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轮风湿:乌头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天人合一六吉堂▲ 点击“六吉堂”关注公众号

乌头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丨作者 / 莲花笙

这是六吉堂73篇原创文章

乌头汤作为治疗历节病的一个重要方剂,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今天,就从金匮要略原文及方药解析,以及名家医案,对乌头汤的临床应用进行解析,以促进历节证治的交流。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麻黄   黄芪各三两  芍药   甘草三两(炙)  川乌五枚(㕮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取出乌头)  上五味,㕮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者,尽服之。

名医注解

伤寒悬解:风湿寒邪,伤其筋骨,筋又聚于节,则疼痛不可屈伸,乌头汤主之。乌头去筋骨之湿寒,麻黄开皮毛以泻水,黄芪大补肝脾之气以逐水,甘草芍药,培土而滋肝,舒筋而止疼。

曹颖甫:乌头汤为历节重症,乌头其颗甚小,五枚约一两半,此方重用乌头,确定为少阴寒湿而用之,与寒疝用大乌头煎同。

陈修园:尤在泾云、此治寒湿历节之正法也.徐忠可云、病历节.括足肿发热言.承上文也.按足肿而膝胫不冷.似可加黄柏知母(曹颖甫讥讽之,夫使胫膝不冷,岂用乌头五枚?)

方药解析

本方主治寒湿历节之证。寒湿留着关节,经脉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是以关节剧痛,不得屈伸为特征。寒湿之邪,非乌头、麻黄则不能去;而病在关节,则又非如皮毛之邪可一汗而解,故用黄芪之补托,既助乌头温经,又监麻黄过散;因本证为急,其痛为剧,故以芍药甘草汤佐之,以活血通经,缓急止痛;白蜜甘缓,可解乌头之毒也。诸药合用,为温经散寒,除湿止痛之良剂。凡寒湿凝滞,经脉闭阻之痹证、诸痛、脚气等病,皆可运用。

麻黄温经散寒,麻黄是痹症主要药物之一,同时可以透发伏邪外出;

乌头祛风散寒止疼痛;

芍药甘草缓急舒筋止痛,芍药甘草汤帮助附子止痛(有芍药甘草附子汤之义),同时可以缓解大剂量乌头的燥性,让乌头的燥性从小便利走;

黄芪一是益气固卫,走气分,白芍调营血,形成气血同治;二是助麻黄、乌头以温经止痛,又可防麻黄过于发散;三是同时黄芪扶正,运大气,利水湿,气的充足可以带动血液的运行,正气的强盛有利于邪气的排除,水湿的利走;

炙甘草可以解乌头的毒,同时可以固中焦脾胃。

白蜜甘缓,能解乌头毒;

类方比较

1、与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区别:桂枝芍药知母汤为风寒湿痹阻关节化热伤阴,关节肿疼,可伴发热,身体消瘦,治疗以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为主,寒热并用;而乌头汤以寒湿痹着关节,损伤阳气(寒湿不化气),以关节疼痛不可屈伸为特征,治疗则温经散寒,益气逐痹。

2、与麻黄加术汤的区别:麻黄加术主治寒湿在表,以关节疼痛剧烈而烦扰不宁为主,伴有恶寒发热,无汗等表实证,病位主要在肌腠;而乌头汤以关节疼痛剧烈,不可屈伸为主要特点,病位在筋骨。

3、《千金方》的乌头汤是桂枝汤的加味,属于太阳表虚,属于桂枝类方,还有,有乌头,细辛,花椒,附子四味猛烈止痛药物,效果非常好;本方属于麻黄类方。

4、附子汤是少阴阳虚疼痛证,是桂枝附子类方,温阳益气止痛,可能要出汗,有背心冷,四肢冷,四肢无力,疼痛。

5、甘草附子汤也可以治疗剧烈疼痛,它是太阴少阴寒湿痹痛证,伴肿和出汗。

6、真武汤是少阳寒湿水饮证,水肿证为主,其他为辅助。

临床验案

1、历节。(八月二十七日)耿  一身肢节疼痛,脚痛,足胫冷,日晡所发热,脉沈而滑,此为历节,宜桂枝芍药知母汤。瘰疬,从缓治。(经方实验录)

川桂技(五钱) 赤白芍(各三钱) 生甘草(三钱) 生麻黄(三钱)熟附块(五钱) 生白术(五钱) 肥知母(五钱) 青防风(五钱)生姜(一块打)

二诊 (九月一日) 服桂枝芍药知母汤,腰痛略减,日晡所热度较低,惟手足酸痛如故,仍宜前法。

川桂技(五钱) 赤白芍(各五钱) 生甘草(三钱) 净麻黄(四钱) 苍白术(各五钱) 肥知母(五钱) 青防风(四钱) 生姜(一块打) 咸附子(三钱生用勿泡)

2、寒湿历节。又曾治一戴姓妇人妊娠八月,为其夫病求医,抱夫乘车,胎儿竟为夫身压毙,遂作腹痛。一医药而堕之,腐矣,妇本属血虚体质,死胎既下,因贫不能善后,即病历节。手足拘挛,节骱剧痛,旦日较缓。

拖延二年,方求师诊。师用一方,二剂不应。二诊改用某药,汗乃大出。两剂,肢节便可屈伸,足肿亦小,独手发出大泡,有浓有水,将成溃烂。乃采丁甘仁先贤法,用大小蓟各五钱,丹皮一两,地骨皮四钱,清其血热,二剂而痂成,四剂而痂脱。遂与未病时无异。以为可无恙矣,妇忽阴痒难忍,盖湿毒未尽,而下注也。师因令其用蛇床子煎汤熏洗,良瘥。未几,入市购物,卒然晕倒,诸恙退而血虚之真象见。师乃用大熟地一两,潞党参五钱,川芎、当归各四钱,龙骨、牡蛎各一两,凡二十余剂全愈,后竟抱子云云。

曹颖甫曰:肢节疼痛,病名历节。此证起于风邪外感,汗出不畅,久久湿流关节,脉迟而滑,属寒湿。其微者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其剧者宜乌头扬。

尝治一吴姓男病,予用净麻黄三钱,生白芍三钱,生绵耆三钱,炙甘草三钱,乌头二枚切片,用蜜糖一碗另煎,煎至半碗,盖悉本《金匮》法也。

3、痛经。陈寿永医案:程某某,女,18岁。1994年11月8日初诊。上月经前冒寒在外,身寒啬啬,次日,少腹绞痛,经用薪艾煎水热敷良久,方行紫黑小血块和污液,后打针吃药好转。

前天又不慎受凉,经水昨行。现少腹冷痛,热熨则减,按则痛剧,经色紫暗,有块,经行不畅,行毕则舒,唇舌瘀紫,苔白较厚,面色觥白,体倦乏力,腰酸膝软,四末清冷,大便常溏,脉沉紧而细。证属寒邪客于胞宫,气受寒则滞,血受寒则凝,气滞血瘀,痛经乃作。

辗转思维,乌头汤合拍,众知麻黄解毒,临床上将其加入温补药中,宣通络隧,威而不猛,实为搜剔寒邪之骁将。制川乌、麻黄、艾茎各6g,黄芪、白芍各15g,炙草100g,蜂蜜90g。冷水浸透,烈火煎开,文火续煎15分钟,取头汁;加开水,文火再煎15分钟,取二汁与头汁混合,分成三份,早、中、晚饭前分饮之。3剂药后经水畅行,色红,无血块,小腹痛愈。(四川中医1996)

按:此方乌头麻黄艾叶量很小,又用大量甘草蜂蜜煎,药力极缓,已失乌头汤之方意。

4、痹证(关节炎急性发作) 王海州医案:王某某,女,23岁,农民。1977年10月18日就诊。自述3天前因挖井下水、又感风邪而致双膝关节冷痛难忍,不能行走,伸屈痛甚,关节肿胀,右膝明显急赴本院求治。

服桂枝芍药知母汤之类2剂后,痛非减轻,反而加重。现症膝部痛如锥刺,局部发凉,不时呼叫,屈伸不利j不能坐、立、行,只能取卧位。检查:血白细胞计数12000/mm。、中性75%,血沉24mm/小时,舌质淡,苔白,脉沉紧。

证属气血亏虚,寒湿阻络。治宜补气养血,散寒除湿,活络止痛。遵《金匮要略》乌头汤加味:黄芪15克,白芍30克,制乌头12克,麻黄15克,桂枝10克,木瓜30克,防己20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为引。

上方服2剂(一日量)后,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消其半,能坐、站_时许,行走丈余,但夜间仍痛,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微迟。寒湿未尽,原方加干姜12克,又服4剂,膝关节痛肿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又以前方加减服5剂,痛止行便。(国医论坛1990)

按:此证初起为入水感风邪所致,虽疼痛不可屈伸,显然属于表证,所以应以桂枝汤加术附予以调理。或者桂枝附子汤也为对症方剂。然并无发热肿疼而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显然误治,导致气血亏虚而调整方剂。

此案所以乌头汤加味(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  麻黄  黄芪  乌头  木瓜  防己)其实已经成为乌头汤、桂枝汤、防己黄芪汤的合方。严格意义上不属于乌头汤的方意。但从此也可看出,桂枝汤并非单纯的解表方剂,用在此处还可以调和营卫作用。

5、阳痿。宋建华医案:易某,男,31岁。1985年6月4日初诊。阳痿4年余,面色晦滞,头昏,眠多,疲乏,腰膝酸软,畏寒自汗,频繁滑精,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根部厚腻,津润,脉沉迟。

追问病史乃知,年少时屡犯手淫,遂致阳强不倒,故常在起床时用铁器,凉水等促其痿软。1981年结婚,婚后不到3月即阳痿不起。更医多人屡治不效。此乃寒湿之邪浸淫宗筋,深入下焦肝肾,宗筋拘急之证。

处方:麻黄12克,黄芪60克,白芍12克,甘草6克,制川乌、熟附片(与生姜60克,先煎两小时,后入诸药)各30克,蜈蚣(不去头足,研末分吞)3条。3剂。

服上药后,滑精,自汗止。腰膝酸软似有好转。余证同上述。效不更方,仍予原方3剂。药后病情明显好转,再7剂则病愈。随访至1986年3月,未再复发。

6、骨节疼痛双手变形。65岁的赵先生是一名退休干部,18年前突然出现四肢关节肿痛,先是双手手指关节、双足足趾关节肿痛,之后发展为肌肉、关节疼痛剧烈,有麻木感、冷感,晨起双手僵硬,持续时间达半小时以上,无法洗脸、握持,时轻时重,反复发作,遇冷加剧,朝轻暮重。之后双手逐渐变形。

大约半个月前,赵先生在淋雨后,双手掌指关节、腕关节出现肿胀疼痛,后累及膝盖、足部,伴畏风怕冷,靠近热源(例如热敷等)症状会得到缓解。故而求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吴宽裕主任。

赵先生初次就诊的时候,除四肢关节痛外,舌质淡红,苔白而腻,脉弦细。查血沉、类风湿因子及抗-CCP抗体均较高。吴主任运用《金匮要略》的经典方——乌头汤进行加味化裁,和雷公藤合剂。

处方:制川乌,制草乌,黄芪,麻黄,桂枝,白芍,细辛,雷公藤,九节茶,红花,生甘草。赵先生服用7剂后复诊,四肢关节肿痛及晨起四肢僵硬等症状较前有所减轻,仍感畏风怕冷。

在上方加味乌头汤的基础上,加大辛热中药的用量,加用活血祛瘀之品,再服3剂。三诊时,症状较前均有明显改善,不仅四肢肿痛明显减轻,身体及四肢均有热感,复查血沉、类风湿因子较前明显降低,减少雷公藤用量,调治4周后,四肢肿痛的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血沉降至正常,类风湿因子亦大幅度下降,予具有益气温经、和营通痹之功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调理善后。

按:“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上属“痹证 尪痹”范畴,又称“鹤膝风”“顽痹”“历节风”等。主要为正气不足、肝肾亏虚、脾虚湿盛,赵先生年过六旬,且平时饮食不节,五脏渐衰,加之外感受寒、湿邪,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不通则痛,故出现四肢关节、肌肉疼痛,归属中医学中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所致的尪痹病范畴。且患者舌质淡红,苔白而腻,脉弦细,可辨证为寒湿痹阻证,故吴主任予加味乌头汤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吴宽裕医师医案)

本案在(乌头、麻黄、芍药、黄芪、甘草)乌头汤的基础上,选用了制川乌、制草乌,两药均大辛大热,温经通络、祛寒止痛之力大;加用桂枝温经通络,北细辛散寒止痛,红花活血,九节茶、甘草制热药之毒性,再加以治疗类风湿等专病的有效药物雷公藤(需要久煎2小时)联合治疗,全方共奏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所以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7、四肢关节疼痛变形。姓名:潘某、女、73岁;2020年4月14日主诉:四肢关节疼痛变形4年。现病史:患者4年前老伴去世后出现四肢关节肿痛住院治疗,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予抗风湿药物间断治疗3月肿消痛轻后未再治疗,平素恶寒,关节疼痛,时轻时重,天气变化以为明显(阴雨、寒冷),关节逐渐变形,近日关节又发持续疼痛,来诊求治。(何庆勇教授医案)

刻下症:四肢关节疼痛、变形,不红、不肿,屈伸受限,受寒疼痛加重,纳食正常,口干,无口苦,睡眠如常,大便不干,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迟。

方证辨证:《金匮要略·中风历节并脉证并治第五》病历节,不能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乌头汤方证为,四肢关节疼痛,不能屈伸,无汗怕冷。本案患者四肢关节疼痛、变形,不红、不肿,屈伸受限,受寒疼痛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迟,符合该方证故用之。

治疗:乌头汤。麻黄15g、芍药15g、黄芪20g、生甘草15g、川乌20g(单包),10剂日三次。
二诊:2020年4月28日患者四肢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自服药上述症状逐渐减轻,治疗继服10剂,煎服同前。

8、痹证(关节炎急性发作)。王海州医案:王某某,女,23岁,农民。1977年lO月18日就诊。自述3天前因挖井下水、又感风邪而致双膝关节冷痛难忍,不能行走,伸屈痛甚,关节肿胀,右膝明显,急赴本院求治,服桂枝芍药知母汤之类2剂后,痛非减轻,反而加重。现症膝部痛如锥刺,局部发凉,不时呼叫,屈伸不利不能坐、立、行,只能取卧位。

检查:血白细胞计数12000/mm。中性75%,血沉24mm/小时,舌质淡,苔白,脉沉紧。证属气血亏虚,寒湿阻络。治宜补气养血,散寒除湿,活络止痛。遵《金匮要略》乌头汤加味:黄芪15克,白芍30克,制乌头12克,麻黄15克,桂枝10克,木瓜30克,防己20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为引。

上方服2剂(一日量)后,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消其半,能坐、站_时许,行走丈余,但夜间仍痛,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微迟。寒湿未尽,原方加干姜12克,又服4剂,膝关节痛肿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又以前方加减服5剂,痛止行便。(国医论坛1990)

按语:脉证所现,为寒湿侵入关节之痹证,用乌头汤为对证之方。首次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不效,乃因本证与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不同,彼为风湿历节,渐以化热,此以关节肿痛、发热为主,故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以祛风除湿,行痹清热;此为寒湿历节,兼有气虚,证以关节剧痛,不得屈伸为主,故以乌头汤温经祛寒,除湿止痛。以此为辨。

9、寒湿历节陈寿永医案。李某某,男,32岁。1984年11月7日初诊。主诉半月前曾露宿野外。三天前突然畏寒高烧,周身关节疼痛,遇寒则剧,复被则减,两膝关节肿胀,屈伸不便。舌淡,苔白厚而腻,脉象浮紧。体温40.5℃。

化验:白细胞1.2万/立方毫米,中性73%,血沉48毫米/小时。关节肿而.不红。诊为烦劳伤阳,阳气伤于内,寒湿袭于外,拟乌头汤加独活、蕲蛇。处方:制川乌16克,麻黄6克,独活12克,蕲蛇10克,炙黄芪12克,杭白芍12克,甘草12克,蜂蜜90克。先将前7味药加冷水1000毫升浸透,文火煎20分钟,纳蜂蜜再煎10分钟,倒药汁30毫升,候温,一饮而尽,然后复被取汗。药后半小时,自觉心胸烦热,犹未得汗。嘱其再喝稀粥1小碗,遂致周身汗出溱溱,持续约20分钟,自觉恙情大减。

11月8日,热退痛除,步履如常。嘱出院后以红参10克,三七10克,蕲蛇10克,米酒2市斤浸泡,文火煎1小时,每饭前喝1小酒杯。追访至今,未见复发。(河南中医1988)

按语:关节肿痛,遇寒为甚,苔白厚腻,脉象浮紧,寒湿侵袭之象,宜乌头汤,加独活、蕲蛇,以增祛风除湿,通经止痛之功。须要注意的是,临证不可把发热和热证混为一谈,一见高热就不改再用热药,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有悖于“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经旨。本案虽高热达.40.5℃,但关节肿痛而不红,舌淡苔白,脉象浮紧,仍属寒证,若不用热药,定难收“热退痛除”之效。

六吉堂|倡导天人合一中医生活

我是莲花笙

来自秦岭深山的民间中医人

每天分享经典中医理论及临床验案

只为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

以及成就人人都能获得健康的热切期盼

(0)

相关推荐

  • 经方在痹症治疗中的运用

    痹症在临床中症状较多,变化复杂,临证中对经方治疗痹病进行了有意的探索,现总结归纳如下,为临床运用经方治疗痹症提供一些依据,供同道参考. 1 行痹常选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越婢加术汤.柴胡桂枝汤.麻黄 ...

  • 十七、风湿性关节炎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风湿性关节炎.腱鞘炎 [治病策略] 1.关节湿疼者,脾经下陷则生湿,湿气淫溢于关节,气脉不能疏通,故关节疼.(燥土暖水,兼清木热.) 2.身上开始有湿的时候,没有感觉,可能就是舌苔发 ...

  • 经方:乌头汤

    乌头汤 [原文] 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炙).川乌五枚(㕮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豆) 右五味,㕮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作者]张仲 ...

  • 实验记录:乌头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背景:某老白鼠,年六十,患类风湿关节炎近二十年,手指关节.膝关节肿大变形,走路行动不便,近十年靠服用雷公藤多苷片止痛,但副作用较大,停药后病痛如故,不能治本. <金匮要略>:病历节不可屈伸 ...

  • 仲景轮风湿:黄芪桂枝五物汤在痹症中的应用解析

    秦山楚水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 黄芪桂枝五物汤医案解析 丨作者 /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第89篇原创文章 编者按:黄芪桂枝五物汤是金匮要略里面一个治疗血痹的方剂,一 ...

  • 仲景论风湿: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急性通风关节炎医案解析

    天人合一六吉堂▲ 点击"六吉堂"关注公众号 桂枝大黄汤临床医案解析 丨作者 / 莲花笙 这是六吉堂第77篇原创文章 白虎加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原文 ...

  • 风湿漫谈 | 告别“僵尸关节”,试试这些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见中药,改善关节肿痛

    ▼医学指导: 广东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黄闰月 教授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病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 ...

  • 周仲瑛教授多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门诊医

    研究目的:(1)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多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门诊医案为基本资料,运用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对医案进行研究,探讨周仲瑛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辨治思路.用药经验,总结.整理.提炼周仲瑛教 ...

  • 仲景论风湿:甘草附子汤治疗痛风骨关节坐骨神经疼骨质增生等多种病

    天人合一六吉堂▲ 点击"六吉堂"关注公众号 仲景论风湿 丨作者 / 莲花笙 这是六吉堂第65篇原创文章 <金匮要略>:风湿相搏,骨节疼痛,全身掣疼,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 ...

  • 仲景论风湿:千金三黄汤治疗恶风而全身疼痛烦热心乱不欲饮食

    天人合一六吉堂▲ 点击"六吉堂"关注公众号 千金三黄汤临床医案解析 丨作者 / 莲花笙 这是六吉堂第75篇原创文章 千金三黄汤,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均 ...

  • 风湿百科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最初2年利大于弊

    图片来源:pixabay.com 供稿:陈盛(上海仁济医院 风湿免疫科) 糖皮质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治疗中的角色至今仍存在争议,有研究者提出糖皮质激素可 ...

  •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酊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由多种中药材配制加工成治疗类风湿性 关节炎的酊剂.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侵犯结缔组织的一种全身性疾病.该病在中医范围属痹症, 其病因的内因是气血营卫内虚,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