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已秃,女已肥,同学聚会还看谁
毕业以来,尚未参加过大范围的同学聚会,主要时间不凑巧。班级组织过两次同学聚会,都安排在正月初几,那时候家中每天迎来送往,忙着走亲戚,行程很密集,身心很疲惫,再者当时家中没车,要赶去学校参加聚会委实不方便。
这些年,在北京,在武汉等地,陆陆续续也见过一些同学。他们或出差路过,或同城小聚,或家人过来有事,但凡搭上联系,只要没有出差,便相约见见面、说说话,唠唠近况,不亦乐乎。
十余年间在北京常见的同学有两个。
王同学过去跟我们住得近,休息日偶尔可以见面,她有个乖巧的女儿,跟着妈妈在国际学校读书,英语说得特别溜,逗逗挺好玩的。
同学聚会最扯的是,一帮油腻的中年人互相吹捧:我看你根本就没怎么变。
张同学自从嫁人以后,当起了全职妈妈,现在也少有联系,上一次他们还在通州万达请我们几个吃饭。张同学老公每天从东边通州穿越地铁去北边中关村上班,见过几次,眼里有光,非常优秀。听说她公公毕业于清华大学,九十年代调到南昌工作,一家人户籍还落在北京。
除了这两位,有一个王同学曾在北京工作过几年。他媳妇儿是福建人,他跟着对方亲戚在北京一家医院里做宣传推广方面的工作,目前已经去了福州。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不知道最近几年过得怎么样。
在武汉和其它同学们,倒是一起吃过几次饭,都属于小范围聚会。当年的班主任王老师工作调动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学,我去她们家十分钟车程,其它同学也都是以她为圆心进行互动。老刘同学跟我关系不错,读书的时候,他是年轻版“刘德华”,帅气得一塌糊涂,男神一般的存在,多少女同学为他神魂颠倒。现在顶着肥硕的身材,一百七十斤的体重,一脸油腻放光,不忍直视。其它常见面的三个男同学,见面一次,头发稀疏一些,接着见下去,恐怕就得戴假发了,大叔形象遮盖不住。至于女同学,很久没见到任何一位了,都有家有孩子,朋友圈里翻翻照片,走形的身材、晒娃的日常已是标配,有几个能见到当初清秀的模样?
同学聚会,最忌攀比。
这两年,同学之间联系特别稀少,一方面大的环境不允许,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同学聚会也看淡了许多,大家坐到一起,生活经历迥异、工作没有交集、兴趣爱好共同点也不多,还都有家庭和事业牵绊着,早已没有年少求学时那份洒脱,聊天都不一定能同频共振了。
现在不确定,还有没有人站出来组织第三次同学聚会,就算组织起来,这么多人,加起来上千岁,凑一起吃顿饭、叙叙旧、唱唱歌、学校里转一圈话当年吗?再说,三十多岁的人,难道还有什么非见不可的人么?
相见不如怀念,这是岁月静静的回响……
【原创声明】左求文,现居北京,七年自由撰稿人,十年展览策划。
情感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