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境”
读书“三境”
——第四周教师会前阅读体会
文|潘丰洁
《一本没有人打开的书》,书中的小动物就像一个人读书的不同阶段,阅读兴趣逐渐增强,从而在不同阶段获得不同体验和感受。这多么像一个人的阅读史啊!从不会阅读到逐渐阅读,再到成熟阅读,在书本里发现自己。
不会阅读
在女儿五个月大的时候,我就拿着一些认知卡片给她看。刚开始还兴致勃勃,不一会儿就展现女汉子的潜能,把卡片揉捏成一团,还嘴巴和手并用,把书撕了个粉碎。女儿多么像书中的小兔和野鸡,蹦跳一下就离开了,并没有在书中有收获。但我庆幸很早就让女儿接触书,咬书也好,撕书也好,毕竟书也给她带来一点“乐趣”。
逐渐阅读
女儿正式读一本书书大概是在10个月的时候,我讲一些很短很有趣的绘本,比如《蹦》、《抱抱》、《好饿的小蛇》。开始一本书没读完他就不耐烦了,中途要爬到其他地方玩。正像书中的野猪,闻了闻就跑走了;像熊,坐了一会儿,摇摇摆摆地走了。再后来,女儿能跟着书中小动物同步动作,或蹦或跳或叫。还会主动拿着书找我讲,她喜欢《点点点》变魔术般的神奇效果,喜欢《好大的红苹果》中小动物们用不同的方式摘苹果,喜欢《好神奇的小石头》中朗朗上口的小儿歌,有时还能跟着讲几句。
有童书的童年是幸福的。
成熟阅读
小时候,一早醒来,匆匆洗漱吃早饭,然后拿本书回到被窝,躺在被窝里,捧着书看一个上午,看书最惬意的就是那个时候了。那时,书本资源没那么丰富,我们看的不过是《365夜故事》系列和一些作文选。五年级时,学校有了图书室,读的内容才丰富起来。再后来,作业多起来,便没有多少时间看书了。再次觉得阅读重要,是遇见周校长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阅读太重要。
上个学期每周教师会议上,全校老师共读《苏霍姆林斯基》,这是一本很难啃的教育巨著。每周五章节,如果没有这样硬性的规定,真的没有动力去啃砖头一样的书。但每次认真读,无不感叹苏的教育智慧。暑期里,教师共读王晓春《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优秀是教出来的》,在班级管理层面,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在这无限延长的寒假里,我找出以前来不及的看的好书,打算好好读一读。吴非《不跪着教书》,何夏寿《爱满教育》,薛瑞萍班级日志《教六年级的日子》,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王芳《最好的方法读唐诗》,还有和自己班学生共读的童书。
现在的阅读,不只看书的骨架,更要发现里面的精髓,作者的观点,最重要的是,在书里发现自己,对照自己,与之产生共鸣,继而学以致用。正像绘本里的小女孩:“书里有我!”她在书中愉快地跳起了舞。
“一本没有人打开过的书,谁也不知道书里写了什么。”没有接触,便谈不上喜欢。打开了,就会被吸引。很喜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的读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但愿这辈子打开更多的书,与书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