的想法有时过于偏激,也不急于否定小黑,而是让小黑明白充分了解事实,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最后再给小黑理性冷静的分析,从是非观与做人底线的角度,表达他对风息的看法。那么,为什么老妖怪能够独立判断,小黑却没有运用他独立判断的能力,而轻信风息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孩子们来说,独立判断的困难来源于“同伴压力”。因为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同伴接纳、认可和肯定,为了避免被排挤,于是选择违背自己的意愿,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就叫做同伴压力。前段时间热映的《少年的你》中,魏莱的小跟班徐渺就深受同伴压力的困扰。因为害怕被魏莱抛弃、排挤,尽管她的内心深处知道校园欺凌不对,但她还是将拳头挥向了陈念。
由于孩子不会自我认同,所以他们需要在社会环境和他人眼中寻找价值。与父母深沉的爱不同,同龄人间的志同道合,会给他们带来强烈的归属感,更容易让孩子“热血沸腾”。在这种归属感的引诱下,孩子们往往蒙蔽了独立判断的眼睛,轻信眼前展现的一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像在无限到来之前,风息在小黑最孤立无援的时候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几个“同类”朋友一起分享食物,互相温暖.. ....这些结合在一起,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是最重要最美好的时刻。这也是为什么小黑遇到真正的导师无限后,会抵制他这么久。哪怕无限带他吃饱饭、一路保护他、教他练技能,都无法代替这种同龄人间的归属感,一个照面的功夫,小黑就跟着风息去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实际上也给了父母们一些思考:孩子的友谊,家长到底要不要干涉?
在米妈看来,尽管“交友不慎”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但爸妈们依然不宜过多插手。因为孩子并不乐意父母去干涉他们的交友,过多插手往往适得其反。而且,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摸索生活也很重要。毕竟我们不能一直帮助孩子排错,独立判断才是他们的必经之路。
所以,最后小黑问无限“风息是不是坏人?”时,无限给小黑的回答是:“风息是好人,还是坏人,你不应该问我,应该在自己心中寻找答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见这个真实的世界,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在孩子交友的问题上,父母是孩子的引导者,但绝对不是主导者,“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
如果可以,做孩子交友路上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孩子的交友问题上,父母必须要做的,其实是一些额外的事情,比如认识孩子的朋友,了解他们是谁。我们可以把孩子的朋友们请到家里面来玩,了解孩子间的相处情况,或者认识对方的父母,了解孩子们的基本情况。再不济,我们也要对孩子的动向与变化保持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罗小黑战记》中,直到小黑出事,无限才意识到自己不够了解风息,不知道风息一直隐藏着夺取他人能力的本领,也没想到风息有伤害小黑的计划。如果无限提前了解风息,也许就不会出现后来的意外。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不对孩子的朋友关系多加干扰,但也应对孩子接触的人保持足够的关注和警觉。
由于有些“损友”会在防不胜防的情况下出现,“打预防针”也显得格外的重要,我们有必要与孩子探索一次友谊——友谊是否意味着彼此的偏好和行为选择必须完全一致?友谊是不是一定有利益的存在?友谊是不是意味着一定要把喜欢的东西都和对方分享?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孩子好好审视自己和朋友的友谊。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真正值得付出和珍惜的友谊首先是正向的,会给彼此带来积极的影响,而不是多余的烦恼;其次是互补的,除了彼此共同的爱好,还可以尊重对方不同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互相成就、互相帮助。
如果还是担心孩子会受到“坏”友谊的影响,不妨再与孩子预演一种情境:假如好朋友希望和自己一起去做一件“坏事”,应该作何选择?是妥协迎合,还是先冷静下来再做决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试着动用自己的独立判断力,去分析一下整件事情。回想一下爸爸妈妈平时教的是非观和做人底线,并判断一下做这件坏事意味着什么,再想一想自己能否承受起这件事的后果。如果承受不起,一定要坚定地拒绝。
我们要和孩子强调的是,说“不”并不代表失去友情,真正的友谊是能够尊重彼此的差异的。但如果说“不”意味着友谊的损失,那么我们就需要让孩子明白,有时候,友谊的损失也是一些不可避免的生活经历,虽然它会让你有段时间不开心,但它会让你对真正的友谊有更深的了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时候,孩子无法抵御“坏 ”友谊带来的伤害,就是因为孩子感觉无法承受失去友谊的孤独和痛苦。如果我们事先与孩子分析过这些情况,孩子们发现这些问题并不会像他想的那么严重,那么当问题来临时,孩子们才能够独立地做出判断,而不会被失落感打败。
真正的善良,都带有牙齿
其实,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人际交往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来自于缺乏足够的善意和无情。在彼此合作时会反复思考,“上次他对我不够好,这次我要帮他吗?”在遭遇背叛时会犹豫不决,“如果我报复回去是不是会被记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博弈论中有一种模型,叫做“囚徒困境”。意思是,即使合作是对双方最有利的选择,保持合作也非常困难。政治学家罗伯特曾组织过一场博弈,他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提交不同的博弈策略,两两角逐。最终,多伦多大学的教授拉波特取得了胜利,而他的策略就是,在第一轮选择中选择信任,接下来,对手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这一策略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向对方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规则:我很友好,但我不是一个烂好人。说白了就是“有牙齿的善良”,与人为善,但也不盲目善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牙齿的善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很多家长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好孩子不哭”的观念,以至于孩子的负面情绪无法发泄,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把孩子长出的“牙齿”又生生摁了回去。“没有牙齿的善良”,在不怀好意的人眼里,就意味着懦弱和好欺负,反而增加了孩子被伤害的概率。不做伤害孩子的“帮凶”,鼓励孩子在安全环境下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很有必要。
我们可以向孩子强调一个基本的原则:不轻易原谅那些没有底线的人,而原谅的前提是,对方犯错误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并且表明了自己的歉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足够的善良,需要有足够的原则和立场来支撑。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让其他孩子了解他们的界限很重要,让别人知道,和你合作一定不会被背叛,但要背叛你,你也不是一个盲目听从的烂好人。有做人的原则和立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帮助孩子避免“坏”朋友的伤害。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生命中总会有糟糕的存在,这是我们无法回避也回避不了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明白的是:最好的保护,从来不是把孩子永远护在羽翼下,而是让他们学会相信美好的同时,也要懂得“以牙还牙” 。这样,无论将来面对什么样的风雨,孩子们都能勇敢面对,有足够的信念和勇气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大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