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教育,不明白这个道理,那是白费力气

每个人都需要在一生中不断修行,而一个家长的修行,更是有着特殊的内涵。
我们很难把家长的修行内容说得那么全面,今天我只想就家长修行的一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很多人都熟知《尼布尔的祈祷文》中的一段:
上帝啊,请赐予我平静,
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请赐予我勇气,
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请赐予我智慧,
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这里有个控制二分法,就是控制自己能够控制的,接纳不能控制的,用智慧区分二者。
人生成长的历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不断发现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懂得放下这些事;然后,把精力集中在可以控制的事情上。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当然,有些区分是比较容易的,比如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过去,控制不了自己出生在什么家庭,控制不了别人对自己的评说,控制不了他人是否喜欢我们,等等。
具体到家庭教育来说,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哪些事情是家长能够控制的?哪些是不能控制的?这是需要不断努力才能去分清的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与孩子诸多冲突出现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难以分清(或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要去分清楚)这样的问题。
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在教育孩子上,我们的精力投入到哪里,是以我们以为的“重要不重要”来选择的,而不是以“能不能控制”为标准选择的。换句话说,我们不是以“能控制的重要事情”为标准选择需要采取的行动。
这样导致的问题就是,太多时候,我们都是在不能控制的事情上持续纠缠,然后,因为做了很多无用功,看不到努力的效果而焦虑。
这个时候,对于那些我们可以控制的重要的事情,我们却没有了精力和能力去做了,或者我们因此丧失了信心再去做。
如果在做一件事情时,我们搞清楚了这是我们不能控制的,我们可能就会让自己停止这种无效的行为,也不会因为无效而过分沮丧了。
比如,面对孩子突然爆发的情绪,我们用大吼大叫能控制吗?有时候不仅不能,还会火上浇油,或者,你通过打骂控制了孩子爆发的情绪,但是,你控制得了他想什么吗?
没有,没有家长可以控制孩子想什么,除非是那些传说中的摄心术。
然而,孩子的表现却给了我们错觉,因为有时候,我们看到孩子在我们的吼叫中害怕了,听话了,这让我们以为我们控制了孩子的想法。
其实不然,我们控制的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孩子的外在表现,真正我们想控制的孩子的想法(那些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并没有被我们改变,或者,他的改变我们无法预测。因为他内心丰富的感受我们体验不到,他由此引起的心理变化我们也感受不到,也很难预料到,大多数时候是判断错误。
然而,这种孩子听话的错觉,会让我们觉得这种控制方法有效,让我们执着地以为我们能够控制孩子的想法。
直到当孩子用激烈的方式顶撞你反叛你的时候,我们才突然醒悟,也许,依然没有醒悟。
孩子反叛我们的行为,很容易被我们视作是自己家庭教育的失败,这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自我否定的情绪中。
在这种情绪笼罩之下,往往让我们失去了区分“可控不可控”事情的能力。
所以,一旦我们明白有些事情不可控制,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这可以让我们从这种挫败和自我否定情绪中尽快走出来。我们明白了,不是我们教育失败了,而是我们原本就做了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不可控的事情。
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去反思到底问题出在哪里,然后,重新回到家庭教育的正确轨道上来,而不是在这种冲突中继续纠缠下去,或者在失败的阴影下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那么,如何通过修炼,让自己明白教育孩子中哪些可控,哪些不可控呢?
这可是一个千古难题,远非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不断积累教育的智慧,通过读书思考,让自己心智更加成熟,抛弃那种“全能自恋”的思维,认识到这个世界不是围绕我们的想法运行的,孩子也不是你想让他怎样就能怎样的。
比如,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用自身的努力作为榜样,来引领孩子成长;我们想让孩子读书,可以自己先读书;我们想让孩子锻炼,自己先锻炼起来等等。
有些事情,整体来看不可控,但是我们可以找到能够控制的某些方面,在局部中行动起来,遵循渐进的原则,然后逐步带动全部,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总之,认识到很多事情是我们控制不了的,我们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能够控制的事情上去。也许,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意识,我们就有了进步,或者就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