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深意:菩提祖师为什么要赶走孙悟空?
《南华真经》说:“寓言十九,藉外论之。”所谓的“寓言”就是寄寓之言的意思,道家的思想一般不直接表述,而是寄寓于外,通过故事、形象来说明。这样做,一方面能把事理说得生动活泼,另一方面却也令人难以猜透,需要下功夫去琢磨。
《西游记》的第二回就是一个完整的寓言,它讲述孙悟空向菩提祖师学道修仙,学成之后又被祖师驱逐,最终回到东胜神洲,打败混世魔王并夺回花果山的故事。内容写得通俗易懂,但隐含的道理却艰深晦涩,文中可谓处处设有玄机,待我们发掘一二之后,就会感叹作者的高深绝妙,明白《西游记》绝不是一部神魔小说那么简单,它更像是《庄子》式的哲学寓言之作。
哲理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有什么深意在其中?
《西游记》讲的是两个人物先后西行求道的故事,其中唐僧求的是“大乘佛教之道”,他的求道过程作为全书的主要内容;而孙悟空求的则是“长生之妙道”,求道过程全部浓缩在开头前两回里。其中第一回讲述的是“寻道”的过程,猴王游历三大洲,花了八九年时间才在斜月三星洞里遇到了菩提老祖,明白修道的门径其实就在自己的内心中,而心一定要空无澄明才能学得大道,故而祖师赐名曰“悟空”。
悟空既然已寻得门径,那么第二回就要讲述他如何修持“长生之妙道”了,也就说这回写的是“悟道”与“得道”之过程。故而回目说:“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要先悟得妙理,然后才能断绝魔障,使自己“归本合元神”。
在本回的开头,菩提祖师并没有传授孙悟空任何道术,只是让这只猴子先学会做人,他命弟子们引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以便脱去猴性。悟空“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他在前七年中,学的都是如何做人的道理,可见要想修仙,首先得做好人的本分。
直到某一天,祖师才登坛高坐,开讲大道,他“妙演三乘教”、“说一会道,讲一会禅”,真是“三家配合本如然”。这说明祖师的道术是三教合一的,他既讲精微万法,又论天地消息,还兼谈真空妙有,以明仙、佛同源之理。听得悟空手舞足蹈,故而祖师看出他已经能够“识得妙音”、知晓真言,所以祖师问悟空说:“你到洞中多少时了?”悟空回答说自己已经在烂桃山上吃了七次桃子。这段文字里便隐含着一个玄机。
孙悟空来自花果山,五行属木,而“烂桃”隐指木性消尽,猴已成人,既懂妙音,便可以向他传授大道。祖师说:“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这里的“七年”隐含了“七日来复”的玄理。在《周易》中,“复卦”排在“剥卦”的后面,剥卦是五阴剥一阳,代表阳气将尽;而复卦则是一阳复五阴,代表阳气将复。所以《周易》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既然已见“天地之心”,那么祖师就要问悟空:“你今要从我学些甚么道”了。
在学道的开头七年中,悟空其实做的是“剥”的事,也就是《老子》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悟空已经做到“所用之物,无一不备”的地步,所以祖师才允许他开始学习大道。
剥尽猴性,复来修道
菩提祖师对各种旁门左道的批判
在讲学的开头,祖师便说:“'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名门皆有正果”,然而除了真正的“长生之妙道”外,其他各门皆是傍门左道,虽然也能修成各自的正果,但终究不可以得长生。
所有的旁门左道都归入“术、流、静、动”四大类。
“术字门”乃是占卜问卦、请仙扶鸾,能知趋吉避凶之理的数术之学。其中梅花易数、火珠林、奇门遁甲等皆属于此类,学习这一傍门也能达成正果,但仅限于预知未来福祸,掌握符箓法术,能够辟邪消灾而已,是不能长生不死的,所以悟空不肯学。
第二类为“流字门”,儒、释、道、阴阳、墨、医等傍门之道,即使修成正果,也不过是看经念佛,朝真降圣之类;它们的作用就像墙壁间的支柱一样,即使坚固无比,但只要大厦顷颓,也就得跟着腐朽衰败。因为这门左道做的皆是供奉偶像、信仰祖师之事,专注于仪式与教条,修行得再好也不过是祖师的权威诠释者,却不知道怎么去修行自己,所以只要偶像被打倒,它也就得崩塌了;
第三类是“静字门”,它欲往人的内心去求索,整日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就像砖瓦之坯一样,“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锻炼”。可见修道者不能单靠自己,如果不经名师指点,那么你不断往自己的内心中去求索又能得出什么来呢?如果参禅打坐就能悟得大道的话,悟空又何必西游求学,访寻菩提祖师呢?
最后一类是“动字门”,这类旁门专注于炼丹制药,采阴补阳,杂弄铅汞。专炼外丹而不讲内丹,走了“静字门”的反向极端。所以祖师说它只是“水中捞月”而已。
悟空听完祖师的介绍,对各门左道都一概排斥,所以祖师假装愤怒,然而内心中已经看出此猴的悟性极高,可以学“长生之妙道”了。但是在传授秘法之前,祖师还给悟空设下最后一个“盘中之谜”,只要他能解开这个谜,也就说明他已经完全入门了。
孙悟空不惑于旁门左道,内心坚定
祖师究竟教给孙悟空什么道理?
菩提祖师在介绍完各种左道之后,见悟空一心坚持正道,所以给他出了一个“盘中之谜”——假装生气地用戒尺往悟空的头上打了三下,然后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这一举动唬得大众惊惧,纷纷埋怨悟空,又鄙贱嫌恶他。然而悟空并不计较,因为他悟性极高,知道所有弟子中只有自己明白了祖师的用意,因此书中写道“原来那猴王,已打破盘中之谜,暗暗在心,所以不与众人争竞,只是忍耐无言。”
到了半夜三更子时,悟空“偷开前门,躲离大众”,从后门进去拜访祖师。祖师一觉醒来,口中自吟道:
“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
这说明“长生之妙道”不是简单易学的东西,必须要有名师传授妙诀才能学得。但也并不是所有人得到名师指点后就能够修成“长生之妙道”,因为他还需要自己先打破“盘中之谜”。所以当悟空说师父打我三下是叫弟子在三更之时入后门来学道时,祖师便暗自寻思道:“这厮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盘中之暗谜也?”
这个“盘中之谜”并不是市语、谜语那么简单,它其实隐含着玄机。祖师不打别处,只打悟空的头部,是叫他猛醒回头及早修持;不打多下,只打三下,暗指三更子时月出庚方可来问道。根据《参同契》“月相纳甲法”和邵雍的《先天图》,子时就在“剥卦”与“复卦”之间。当修道者能够“日损”至群阴剥尽,诸缘尽灭,百虑俱息,归于无何有之乡,就如同夜半三更、万籁俱寂之时,便可以打破“盘中之谜”,躲离大众,向祖师听领妙诀,实现“七日来复”了。
“三更天”的深意
接着,悟空便跪于塌下,听祖师念出一个以“显密圆通”开头的晦涩妙诀。作者没有解释这个口诀的意思,直到第十七回,写孙悟空与熊罴怪斗法时,才通过悟空之口透露了一点玄机,悟空说:
“老孙拜他为师父,指我长生路一条。他说身内有丹药,外边采取枉徒劳。得传大品天仙诀,若无根本实难熬。回光内照宁心坐,身中日月坎离交。万事不思全寡欲,六根清净体坚牢。”
其中“身内有丹药”、“宁心坐”和“万事不思全寡欲”实乃修行的大关节。菩提祖师告诉悟空,“长生之妙道”全在于“显密圆通”这四个字。“显”则验之以外,“密”则存之于内,“圆”则不偏不倚,“通”则变易不拘,持此以向内求索丹药,通过“屏除邪欲”来将精、气、神收藏于体内,不使其发生漏泄逃逸。这样,修行日久,则内心光照,犹如凉风拂面。体内的乾坤坎离之矛盾融逐渐化消解,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就如月中有玉兔、日中有三足乌一样。阴阳盘结,取坎填离,则万事不思而六根清净,得以逆转五行,使火由上而下,水由下而上,金木相并,土镇中央,最终结成不坏金丹,故曰:“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菩提祖师为什么要驱逐孙悟空?
悟空听完妙诀之后,“暗暗维持,子前午后,自己调息。”一直坚持三年,不使精、气、神发生漏泄,所以他后来对熊罴怪说:“三年无漏成仙体,不同俗辈受煎熬。”这乃是修真的过程,全要靠自己维持。
在三年之后,祖师也承认悟空已通得法性,会得根源,注得神体,所以特别告诫他要坚持不懈,因为后面有“三灾利害”的劫难。为此还教给了他七十二般变化。
祖师曾对弟子们说:
“修行的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孙悟空是一只猴子,比人少了腮,所以没法鼓气、储气,后来他也确实因口舌而生是非。有一次他在众人面前卖弄本事,被祖师撞见了,祖师便借机驱逐了这只猴子,他意味深长地说:
“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
既已“悟彻菩提真妙理”,应当“断魔归本合元神”
表面上看仿佛祖师是在责怪悟空,但这句话其实也是一个玄机。悟空学道十多年,既已经实现“七日来复”,参破“盘中之谜”,还听得“显密圆通”之妙诀,习得“躲三灾变化之法”,又有觔斗云相伴,已经不需名师指点,而是要复归于自我,实现“归本合元神”了。在返本还元、复归无极的过程中,还需提防魔障的侵入。祖师见悟空在人前卖弄精神、打混过日、错过光阴,故而厉声喝断,然后告诫他要回到自己来时的地方,及时扫除魔障。
因此,当悟空重回花果山时,发现自己的本元巢穴果然已被混世魔王侵占多年。故而他自南向北,扫除魔障,然后重回花果山,实现水火既济,“归本合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