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叫”黄梅人称呼上的忌讳 ——李山语
李山语| 黄梅人称呼上的忌讳
先说一个发生在民国初年的故事:
一天下午,有个第一次去县城的山里后生忘了路的远近,当时没有公路,又是徒步,眼见日头快要落山,十分着急,便问路边山坡上的一个放牛老汉:“咳,到县城还有多远?”喊了半天,不见对方反应,以为老汉耳背,便凑到老汉跟前,又问一句:“咳,到县城还有多远?”老汉举了举手中的拐棍回答说,到城里还有多少多少拐棍。后生很奇怪:“你们这里的路为什么论拐棍,不论里?”老汉回答说:“有时论拐棍,有时论里。”后生又问为什么,老汉说:“对懂“礼”的人论‘里’,对不懂“礼”的人就论‘拐棍’。”后生立刻面红耳赤,当面道歉,老汉才说了实话。
与人打交道,不能不称呼别人,“咳叫”绝对不行,正如老汉训斥后生的那样,叫做“不懂‘礼’”。幸好那位后生改得快,否则真要在路上投宿。可见称呼别人是多么重要。
什么是“咳叫”?“咳叫” 就是不称呼别人,象那位山里的后生一样,“咳”一声算是招呼。此为黄梅人称呼的最大禁忌之一。
“粗门大字”,黄梅人称呼最大禁忌之二。“粗门大字”中的“门”是门第,“粗门”是指门第很高,即大家大姓或名门旺族。“字”,家族系谱时所规定的辈分高低的字派,“大字”,就是辈分很高的字派。“粗门大字”就是“门第”很高,辈分也很高。称呼别人时,把自己的“门第”提得很高,把对方称着小辈,想想看,被称呼者心里是什么滋味。“粗门大字”者的不讲“礼”,比“咳叫”的不讲“礼”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黄梅人的称呼禁忌还有,但最大的就这两种。
黄梅人有个习惯,就是在称谓别人时,总喜欢“撞上哥乃叫叔乃,搭老点头”,在陌生的地方尤其如此。在陌生地方对陌生人这样是出于礼貌,对熟人这样大约是为了调侃,表示亲昵。这种习惯好。
黄梅人把见面爱叫人的,即相见时主动打招呼的,称为“响亮”,有“春风”,或者说“春风”好,(就是热情,有礼貌的意思);把不爱叫人的称为“瘟猪头”。但问题有两重性,爱叫人的有时把称谓搞错了,也是令人尴尬和难堪的事,称呼小了,对方不高兴,说你“没大没小,碰上家公(读ga即外祖父)叫老表”;称呼大了,自己上当不说,还要落人耻笑。不爱叫人的也不一定就是对人不礼貌,有时是不知怎么称呼对方。因此,搞清楚各种人的称谓,对社会交往活动大有好处。
作者:李山语,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梅大河退休教师,黄梅民俗研究学者,著有《黄梅习俗漫谈》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