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题八咏楼》,用典故直接嘲讽南宋无能,开篇就惊艳了世人

小时候,我们学过她的《夏日绝句》。诗风豪气干云,巾帼不让须眉。下面要提到的这一首诗虽然是小诗,但是格局比前者更大。

李清照通过对浙江金华“八咏楼”的描写,暗中表达了对南宋偏安小朝庭软弱无能的谴责。气势恢宏的诗句,不仅惊艳了世人,更体现出作者本人过人的见识。
《题八咏楼》——南宋·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诗作意译:八咏楼风流千古,天下闻名。登临楼台,把江山之愁留给后人去烦恼吧。这座楼台水网纵横,经过三千里,可以深入江南地界。其战略地位,足以影响到天下十四洲的安全。
八咏楼位于浙江金华城区的东南面,又称玄畅楼,始建于南朝。南宋淳熙年间曾经扩建,历代多有文人骚客登临题诗。
李清照这一首诗写于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当时的八咏楼尚未扩建,不过已经是金华的一处名胜,因此说它“千古风流”。

游人登高望远,眼野开阔。山川景物一收眼底,胸中豪气油然而生。心情好起来,就说要忘却大好江山即将沦陷的忧愁,好好地欣赏眼前的景色。
然而游目四顾之后,还是放不下关于山河沦亡的忧愁。于是李清照眼中看到的风景,也不是寻常的风景了。
只见她开始夸赞八咏楼的地势很好。为什么很好呢?原来它可以经水路畅行三千里,深入江南。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能影响到神州格局的战略要地。
自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徽、钦二帝北狩之后,到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南宋偏安小朝廷已经存续了8年。8年以来,南宋小朝廷被打得几次迁都避祸。
建康、杭州相继沦陷,而宋高宗赵构从海上逃命,现在还在临安被金人追击,金人的气焰可谓是越来越嚣张了。
李清照这时候已经是一位五旬老妇人,眼见大好河山正被异族逐步蚕食,而朝廷当权者却一味贪生怕死,只想求和,心中感到愤恨却无能为力。

所以,她写下了这一首《题八咏楼》抒发情怀。她预感到再这样下去,金华沦陷也是迟早的事。有生之年再想登上这八咏楼,恐怕是很难了。
于是一面告诉自己,别不再为国家的生死存亡担忧,另一面却又忍不住想说:这个地势进可攻,退可守,为什么朝廷就是不肯打呢?
诗的最后一句,出处是唐代贯休的《一剑光寒十四州》。相传钱镠称吴越王时,贯休投奔他,写下了“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光寒十四洲”的名句。
十四洲代指吴越国的领土,这里用来代指南宋的疆土。意即金华地处水陆要冲,可以影响到整个南宋的安全。
李清照南渡之后不止写了这一首诗,与此同时写的还有《夏日绝句》和《武陵春》。
另有一首《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的古风长诗,用更加直白的语言,揭露了赵构想不惜一切代价,只想苟且偏安的行为。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比前述几首略早一些时候,创作于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春夏之交。赵构费尽心思,找来不畏死的吏部侍郎韩肖胄与工部尚书胡松年,一同前往金国议和。
诗歌的前半部分,详细地描写了高宗急切地寻找使臣求和的行为,诗中说:“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谁当可将命,币厚辞益卑。”
意思即是:金人要多少土地,南宋就割多少土地,在所不惜。至于金玉财帛,更加不在话下。哪一位勇士敢代表我前去议和呢?一定要用最多的钱,用最谦卑的说辞,去达成这一次议和。
该诗深度揭露了赵构不计一切代价和屈辱,也要当“儿皇帝”的事实。不过,虽然李清照看不起南宋议和的行为,仍然夸奖了当时出使的两位使节。
这一次议和,在这两位使臣眼中看来并不是为了替南宋乞命,他们希望通过这一件出使,替国家与金人达成和平的协议,给朝廷以喘息的机会,毕竟南宋当时的军事实力还不足以与金人相抗衡。

李清照病中写此长诗,央求出使金国的使节,在路过她山东老家时,希望带来家乡的新消息。她不关心自己的田宅旧地,只想知道那里的人民安康。
家乡的灵光殿有没有毁于战火?庙门前的石翁仲还在吗?遗留在北地的人民,还能不能种桑麻?她为南宋的偏安感到忧虑,担心自己今生今世可能再也回不去家乡了。
于是诗作的最后说道:“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表达自己想死在家乡的愿望。
不过在病好之后,她又先后奋笔写出《武陵春》和《题八咏楼》等诗词作品,一面边表达自己的故国沦丧的愁怀,一面谴责朝廷一味畏战,断送了大好山河。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秋天,金兵与伪齐政权的刘豫合攻南宋,弄得浙江一带人心惶惶。李清照在《打马图序》中记录下了当时的景象,说是金兵南下的消息传来后,城里面乱作一团。

本来居住在山林的人往城市里跑,而住在城市的人却往山林里逃。当时李清照也从临安乘船,来到了金华,居住在陈姓朋友家里,第二年就写下了《题八咏楼》。
《题八咏楼》由写景出发,登楼览胜,表面上是说不再作江山之愁,实则是一直在愁。诗的最后两句,“三千里”写出了画面的纵深感,而“十四洲”则写出了疆域的辽阔。不过,这里的疆域辽阔却是带有讽刺意味的。
“十四洲”典出贯体赠吴越王诗。在原来的典故中,贯休想要投靠吴越王钱镠,于是投诗相赠。其中一句提到“一剑光寒十四洲”。
可是钱镠意在天下,认为十四洲太小,请他改为四十洲,结果贯休不肯,拂袖而去。李清照在诗中故意用十四洲代指天下,意思是骂南宋小朝廷,不嫌弃管辖的州县少。
正如前述《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长诗中所说的那样,赵构要不惜一切,割地求和。哪怕从四十洲割得只剩下十四洲,也可以代表南宋了。
(0)

相关推荐

  • 李清照晚年避难浙江金华,写下一首很有气势的诗,成为后期代表作

    公元1134年(绍兴四年),时年五十岁的李清照前往浙江金华避难,不仅生活陷入了困境,同时还一直处于悲痛之中: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也没有一个朋友,虽然江南风景秀丽,可是对于李清照来说无心欣赏美景,终日里以 ...

  • ​03·若欣品诗:李清照《题八咏楼》【朗诵:冬虫夏草、箫雅】

    请点击绿色按钮雅赏 若欣品诗:李清照<题八咏楼> 作者:南京:若欣 朗诵:月上柳梢.箫雅 站在宋朝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宋词沟渠: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豁然豪放:辛弃疾把栏杆拍遍,壮心不已: ...

  • 李清照:题八咏楼

    <题八咏楼>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 注释: 1.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原名元畅楼,宋太宗至道年间更名八咏楼 ...

  • (关于李清照)仰望八咏楼

    2021-07-17 10:38许国华 骏马 2021年3期 关键词:赵明诚李清照项羽 许国华 1 穿过喧嚣的八咏古街,徜徉窄仄的市井街巷,抬望眼,只见一座巍峨的古楼,矗立于数丈高的石砌台基之上,依势 ...

  • 千古风流八咏楼 / 文 : 周铁株

    千古风流八咏楼 文 : 周铁株 望着迷蒙春雨掩映的楼台,我禁不住顿生感慨,人们也太在乎口腹之欲了,只知晓金华有驰名的火腿和酥饼,又有多少人留意文气沛然的八咏楼? 金华城区的"八咏老街&quo ...

  • 李清照50岁写下一首诗《题八咏楼》,气势浑雄、百读不厌,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平酱.聊一聊中国历史,古典文学. 李清照是宋朝著名女词人,她的词句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已经成为许多人都能脱口 ...

  • 【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10期,书写李清照(宋)《题八咏楼》

    经典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弘扬,书法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自信需要从点滴做起,将古诗词通过书法的形式予以表现,希望给诗词.书法爱好者,尤其是给青少年爱好 ...

  • 题八咏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八咏楼 李清照 [宋代]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完善 古诗文网 APP客户端 立即打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八咏楼远望逸情,放下对国事的忧愁,把它留给 ...

  • 曌旭:​读《若欣品诗:(题八咏楼)》有感【朗诵:日月】附*往期回顾

    请点击绿色按钮雅赏 若欣:布达拉宫最大的王[朗诵:雪峰 月上柳梢 睿圃] 吟诗品文 若欣品诗:李清照<题八咏楼>[朗诵:冬虫夏草.箫雅] 一,豪气长存冲云霄 豪气长存冲云霄 行走江湖乐逍遥 ...

  • 李清照《题八踪楼》?快手

    本文作者安十五, @安 十 五(O238664984) 愿姑苏敏君如梅花般,于严寒中高傲绽放,开出最美姿态,于困境中不惑于心. 寒梅自有凌霜骨, 羞与娇花共一春. 尽道无情纷扰蝶, 何如飞雪涤心尘.

  • 李清照 |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题八咏楼 宋代: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译文及注释 登上八咏楼远望逸情,放下对国事的忧愁,把它留给后人. 这里水道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战略地位 ...