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大肠、结肠分不清?4类人要留个心眼
大肠癌是我国最为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2020年我国新确诊的大肠癌患者达到了56万人。
但是,有很多肠癌患者发现,自己虽然患上了大肠癌,病理报告上却标注了直肠、或结肠癌变,很多人对此不够理解。
大肠、直肠和结肠,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大肠就是人消化系统的最后一部分,也是食物残渣最后的去除。
当食物在小肠被消化和吸收后,小肠末端的回肠进入接下来的肠道,再通过回盲括约肌进入盲肠、结肠和直肠。
也就是说,这三个部位被统称为大肠,大肠包括了结肠与直肠!而结肠在临床又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以及乙状结肠。
最后,形成的粪便到达直肠,当积攒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随着肛门排出体外。
就临床掌握的资料来看,食物在小肠消化和吸收营养成分之后,剩余的食物残渣、废物、水分等,都需要在大肠内进行处理,整个大肠涵盖的功能包括了水分再吸收、电解质吸收、粪便形成和暂时储存!
既然如此,大肠癌又是怎么回事呢?
临床所说的大肠癌,包括了结肠和直肠两类癌变,其病发率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等。
而根据其原发部位的组织来源不同,大肠癌又分为腺癌、淋巴癌、鳞状上皮细胞癌等。其中,最为高发的就是腺癌,且有近90%都是从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的;
而细细追究大肠癌的病发原因,则涉及到了多个方面,这包括了:
1.遗传基因(肿瘤遗传易感基因、遗传性腺瘤性息肉病);
2.年龄(40岁以上为高发期,年龄越大,患病率也就会越高);
3.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模式);
4.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生活作息异常、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5.肠道慢性疾病(腺瘤性息肉、慢性溃疡性肠炎)等;
因此,在临床看来,有肠癌家族史、患有慢性肠道疾病、50岁以上人群、存在不健康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四大人群,就是大肠癌的高危者。
虽说并不是所有高危人群都会患上大肠癌,但是他们的患病风险,要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既然如此,肠癌高危人群,又该如何防治大肠癌呢?
首先,我们无法改变年龄以及衰老的事实,所以大家只能从后天入手来预防癌变,比如改变生活和饮食方式,出现慢性肠道疾病后积极进行治疗,就能降低后期患癌风险。
特别是查出腺瘤性息肉病的患者,需要按照医生建议进行切除手术治疗。
其次,由于自己本身是高危人群,患病风险高于其他人,所以做好预防工作只是其中一个方面,高危者还需要定期进行针对性的防癌筛查,目的就是为了了解肠道健康情况,尽早揪出癌变,比如肠镜筛查、粪便潜血检查、直肠指检等,都是常见筛查大肠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