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美? ——《谈美》│ 书海遨游 No.18040
书海遨游 No.18040
到底什么是美?
——《谈美》
推荐程度:*****
(朱老犀利的语言点醒着渴求美的人们)
看书耗时:451分钟
全文字数:1,457
阅读时间:5分钟
到底什么是美?
我想,这个问题还真没有谁能说的清楚。出于一种反思,来看看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朱老是怎么解读的。
非常感谢老师推荐这本书,这是可以算一本论文集,每篇都是对于一个观点的论述。书中有很多观点真的是点醒了梦中人。
当然朱老的言词本身也是非常犀利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了美到底是什么,观点性很强,非常有收获。
很赞同朱老的一个观点,“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厉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
说到书的具体内容,是从最根本的假设前提开始,“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
而“通常人所谓'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按照朱老的话就是混淆了美感和快感的区别。这让我突然醒悟,其实人们一直在说的美背后的假设前提会差异的如此之大。
因为“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所以艺术的美感虽然有普遍性,但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顺着朱老的这个话,大家眼中“美女”有没有美感,似乎就成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而往往我们又太过于把艺术和生活结合。
朱老还犀利的否定了弗洛伊德的文艺观,把美从享乐主义中剥离出来。那些容易引起快感的东西也不一定就美。
看过这段以后,就好像被砸开了一个脑洞,对“美”这个词突然有些陌生了。
当我们能够意识到,“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绪往复回流而已。”对美就会有新的觉察。
其实我们不光忽视了“快感”的概念,还更容易混淆“美感和联想”。
当朱老提到《蒙娜丽莎》,我就想到在卢浮宫看到的场景。“假如你知道达芬奇的声名大,你也许特别喜欢他的《蒙娜丽莎》。”这种被我们认为的美感其实并非美感,只是我们的联想而已,“都是持实际人的态度,在艺术本身以外求它的价值。”
看到这,也许会有很多人会有些不舒服,因为颠覆了原来笃信的一些事情。于是开始会有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这些观点,就像“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内心独白会出来。
有意思的是朱老也对这种“批判态度”和“欣赏态度”进行了讨论。我觉得朱老是推崇“尽欣书”的,也就是在保持一定的考据与批判的基础上,更多的注重欣赏,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
经过这么多主题的讨论,我越来越喜欢朱老的想法和语言,都说的很带劲,同时也觉得这本书真“美”。
其实艺术的美丑和自然的美丑是两件事。艺术的美不是从模仿自然美得来的。而感觉朱老只是借“美”这个主题来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当把“至高的善”看作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disinterested comtemplation),这个世界观的境界就出来了。
或者进一步说,秉持着这种态度下,“成见、固执和意气永远是真理的仇敌。”
就像朱老说的,“我希望’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诸公多登一些高峰,然后再作高低大小的比较。”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一种看待世界的态度,这才是“美”的由来。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该书的附录,是借着一样的视角和方式去“谈文学”,关键在于附录的篇幅堪比正文的两倍之多,也是无语了。不过依然看的很爽。就不一一罗列自己的感受,只是罗列下讨论的主题。相信按照朱老这种文学创作思路,也一定能创作出一片“优美”的文学作品:
文学与人生
资禀与修养
文学的趣味
作文与运思
选择与安排
文学与语文
作者与读者
具体与抽象
情与辞
想象与现实
谈翻译
2018-4-10
朱光潜
“每日糊图”:
每天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
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以此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
每月挑选一部当月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推荐给大家。
大家可以在公众号的菜单中找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随时留言反馈。
伴你一起
浸在消逝的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